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新程:奋进七十年代
拖拉机的到来,让村子与供销社之间的货物运输效率大幅提升,村里的山货源源不断地运往城市,村子的名声也在周边地区逐渐传开。陈大山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敏锐地察觉到,随着业务的扩大,仅仅依靠现有的人力和简单分工,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一天,陈大山把村里的几个主要劳动力召集到一起,围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商讨进一步发展的计划。“大伙都看到了,咱这生意是越来越好,可人手和管理都有点跟不上了。”陈大山目光扫过众人,认真地说道,“我想着,咱得把每个环节都理理顺,让生产、收购、运输都更有条理。”
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最后,大家决定成立专门的打猎队、采摘队和运输队,每个队伍推选一名队长,负责统筹安排工作。陈大山则负责与供销社对接,了解市场需求,把控整体的业务方向。
打猎队的队长是村里经验丰富的猎户老张,他带领队员们深入山林,制定了科学的打猎计划,既保证了野味的供应,又注重保护山林的生态平衡。采摘队在小李的带领下,学习了新的采摘和保鲜技术,确保山货在运往供销社时依然新鲜如初。运输队则在陈大山的指导下,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充分发挥拖拉机的优势,提高运输效率。
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供销社的谢老板又给陈大山带来了新的商机。“陈老弟,现在城里的工厂越来越多,工人们对咸菜、腊肉这些方便储存和食用的加工食品需求很大,你们能不能搞点?”谢老板的话让陈大山眼前一亮,他立刻回到村子,和村民们商量。
在众人的努力下,村里成立了简单的加工小组,女人们纷纷发挥自己的手艺,将新鲜的蔬菜制成香脆可口的咸菜,把猪肉腌制晾晒成美味的腊肉。一开始,加工的产量较低,而且在口味和包装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陈大山没有气馁,他让小李去城里的食品厂学习先进的加工技术和包装方法。
小李回来后,对加工小组进行了培训,改进了加工工艺和包装设计。新的咸菜和腊肉一送到供销社,就受到了顾客的热烈欢迎,订单如雪花般飞来。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村里扩大了加工小组的规模,购置了一些简单的加工设备,还修建了专门的加工车间。
随着村子的经济越来越好,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翻新了房屋,添置了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孩子们不仅有了更多的学习用品,还能定期去村里新建的图书馆借阅书籍。村里还通了电,结束了点煤油灯的历史,夜晚的村子变得灯火通明。
然而,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年,山林里遭遇了罕见的病虫害,许多山货的产量大幅下降。同时,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低价的假冒伪劣产品,对村子的山货销售造成了一定的冲击。面对这些困难,陈大山没有退缩,他组织村民们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在防治病虫害方面,陈大山四处打听,找到了一位农业专家。专家来到村子后,指导村民们使用生物防治和科学的农药喷洒方法,成功控制了病虫害的蔓延。针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陈大山和谢老板商量,决定在产品包装上贴上独特的防伪标识,并加强宣传,让顾客们了解村子山货的品质和特点。
经过这次危机,陈大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品牌和质量的重要性。他带领村民们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质量标准,从源头抓起,确保每一件山货都符合高品质的要求。同时,他还积极开拓新的市场,与周边城市的更多供销社和商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七十年代,陈大山和他的小山村凭借着勤劳、智慧和团结,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未来的道路还很长,但陈大山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小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