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深刻了!”
所谓十年寒窗苦!
可有了国学这个大秦第一高校,将会成为天下学子学习的圣地。
真正的强者。
将会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将彻骨的寒冷洞穿。
对坐轩窗读书乐,怎忍花前不醉归!
这一刻。
无论是谁。
都对国学升起了无限的向往。
赢羽面向众人,声如洪钟。
“今日,国学竣工,不日便会收纳学子,第一批的学子,将是在郡试中考核过关的所有学子!”
“第一任国学校长,将由丞相冯去疾担任!”
“国学将开设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课程!”
“这将会是一个颠覆大秦以往教学内容的变革!”
“每一位被聘请的教授,都将是在其领域中的佼佼者!”
“让我们欢迎各位教授!”
顿时,掌声雷动。
一个个被聘用的教授走了出来。
看到这些人。
所有人都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
每一个教授。
都是名闻天下的存在。
就在这时。
人群中忽然一阵喧哗。
只见。
几个穿着蓝衫的人从人群中走出来。
为首的是一个年约七旬的老者。
看到这几人。
瞬间。
所有人都震惊了。
“快看那是谁?”
“儒家的人!”
“为首的那人可是荀子?”
“我的天哪!”
“连儒家的荀子都来了吗?”
“还有伏念!”
“不会错了!”
“这……难道荀子也要成为国学的教授?”
这不得不让人惊叹。
要知道。
儒家思想虽然没有被始皇帝推举。
甚至儒家思想和始皇帝推崇的法家还存在不小的隔阂。
可!
儒家的孔圣人可是名闻天下的。
而荀子作为当今大秦儒家最具有代表性的存在。
称之为圣人丝毫不为过。
据说。
荀子对儒学已经研究透彻。
但是!
按道理来说。
儒家这些年一直被始皇帝打压,双方的矛盾非常激烈。
荀子原本就有着心怀天下。
他最大的梦想。
就是入朝堂,用儒家思想为天下百姓谋福。
会甘心在国学中只当个教授吗?
荀子自然是赢羽命人去请的。
荀子走到赢羽面前,拜道:“儒家荀子,携儒家弟子拜见太子殿下!”
赢羽笑道:“荀圣不必多礼,你能来参加国学竣工大会,已经是给本太子面子了!”
荀子连忙道:“不敢,荀子乃一介草民,太子殿下折煞草民了!”
赢羽淡淡一笑,说道:“你荀子虽无官无职,可乃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这次本太子想聘请你为国学教授,传播儒家思想,不知道荀圣可否愿意啊!”
荀子有着天然的地位。
虽然无官无职。
但是!
他在天下之名,足够让他拥有更多的傲气。
何况。
荀子乃是读书人。
向来脑子轴得很。
荀子直接道:“对于太子的命令,我儒家莫敢不从,但!老夫觉得,若要聘请教授,老夫的学生伏念便能胜任,老夫人老心衰,怕是不能承担重任啊!”
话虽如此。
可其中拒绝的意味却非常明显。
赢羽淡淡一笑,摆摆手道:“既然荀圣不愿成为国学教授,那本太子也不会强人所难,只不过,本太子对儒家一向推崇,只可惜儒家要错过一个崛起的机会!”
荀子眼睛一眯,讽刺道:“是吗?太子殿下如若推崇儒家,何意天下诸子百家,朝堂之上却只有法家和兵家,不见其他流派?”
说来说起。
荀子还是认为朝廷内没有儒家的弟子做官。
所以。
心里还是有小脾气的。
周围的人也感受到了赢羽和荀子之间的针锋相对。
不由的暗暗议论起来。
“嘶……”
“不愧是荀圣,竟然敢和太子殿下针锋相对。”
“这有什么奇怪的!”
“儒家的人,都是一根筋!”
“当初,面对始皇帝,他也不曾屈服,认为自己的思想才是正确的!”
“何况是面对太子殿下!”
“我觉得,太子殿下想要说服荀圣,几乎是不可能的!”
“荀圣觉得,儒家弟子应该入朝堂为官!”
“可如今朝堂上皆为法家弟子!”
“看着这个针锋相对的样子,不知道谁会胜出!”
赢羽淡淡一笑,说道:“你想做官?”
荀圣道:“不,老夫只是想学以致用,用儒家的思想,来为天下百姓做事,敢问太子殿下,儒家弟子为何不能为官?”
赢羽说道:“你错了,儒家弟子并非不能为官,本太子为何举行科举?便是为了选官,朝廷只需要有能力有才能的人,而不是出自哪家流派,无论儒家、墨家、法家、有真才实学者,皆可为官,荀圣又何以认为墨家弟子不能为官?”
荀子被赢羽说的一愣。
的确是这个一个道理。
而且。
科举制度儒家弟子也都有人参加。
甚至。
还有不少儒家弟子都在准备郡试。
一旦成绩能够名列前茅,自然能够登堂入室,成为大秦之官员。
这么说来。
赢羽的反驳的确让人无话可说。
荀子看向赢羽。
看来,这个太子和传闻中的如出一辙。
绝对是一个妖孽一般的存在。
不过。
荀子自然不会这么轻易的就妥协。
荀子说道:“既然是有能者居之,那太子殿下觉得老夫可否有才能,可否入朝为官?”
这个问题非常刁钻。
大家都清楚。
荀子是一个非常有才能的人。
哪怕是赢羽也不能否认荀子的才能。
既然是能者居之。
那荀子是否就能入朝为官了?
赢羽淡淡一笑,摆摆手,说道:“说实话,荀圣的确是有才能之人,无数儒家弟子在荀圣的教导下,成为了人才,这是不可否认的,可荀圣却不适合入朝为官!”
荀子哈哈一笑,说道:“老夫有才能,却不能入朝为官,这不就是偏见?”
赢羽双眼一眯。
嘴角勾起一丝笑意。
看着荀子。
“儒家思想内容丰富,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
“儒家推崇以仁为先!”
“何为仁?”
“仁便是仁爱!”
“此乃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但是!儒家的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听赢羽说完。
荀子眼中闪过一丝震惊。
他没有想到。
太子殿下竟然对儒家的思想了解的这么透彻。
心中不由的非常佩服。
荀子问道:“太子殿下说的没错,可这能说明什么呢?”
赢羽笑道。
“这说明,儒家的思想,并不能直接用于朝廷的政,治上,而更适合培养学子,在朝堂之上,并无有教无类的说法,想要入朝堂,就必须拥有真才实学,滥竽充数者只会让天下百姓贫苦不堪!”
“可如若用儒家思想用于教学,能够在从政之前,让学子们培养出仁、义、礼、智、信。”
“能够完全贯彻儒家有教无类的思想。”
“就比如,有些学子,他很有才能,可是却没有品德,不仁义,不仗义,不讲礼,无诚信!”
“这样的学子是否该抛弃?”
“一旦抛弃,很可能就会少一个有才能的未来重臣!”
“如果这时候,以儒家的思想去培养。”
“让有才能的学子,在品德上达到极高的程度!”
“那他传承了儒家的思想。”
“为国奉献,为百姓谋福!”
“这何尝不是儒家思想的真正使命?”
赢羽一番话下来。
让荀子整个人都傻眼了。
他竟然找不出任何一点反驳的话来。
赢羽对于儒家思想的见解,竟然丝毫不弱于他。
震惊!
无尽的震惊!
荀子还没从赢羽的话中反应过来。
赢羽却继续开口。
“本太子让你来当国学教授!”
“其一,是对于你身份地位的肯定,认为你推崇儒家思想,能够很好的引导学子。”
“其二,本太子知道你对天道颇有研究,认为“天行有常”!”
“本太子的国学,将会是百家齐放,甚至研究各类天象!”
“天并非神秘莫测、而是有它自己不变的规律,这世上任何东西,都有一定的规律,我们只不过是寻找到其固定的规律,从而了解这个世界的全貌!”
“国学中,也绝对不会以儒家一家独大,而是百家齐放!”
“本太子最后问你一次,可否愿意担任国学儒家思想教授?”
嘶……
荀子此刻只感觉脑子一片空白。
赢羽之前讲儒家思想。
已经深深的震撼了荀子。
可现在。
赢羽竟然一言道破了荀子正在研究的天行有常理论。
甚至盖棺定论了此说法。
这可是荀子花费了十数年的潜心研究。
才得出了一些心得。
现在看来。
这在赢羽面前,竟然不算什么,反而荀子觉得,似乎赢羽对于天道有更加独特的见解。
这一刻。
荀子完全看不透赢羽了。
他面色潮红。
这次从圣地下来。
一是因为赢羽邀请,他不能驳了太子殿下的面子。
二是他想要刁难一下赢羽,甚至准备以儒家思想给赢羽一些难堪。
可万万没有想到。
赢羽竟然在他最擅长的地方。
狠狠的给了他一个耳光。
他无处反驳。
这一刻。
荀子内心已然被折服,甚至,他现在只想单独见见赢羽,能够谈论一下天行有常的理论是否正确。
荀子深吸一口气。
“荀子佩服太子之见识。”
“愿率儒家,听从太子殿下号令!”
哗啦!
这一下。
所有人都震惊了。
“我的天哪,太可怕了!”
“太子殿下简直无敌啊!”
“竟然连荀圣都对太子殿下拜服了!”
“儒家臣服!”
“这乃是始皇帝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可却被太子殿下三言两语给收服了!”
“厉害!”
“简直太厉害了!”
赢羽显然很满意荀子的归顺。
直接任命荀子为国学的副校长,兼任儒家学派教授。
荀子环顾四周。
忽然。
看到墙上的校训。
微微失神。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岂非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思想自由,不就是要接受别人的思想,不能顽固的死守一派,应该兼并包容任何流派任何思想。”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妙哉!”
“这太子殿下的确是个妙人儿!”
……
国学竣工大会结束之后。
教授们都已经入主了国学。
一时间。
所有学子都向往成为国学的学子。
开什么玩笑。
当朝丞相为校长。
儒家圣人为副校长。
还有无数诸子百家的代表都在当教授。
而且。
国学所开的科目,包罗万象,让人震惊。
就在三天之后。
赢羽接到了消息。
第一批的郡试合格学子已经确定了。
相比于县试。
郡试的难度当然会更高。
三万人参加郡试。
竟然只有区区一千二百人通过考核。
这一千二百人。
成为了国学的第一批学子。
也将成为赢羽改革大秦教育的第一批班底。
文科举基本上已经完毕。
只等前二十名的学子参加殿试。
同时!
武科也已经考核完毕。
相比文科。
武科就更加的严格了。
因为大秦一向来都重武轻文,导致大秦的将帅之才并不少。
所以。
在举行武科的时候。
非常的严格。
普通人基本上不可能通过考核。
甚至。
将近八万人参加武科。
最后竟然只有不到十人能够有资格参加殿试。
这些通过考核的学子。
都依旧赶往咸阳。
只等参加殿试了。
……
一夜过去。
赢羽照例上了早朝。
李斯上了奏书。
赢羽看了一眼,眉头微微皱起。
李斯道:“太子殿下,最近南方有多股六国余孽暗中凝聚力量,试图反秦,最令人担忧的是,楚国余孽,以项家军为主!”
赢羽淡淡的说道:“项家军?”
李斯道:“项家军,就是楚国曾经的大将军项梁后人,其以项伯、项羽为主,一直隐匿在我大秦,暗中练兵,实为可恨!”
项羽!
西楚霸王?
赢羽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他一直没有过多的关注这些反秦势力。
因为。
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
在目前的情况下。
势力还非常淡薄。
说白了。
就是不值一提。
没想到。
这么快项羽就凝聚出了一小股势力。
还拿到朝堂上来说。
看来。
项羽的项家军还真是蠢蠢欲动啊!
赢羽笑道:“项家军,不过就是过街老鼠不值一提,不过,让他们这样上蹿下跳也不是本太子愿意看到的!”
王贲道:“太子殿下,不如由末将领兵出击,直接灭了他项家军?”
赢羽摆手道:“不用,让王将军去,那是大材小用了,本太子倒是有一个绝妙的计划!”
王贲等人一愣。
赢羽的绝妙计划?
会是什么?
要知道。
项家军虽然如今势力单薄。
但是!
当初在楚国的时候,项燕以及项梁的号召力那是非常强大的。
而项羽乃是项燕的孙子。
传言项燕的孙子项羽。
天生神力。
乃是个百年难遇的将才。
实力不可小觑。
王贲等将军都看向赢羽,想要听听,太子殿下究竟有何妙计!.
百官们都好奇的看着赢羽。
要知道。
项家军这种楚国余孽。
其实非常不好处理。
他们行踪诡秘,而且势力分散.
他们平日里,都隐藏在普通百姓身边,就像是每日劳作的大秦子民。
可一旦受到召唤。
就会迅速凝聚起来。
所以非常不好处理。
百官们都想看看赢羽究竟要怎么处理。
赢羽看向众臣,道:“武科通过郡试的学子可到了?”
王贲道:“回禀太子殿下,这次武科前十名已经在殿外候着,就等太子殿下召见!”
赢羽笑道:“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
十个通过武科郡试的学子就被带到大殿上来。
十人显得有些紧张。
毕竟。
第一次来到大秦这个代表权力巅峰的朝堂。
几人看见高坐在案台上的赢羽。
连忙拜道:“草民,拜见太子殿下。”
赢羽看了十人一眼。
眼神扫过一个穿着破旧的男子时。
微微停留了一番。
此人看上去给人一种胆小畏缩的感觉。
不过。
眼中却散发出一种大智若愚的睿智感。
赢羽笑道:“都平身吧,几位乃是我大秦子民中的佼佼者,能够通过县试、郡试,最后达到殿试的程度,已经说明你们都是有才之辈。”
的确!
大秦一向来崇尚武道。
很多人或许没有学识,但是练武的不在少数。
而能够具有强健的体魄。
还能够具有强大的军事观念,这是非常难得的。
赢羽也不多啰嗦。
他看着众人。
“本来,本太子一直在想,最后的殿试应该给各位出什么题目比较好!”
“可后来想想!”
“实践才是检验一切的标准!”
“与其纸上谈兵,不如实战取士!”
“近日来!”
“楚国余孽项家军在南方动作频繁!”
“项家军的领头,乃是当年楚国大将项燕的孙子项羽!”
“其号称天生神力,百年难遇的军事奇才!”
“各位都是我大秦的将帅之才!”
“想必不输于项羽!”
“有谁愿领兵攻打楚国余孽?”
这话一出。
顿时。
大殿内都出现一阵惊讶。
太子殿下竟然想让这些刚刚通过郡试的学子。
却带兵攻打项家军?
这不是开玩笑吗?
这些学子虽然有才能,可完全没有经历过实战,在风云变化的战场上,经验可是非常重要的。
项家军可大部分是当初楚国的精锐。
让他们去?
会不会是去送死?
那些学子也都是傻眼了。
刚刚通过郡试就要带兵打仗?
这……
他们还真的不敢贸然。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没有人敢说话。
就在这个时候。
那个穿着最破旧的男子,所有人认为最胆小的那位,忽然站了出来。
“回禀太子殿下,草民愿一试!”
赢羽看着眼前这人。
不由的笑了笑,问道:“你确定?”
王贲在一旁看的真的急了。
战争不是玩笑。
那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换做任何一个学子,他都敢一试,可唯独眼前这个人,他并不看好。
王贲站出来,道:“回禀太子殿下,请三思,此人虽有胆魄,可其能力,未必能达到统帅一军之力,战争不是儿戏,不可胡来!”
王贲也是没办法。
其实。
眼前这个学子是他破格提拔上来的。
说到个人武力。
这个学子并不算突出,原本是不可能参加殿试的,不过关于军事见解,此学子倒有一些剑出偏锋的眼光。
所以。
王贲才会破格让他参加殿试。
原本。
是想要好好培养一番,日后必能成大器。
谁知道。
这还没开始培养,就要带兵去打仗。
王贲只能硬着头皮顶出来了。
赢羽淡淡一笑,看向那个学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学子恭敬道:“草民,韩信!”
韩信!
赢羽眼睛一亮。
他万万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学子竟然就是韩信。
对于韩信的大名。
赢羽前身可是如雷贯耳啊!
兵仙!
韩信!
可不是开玩笑的!
要知道。
在古代这样的规则中。
很多人能够成功,靠的是家族的势力,他们起步比普通人高,靠着关系能够一飞冲天。
比如项羽。
他为何能够强于常人?
那是因为他家里世代为将。
祖父项燕,更是楚国着名的大将军。
从小项羽就能学习军事上的知识,身边还有无数的强者辅佐。
他能成功。
除了自身的天赋之外,家族的延续也同样帮了大忙。
可韩信不同。
韩信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甚至经常食不果腹,还需要去别人家里蹭吃蹭喝。
赢羽很清楚。
如果他没有监国的话。
日后。
韩信会投靠项羽,不过并没有得到重用,之后又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
可以说是一直受挫。
可是金子总会发光。
韩信最后靠着自己的才能,得到了萧何的赏识,最后成为大将军。
这都是他依靠自己的能力。
一步步的走到兵仙这个位置。
后世对于韩信的评价简直不要太高了。
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
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