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里的白炽灯在凌晨三点依然亮着,沈知秋将最后一管试剂放进离心机时,手腕突然不受控地颤抖。淡蓝色液体在玻璃管壁划出蜿蜒的痕迹,像极了他此刻脑部ct影像里那些疯狂扩散的黑色斑点。
\"肌萎缩侧索硬化,俗称渐冻症。\"三天前医生将诊断书推到他面前,\"你作为神经再生领域的专家,应该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离心机发出尖锐嗡鸣,沈知秋盯着自己苍白的手指。这双手曾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展示过突破性的神经元修复技术,此刻却在精密仪器前像个蹒跚学步的孩童。他抓起实验台边缘的金属支架,指甲在冷硬的表面上刮出刺耳声响。
手机屏幕亮起,苏映雪的消息跳出来:【今晚炖了当归乌鸡汤,别熬通宵】。对话框里躺着十七个未接视频请求,最近那个定格在情人节凌晨两点——他骗她说在参加国际会议,实际上正蜷缩在实验室卫生间呕吐,混合着血丝的胃液溅在镜面般光洁的瓷砖上。
离心机停止运转的刹那,沈知秋突然想起十五岁那个暴雨夜。孤儿院漏雨的阁楼里,苏映雪用体温焐着他因高烧抽搐的身体,雨水顺着她垂落的发梢滴在他滚烫的额头。\"以后我要当科学家,治好所有治不好的病。\"他烧得神志不清地呢喃,少女把他的手指按在自己跳动的颈动脉上,\"那我就当你的小白鼠,第一个试你的新药。\"
此刻培养皿中的神经干细胞正在荧光显微镜下舒展触角,这是第三十二次基因编辑尝试。沈知秋将脸贴在冰冷的显微镜目镜上,看着那些承载着cRISpR-cas9系统的纳米粒子穿透细胞膜,像当年苏映雪穿过暴雨给他送退烧药时,雨滴穿透她单薄的校服。
\"沈教授,3号小鼠的运动神经元开始再生了!\"凌晨五点冲进实验室的助手举着检测报告,却在看到操作台前的场景时噤了声。沈知秋整个人歪倒在旋转椅上,右手保持着握笔的姿势,指缝间漏出的钢笔尖深深扎进掌心,在实验记录本上晕开大片墨迹混合的血渍。
苏映雪找到他时,他正用牙齿咬着试管塞。渐冻症侵蚀了手掌肌肉,曾经灵活如钢琴家的手指如今连最简单的旋开瓶盖都做不到。\"国际会议需要保密?\"她抓起他藏在抽屉里的药瓶,标签上\"利鲁唑\"三个字刺得眼眶生疼,\"你研发的新药呢?那些论文里说能让神经元再生的纳米载体呢?\"
沈知秋咧开嘴笑,这个表情牵动面部肌肉显得格外怪异:\"药物进入人体试验还要三年。\"他说得轻巧,仿佛在讨论别人的生死。其实他比谁都清楚,自己的脑干已经开始失能,随时可能因呼吸肌麻痹猝死。
那天夜里他偷偷拔掉了氧气面罩。月光透过IcU的玻璃窗,在生命监护仪的波纹上切割出明暗交界。意识沉入黑暗前,他听见苏映雪在走廊里嘶吼:\"他的实验室密码是多少?那些研究资料......\"
没人知道沈知秋在发病初期就修改了所有实验参数。他将自己的脑脊液样本编号混入试验组,把渐冻症进程拆解成七百二十小时的数据流。当苏映雪终于破解他设置的生物信息学密码时,全息投影在空中展开的却是段三维建模——他的运动神经元正以0.7μm\/天的速度凋亡,旁边标注着倒计时:距离完全瘫痪还有89天7小时。
最后一次自主呼吸的那天清晨,沈知秋的睫毛在苏映雪掌心颤动。他努力转动眼球看向床头柜,那里摆着他们唯一的情侣照——在孤儿院后山采药时拍的,十四岁的苏映雪举着蒲公英,他偷偷把目光从草药图谱移向她的侧脸。如今蒲公英种子化作他呼吸机里漂浮的飞沫,每一颗都载着未说出口的\"抱歉\"。
当苏映雪穿着防护服冲进p4实验室时,冷冻舱正在自动打印最终报告。沈知秋的遗体躺在液态氮雾霭中,左手无名指上套着用纳米材料打造的戒指,内圈刻着他们儿时的诺言:【第一个试药的小白鼠】。培养箱里的神经干细胞突然集体发出荧光,那是他预设的基因开关——当爱人泪滴的钠离子浓度触发感应器,三十万组编辑成功的细胞就会在培养液中跳起重生之舞。
苏映雪把脸贴在零下196度的舱门上,看着白霜在玻璃表面勾勒出心电图的模样。她终于读懂了他最后那篇论文里的隐藏代码,那些看似随机的实验数据排列组合后,分明是十七岁的沈知秋在孤儿院墙角的刻字:【要是我治不好自己,你就用我的脊髓造个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