楚国,寿春
楚幽王熊悍正慵懒地斜倚在大殿的王座之上,他面前摆放着一桌丰盛的美酒佳肴,身旁还有几名娇艳的舞姬正翩翩起舞,整个大殿弥漫着欢快奢靡的氛围。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只见上柱国项燕神色匆忙地踏入大殿。
项燕快步走到殿前,然后单膝跪地,抱拳行礼,神色异常严肃地说道:“大王,微臣有紧急要事向您禀报!”
熊悍微微抬起眼眸,眼神中透露出几分醉意和不满,缓缓开口道:“何事如此慌张?没看到寡人正在这里饮酒享乐吗?莫要扰了寡人的兴致。”
项燕深吸一口气,沉稳而有力地回答道:“启禀大王,据最新军报,秦军如今正大规模地进攻三晋之地。三晋虽然全力抵抗,但目前战况十分危急,形势不容乐观。”
熊悍听到这个消息后,原本迷蒙的双眼稍微清醒了一些,但脸上依旧流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情,漫不经心地说道:“这三晋与秦国相互争斗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胜败本就是常有的事情,何必大惊小怪呢?难道他们还能把战火引到我们楚国不成?”
项燕见熊悍如此态度,心中不禁焦急万分,连忙再次进言道:
“大王,秦国向来怀有虎狼之心,他们的野心可不止于吞并三晋。一旦三晋被灭,秦军必然会顺势而下,将矛头指向我们楚国。而且,秦军得到三晋的土地之后,国力将会大大增强,届时我们楚国恐怕难以与其相抗衡!”
“所以,微臣认为现在正是关键时刻,我们应该抓住时机,派遣军队前去援助三晋,共同抵御强大的秦军,此乃上上之策啊!”
熊悍听后,犹豫起来,手中酒杯也放下了。殿内一片寂静,只闻项燕沉重的呼吸声,等待着楚王最后的决断。
就在熊悍左右为难、举棋不定的时候,一名侍从匆匆赶来禀报说传令尹李园已经抵达宫殿门外求见。楚王听闻此讯,连忙下令让他速速进宫觐见。
不一会儿,只见李园稳步走进大殿,恭敬地向楚王行了大礼。随后,他抬起头来,目光快速扫过站在一旁的项燕,心中便对当前的局势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熊悍也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将刚才项燕所说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李园,并虚心地征询他对此事的看法和建议。李园听完熊悍的讲述后,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
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他才缓缓开口说道:“大王,依臣之见,柱国大人所言之语并非毫无道理,只是目前咱们楚国自身还有许多内部政务需要妥善处理,如果此时轻率地出兵救援他国,恐怕会引起国内局势的动荡不安。”
“更何况,那三晋之地虽然与我们楚国同样身为诸侯国,但他们过去常常与我国产生嫌隙纠纷。若此次我们助他度过困境,难免日后转头又攻向我楚国!”
熊悍一边认真聆听着李园的分析,一边不住地点着头,表示认同他的观点。然而,站在一旁的项燕听到李园这番言论后,却是心急如焚。
他顾不得礼仪,急忙上前一步,大声反驳道:“李园啊李园!亏你还是令尹,怎么如此目光短浅呢?‘唇亡齿寒’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难道你都不明白吗?倘若今天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三晋被他国消灭殆尽,那么用不了多久,楚国必然也会遭受灭顶之灾,从此再无安宁之日!”
面对项燕毫不留情的指责,李园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嘴角泛起一丝轻蔑的冷笑,回应道:“柱国大人,您向来精通军事战略,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说到政治权谋,您就不太擅长了。如今楚国的百姓们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早已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试问谁愿意平白无故地卷入一场残酷血腥的战争?”
项燕心中急切,还想继续争辩几句,但熊悍却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沉声道:“项燕,此事关系重大,寡人需要时间好好思量一番,你暂且先退下吧。”
项燕见状,虽心有不甘,但也只得无奈地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转身离去。而此时的熊悍,则缓缓地再次端起面前的酒杯,仰头一饮而尽。然而,他那原本朦胧眼眸之中,此刻却不由自主地多出了几分难以掩饰的忧虑之色。
待项燕离开之后,楚王熊悍将目光转向一旁站立着的李园,语气严肃地问道:“李园,方才项燕所禀报之事,你究竟作何想法?不妨如实说来,让寡人参详参详。”
李园微微躬身行礼,然后低头沉思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面色凝重地开口说道:“回禀大王,柱国大人所说的唇亡齿寒之理,微臣自然也是明白的。可是,如今咱们楚国又该如何出兵去援助三晋呢?”
“要知道,当前国内屈、景、昭这三家势力庞大,上次出兵援救三晋时三家之力已然遭受重创,这三家对此早就心怀不满。倘若此次大王您再度要求他们派出援兵前往三晋之地增援,恐怕事情绝不会像上次那般顺利了。”
说到此处,李园稍稍停顿了一下,脸上流露出一丝担忧的神情,紧接着又继续说道:“若是不借助这三家的力量……”
话到中途,李园突然止住话语,小心翼翼地抬头看了一眼熊悍,随后双膝跪地,双手抱拳向楚王恭敬地拱手施礼,同时压低声音说道:“大王啊,现如今咱们楚国所能倚仗的兵力,也就只剩下这区区十万大军了呀!”
“若大王此时出这十万大军驰援三晋,国内空虚,难保他们不会趁机生乱,若这十万大军受损,大王还如何压服三家,楚国将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