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般修士而言,只有修炼到小筑基,体内产生先天真气,才能开始修炼道法。
在小筑基之前,如果可以引动天地灵力,可以催动炼制好的符箓,但是一般不能修炼道法。
对于极少数体内有特殊先天之气的修士而言,在小筑基之前,也能修炼一些与其体内的先天之气属性相合的道法。
至于修成的道法威力大小,取决于这个修士能将这门道法参悟的怎样的境界,以及其体内的特殊先天之气的玄妙程度。
陆青霜体内的先天木气、先天火气都十分玄妙,其在木行、火行道法之上的悟性更是在蒋文这个悟性超凡的修士之上。
不到半个月,陆青霜便修成了长青种。
刚修成的长青种,乃是一道十分玄妙的先天木行真气。
此时,陆青霜其实已经可以开始修炼玄明离火了。
不过,徐阳并没有立刻让陆青霜修炼玄明离火,而是让他继续修炼青木玄光,进一步增强对体内先天木气的控制力。
青木玄光没有长青种玄妙,修炼起来却比长青种要复杂一些。
花了二十天时间,陆青霜才能青木玄光修成。
这时,蒋文也才刚刚将青木玄光修成五天而已。
蒋文又指点了一下陆青霜《青华真经》另外两门道法的修炼,便将玄明离火的修炼之法传给了陆青霜。
当年蒋文修炼玄明离火,用了差不多半年时间。
陆青霜修炼玄明离火,却只用了十二天,这还是在她之前未曾修炼过朝阳紫气的情况之下。
按照蒋文的估计,要是陆青霜之前修炼过朝阳紫气,她可能在得到玄明离火修炼之法的当日便能修成玄明离火。
传授完陆青霜玄明离火,蒋文对陆青霜的指点实际便算是结束了。
不过,他指点陆青霜修炼,陆青霜经常会说出一些让他眼睛一亮的话,所以,他并没有跟越国公道明情况,而是继续每隔两三天便去一趟越国公府。
刚开始,他每次到越国公府,还能在玄明离火以及《青华真经》的修炼之上给予陆青霜一些指点。
又过了大概两个月,他便基本没法再给陆青霜更多的指点了。
然而,他还是每隔两三天便去一趟越国公府。
他到了越国公府,跟陆青霜讨论两句玄明离火的修炼,便相隔不远,盘膝坐在蒲团之上参悟修炼起了玄明离火。
在陆青霜身边修炼,他参悟修炼玄明离火的速度是在他稷下学宫单独修炼玄明离火的几倍。
陆青霜就好像是一个有利于修炼玄明离火的人形道场一般,蒋文在陆青霜身边修炼,不管是对玄明离火的进一步参悟,还是对玄明离火的进一步凝练,效率都更高。
这种异常情况,让蒋文觉得,陆青霜很有可能真是仙人转世,而且是一个擅长木行之火的强大仙人转世。
不过,蒋文对于修仙界以及仙界的仙人了解不多,他猜测陆青霜很可能是仙人转世,却猜不到陆青霜可能是那位仙人转世。
对于陆青霜可能是哪位仙人转世,他也没有多猜。
他只是希望,能在陆青霜身边多修炼一段时间,以便早日令修为从金丹二重突破到金丹三重之境。
不知不觉间,时间又过去了两个多月。
这天,蒋文刚回到小院,修和便来到了他的小院。
“陛下召见我?道友可知陛下召见我有什么事?”
“具体的不知道,不过应该跟你院中的这颗枣树有关。陛下在让我通知你入宫之前,与我确认了一下,这枣树是不是真是你培养的。”
“陛下难道是想让我培养什么灵木?”
“可能是吧!”
修和说完了正事,跟蒋文聊了没两句,便离开了。
蒋文既没有得永康帝可以随意进出皇宫的旨意,也没有可以随意进出皇宫的令牌,他这一次还是跟着修和进入皇宫。
永康帝召见蒋文的地方,还是在太曦殿。
蒋文对永康帝行过礼,永康帝便直接对蒋文问道:“那颗枣树你是怎么培育成灵木的?”
“回禀陛下,那棵枣树还算不上灵木,臣是以在鹊山得到的一门木行秘法来培育那棵枣树的。臣是想试一下能否将那棵枣树培育成灵木,究竟能不能将它真正培育成灵木,时间还短,现在还不知道。”
“嗯!”
永康帝点点头,又直接道:“朕想让你将这门秘法交出来,你有什么要求?”
“交出秘法?”
蒋文眉头微皱了一下,想了想,说道:“一门秘法,价值高低,一看其玄妙程度,二看其是否罕见。臣的这门秘法,不算多玄妙,却十分罕见。”
“朕明白,所以,朕不白要你的秘法,用其他秘法跟你换。”
“敢问陛下,皇宫可有《丹灵宝经》?下官想要《丹灵宝经》的筑基篇,外加两门道法。”
蒋文说完这话,微微一顿,又道:“没有《丹灵宝经》的话,火遁术的修炼法门也可以。”
“呵呵!”
永康帝淡淡一笑,说道:“《丹灵宝经》和火遁术,宫内都有,朕都可以给你。不过,你要是同时收下了《丹灵宝经》和火遁术的话,需要指点太医院的丹师修炼你的这门秘法。”
“能跟太医院的太医交流,是臣的荣幸。”
“好!”
永康帝点点头,将左边的近卫太监叫到身边,低声吩咐了几句,而后对着蒋文道:“听说你这段时间在指点越国公的小女儿修炼?”
“嗯!”
“她资质如何?”
“她的天资与悟性都不差!”
“以你之见,她能修炼到什么境界?”
“这个……”
蒋文沉思了一会,回道:“天道平衡,先天资质高,有先天资质高的好处,但也有一些坏处。她进入小筑基会十分容易,但是,进入大筑基却有可能会比一般的修士要慢。至于她能修炼到什么样的境界,这个臣猜不出来。她要是大筑基顺利的话,修成金丹倒是不难。不过,在修仙界,‘少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例子也不少。天才未必能成仙,庸才也未必就与仙道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