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知为何李鸿武也同意老三弃考,但刘恒辰并不是很在意这些,他本来就是不想李麟霄表现的太过惹眼给自己招惹是非,引得旁人嫉妒暗害。
虽说有知县撑腰,但防人之心不可无,鬼知道会不会有神经病找他弟弟麻烦。
午时后吃罢晌饭,兄弟几个驾车去了衙门找向琥。
书房内。
向琥才接待完出了案首的曾家,便听到来人禀报说他的乖辰辰上门,便连忙让人请进来,这些日子他忙着出题,都顾不上见他,今儿倒是稀罕了。
“咋了?来找我干啥,你家老三不是中选了么。” “叔,我就是为了这事儿来的,我想问问能不能弃考。”
向琥写字的手一下子没稳住,墨汁浸透了那纸张,他有些懊恼的拿掉揉成团,有些狐疑的问道
“为何?你弟弟的文章写得还可以啊,虽说没那么出彩,但文笔通畅,字迹相当工整,今年是有望中选成秀才的。算数也是不错的”
“老三还是年纪太小了点,他说考那一场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我觉得还是让他再长个几年,而且我听说府试还要写策论,要在考场睡一晚,我担心他体力不支出意外...”
这是他在扯谎,但刘恒辰总不能直接说他觉得老三八岁当秀才太惹眼,那岂不是摆明了就是在炫耀,会让向琥心里不舒坦。
“唔,确实是太年轻了些,当年老二考秀才也是十四岁的年纪,既如此那我到时会和知府大人禀明缘由。”
随后向琥又接着问道
“那你们书院可选好了?我看麟霄他天资不错,是个可塑之才,不如就去那梁桐书院念书吧。”
“我正有此意,只是这会儿过了收学子的日子,不知叔叔有没有门路能让我俩弟弟加塞进去。”
刘恒辰热切的搓着手盯着向琥,后者摇着头宠溺的笑了笑。
“这好办,我现在修书一封,你拿着去找山长就行。束修的银钱可够么?” “够的够的,托叔叔的福,我店里生意好着呢~”
“那就好。”
几人略做做后,拿上向琥的亲笔信便走了,不敢耽误他做事儿。上了驴车,沉默半晌的李鸿武才开口。
“弟弟啥时候想好这说辞的,这理由当真让人信服又妥当。”
“你们跟我聊完我就想好了啊?总不能真的跟人家说‘我觉得我们老三当秀才太早了点,不想太惹人注目,等年纪大了再考’吧,那也太欠揍了。”
刘恒辰说这话拿腔捏调,很是搞怪,后面坐着的兄弟仨都被逗笑了。
“哈哈,二哥这么一说确实让人觉着很欠揍。” 李麟霄此刻心情很好,半点因为弃考而感到失落的情绪都没有。
“那我和三哥还是在一块儿念书么?” 李岚峰坐在板车后面的边缘,晃着小腿大声问道
“嗯,这两天我跟大哥去那书院看看,若是环境不错咱们就去那里念~”
————
次日上午,刘恒辰起了个大早,让李鸿武看家,他领着俩弟弟去了趟梁桐书院,位置倒是挺好找的,就在城东边略远离闹市的地段。
书院用着青砖青瓦,正门上边有块匾额,上面正是写着梁桐书院几个字,比起先前在镇上的学堂,看着气派不少。
刘恒辰掏出向琥的信递给门口的书童,片刻后便被领进了一间书房,里面端坐着一位老者,气度不凡,而且似乎和先前的那名得了案首的少年有些像。
“山长好,晚辈与弟弟是来此求学的。”
李麟霄拉着李岚峰从刘恒辰身后走出来作揖,他如今年岁大了些,便不再让刘恒辰帮他来应对这些事。那老者捋着花白的胡须,起身坐向边儿上的座椅,对着刘恒辰道。
“你便是向知县介绍来的那位刘恒辰?” “回山长的话,正是。”
“嗯,情况向兄已在信中与我言明了,但我这书院也并非什么人都收的,入学除去束修外,还得通过一场测验。”
那老者身上有股子傲气,是方舟身上没有的,刘恒辰听向琥说过,这书院的山长乃是一名贡士,但当年殿试的文章并未得先帝所喜,故而与进士功名失之交臂。
他一朝受挫无心再考,便回到老家,也就是冠阳县,开了这间梁桐书院。
李麟霄听罢这话连忙上前行礼,谦卑的回道
“还请山长赐教。” “不错,有胆气,你二人随我来吧,这位刘公子请移步客房稍坐片刻。”
约莫一个多时辰,就在刘恒辰差点在客房睡着的时候,门外被叩响,那名书童又把刘恒辰领到方才的书房。
“刘公子的两位幼弟确实聪慧,这李麟霄更是难得的人才,难怪小小年纪能在县试中脱颖而出,若是再长个几岁,怕是我那孙儿今年的案首就要拱手让人了。”
“啊?您是那位案首的爷爷?” 刘恒辰脱口而出。
“哈哈哈,正是,你见过我孙儿?” “远远瞧见过,难怪瞧着您与那个英姿飒爽的大哥哥有些相像呢。”
曾山长微微一笑,伸出手做了请的动作,让刘恒辰落座。这位老者先是夸赞了一番两个弟弟的表现,又聊了会儿以前在哪上的学。
“哦,原是方舟老弟指点过的。” “您也同方先生认识?” “嗯,一个县里的读书人,会有些交集,方老弟性格直爽,我很喜欢。”
四十多岁的方舟被面前的曾山长叫做老弟,刘恒辰不禁腹诽你这又该是多大年纪...
随后话题谈到了束修上,刘恒辰很爽快的交了钱,穷啥他都不会穷教育,这事儿上他不会讨价还价的,左右现在每天进账平均能有个六七两,他给得起。
“小兄弟也是个爽快人,那我便让小天带你们三位去熟悉下环境。” “麻烦您了。”
还是那位领着刘恒辰去客房的书童,接到命令便引着三人在院子里转了起来。
正门进来的右边是一处学堂,里面是集中授课的场所,屋外的地面是整齐又葱郁的青草地,墙根又种着松竹两种植物,刘恒辰几人去参观的时候还响起了连绵不绝的读书声。
左边则是藏书阁,隔窗便能看见里面整齐摆放着各种藏书以及竹简等物件儿。
从正门再次直走,穿过内门步行一段距离便是学术探讨的地方,这书院并不只是教导启蒙过后的孩童,也会有一些中举之人前来此处深造,相当于是私人学府了。左边是三栋木房,经那书童介绍,这里就是学子们休息的地方。
右边则是生活区,食堂、浴房、便所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