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家乡,也许最有名的人是济公了,活佛济公的那个济公。
如果去逛的话,国清寺就挺不错的,沈明对当地还是很有好感的,原因无他,免费!
而且,你去烧香的话,他们也会说两块钱的香和二百块钱,并没有区别。
不过,他老家距离景区距离也挺远的,就在普普通通的一个小镇上。
在街上七拐八拐到一条路边,是居民所在的一条路,偶尔才有车流经过的地方,就是杨仙摆摊的所在地。
一大早,二人收拾行李完就动身前往车站了。
沈明的计划是一下车就回一趟镇上,找个合适的酒店先办理入住,时间差不多就中午了,正好可以吃一顿午饭。
车上,苏南笙对今天的旅游也很期待。
“沈明,你们那边有什么好吃的吗?”
“柴,我从小吃到大。”
嗯?
沈明这句话,一半认真,一半开着玩笑。
看着苏南笙疑惑的表情,沈明继续哄着:“真的,我们这里每个人小时候都吃过,有时候你捣乱了,爸妈就会说,柴给你吃。当然了,每个人家里的柴,吃着味道也不一样,有皮带味的,有衣架味的,也有竹条味的…”
车厢内,也有不少老乡,有的人听到沈明的话后,也笑出了声。
“咱们这里呢,问候起来,你看到长辈呢,尤其是老人,就可以说一句老鲅鱼,小的呢,就是小鲅鱼,夸人聪明呢,就是年度还有阿乌卵,碰到好看的姑娘,就是度娘……”
听到旁边的人笑个不停,苏南笙也是意识到了什么。笑着看向沈明,“沈明你又骗我!”
车程很久,两人又起的很早,二人大部分时间都坐在车上补觉,接近两小时的车程,加上下车后还有几公里才能到镇上,还需要继续打车或是公交车才行。
一下车到了车站,沈明出去后,不远处就有公交车站,虽然很久没有来了,记忆也有些模糊,但是他身体却还有“记忆”,一下车,脚就能凭借本能知道往哪里走了。
路上,苏南笙在沈明身边紧紧跟着,沈明走得很快,并没有注意到旁边苏南笙的情况。
这时,远处有个阿姨走了过来,一边赶过来,一边用方言招呼着:“诶度娘,细佬丢,掉否掉?【诶,姑娘,小伙子,来不来?】”
沈明是打算坐公交车的,因为正好车站的一个站点下车后附近不远处也有酒店,他不用看地图也能知道。
沈明停下了脚步,看向远处的公交车,想要乘坐的车并没有来。他又看了看苏南笙,“南笙,要不要坐车去?还是公交车?”
苏南笙看着面前热情的阿姨,也不好意思拒绝:“阿姨就在面前了,我们要不就坐坐?旅行箱直接放后备箱里也轻松。”
离目的地不远,公交车的话需要坐个半小时,打车的话更方便些,先把行李放了再吃个午饭,饭后算个命,下午还能一起去逛逛。
其实沈明也有些纳闷,为什么这个阿姨看到沈明他们,直接用的是方言,她是怎么一眼就认出沈明是本地人的?
沈明用方言回应,又说了具体的地址后,二人就一起上了车。
早饭沈明和苏南笙吃的很简单,就是包子豆浆,也没有吃饱,沈明还有点想再吃个早饭。
“我都好久没来这里吃饭了,一年,还是两年的,南笙你来这的话,可以吃…”
沈明有些卡壳,他知道具体是什么,但只会用方言说,普通话,还不知道那个早饭怎么讲。
阿姨似乎是知道沈明说的是什么早饭,还接了话:“嵌糕,还有豆腐汤,很便宜的,我们这里早饭都这么吃。”
简单说,就是用年糕揉揉后,再加上各种配菜,包在里面,有时倒上汤就完成了。
他还听说有的北方人形容起来,就像是大水饺一样。
阿姨看苏南笙不是本地人,又介绍了起来,说了各种美食,还指定让苏南笙来一下泡虾。
沈明这里,没有“浙爷”有,阿乌卵也很多。
沈明这么多年,不能接受的食物很少,什么发酵的苋菜梗,还有吃腻了的天罗丝啊,基本没了。
沈明越是回忆,越是怀念过去了。以前家里吃到腻的,现在想吃也吃不到了,家家户户吃的各样的年糕,炒年糕,汤糕,什么都能百搭…最经典的青菜炒糕。
苏南笙听着阿姨介绍正听的入神,无意间看了一眼沈明,顿时一惊,“诶?沈明?你怎么了?”
“没事…刚刚眼睛有点痒。”
下车后,来到附近的一家酒店,沈明和苏南笙各开了一间房,先前纯属意外才是双人房的!
沈明其实并不想,真的!
办理完入住后,差不多才十点多,吃早饭太晚,吃午饭又太早了。
去喝完豆腐汤,稍微填填肚子,之后忙完后,再去吃一顿好的,时间刚刚好!
沈明和苏南笙吃完饭后,就出发了,临走前,还顺便把这消息跟小璃说了一遍,他觉得,小璃这家伙肯定对这些感兴趣。
果不其然,几乎是秒回。
【Jk狼王璃】:很可能是个大师!等下她给你分析的,也发给我看看!
……
在小镇的一隅,一方小小的摊位静静伫立。艳红的遮阳伞下,摆放着一张略显陈旧的木桌,其上堆放着些杂物,衣物、布条随意搭放,旁边,一把藤椅和红色塑料凳还有小凳子,显得十分不和谐。
这不像一般的算命先生的摊位,如果不是前面的招牌歪歪斜斜的红字写着“算命”“看相”“取名”等字,沈明还以为是一处废弃的场地。
来到此地,多年过去,沈明也不确定过去的阿姨到底还在不在了,破败,荒凉,好像人都已经离开很久了。
沈明环视四周,大热天的,连个阴凉的地方都没有。
不远处,一堵斑驳的砖墙映入眼帘。四周太荒凉了,有的建筑的墙上,墙壁一半是他不认识的植物附在了上面。
墙体上布满岁月的痕迹,电表箱孤零零地挂在那里,四周是密密麻麻的电话号码和各类广告,像是城市随意涂抹的符号。墙面上张贴的纸张,写着 “算命”“点痣”“五行取名” 等信息,字迹在风雨侵蚀下已有些模糊不清。红色的字体因为雨水冲刷,有些字看着就像鬼片里用血液写起来受到重力而下滑一般,怪瘆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