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朝末年,朝歌城中看似依旧繁华,实则暗潮涌动。姜子牙,一位白发苍苍却目光如炬的老者,此时正站在朝歌的城门外。他身上的粗布衣衫在风中飘动,背后背着那把从不离身的直钩鱼竿,身旁跟着他的小徒弟武吉。
“师父,我们真的要进这朝歌城吗?这里到处都是纣王的爪牙,我总觉得不安。”武吉皱着眉头,不安地看着城门处进进出出的士兵。
姜子牙微微一笑,捋了捋胡须说道:“徒儿,此处虽险,但天下苍生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若不前来,如何能施展抱负,救百姓于水火?”
姜子牙带着武吉进了城,城中酒池肉林的奢靡之气扑面而来。他们寻了一处简陋的客栈住下,姜子牙便开始四处打听朝廷之事。
一日,姜子牙听闻纣王正在四处寻找贤能之士,他心中一动,觉得时机已到。于是,他带着武吉来到了王宫之前。王宫高大巍峨,朱红色的大门紧闭着,两旁的侍卫手持长枪,眼神冷漠。
姜子牙上前对侍卫说道:“劳烦通报一声,姜子牙求见大王。”
侍卫上下打量了他一番,不屑地说:“你这老头,穿得如此寒酸,也敢来求见大王?”
姜子牙不卑不亢地说:“我虽衣衫褴褛,但腹中自有治国安邦之良策。”
侍卫无奈,只好进去通报。不多时,侍卫出来说:“大王传你进去。”
姜子牙走进王宫大殿,只见纣王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身旁妲己妖媚地依偎着。纣王看着姜子牙,懒洋洋地说:“老头,你说有治国良策,说来听听。”
姜子牙深施一礼,说道:“大王,如今商朝看似强大,实则内忧外患。百姓困苦,赋税繁重,若大王能轻徭薄赋,重用贤臣,远离奸佞,必能使商朝再次兴盛。”
纣王听了,哈哈大笑:“老头,你这话说得迂腐。寡人的商朝兵强马壮,何惧这些?”
妲己在一旁娇声说:“大王,这老头满口胡言,把他赶出去吧。”
姜子牙见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叹息,只能转身离开王宫。
姜子牙并未放弃,他知道在朝歌还有许多忠义之士。他与比干等忠臣结识,常常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比干对姜子牙的才华十分钦佩,他说:“姜先生,您的见解独到,若能入朝为相,必能扭转乾坤。”
姜子牙摇头苦笑道:“如今纣王被妲己迷惑,忠言逆耳啊。”
然而,随着商朝的局势越来越危急,纣王也开始有些慌乱。他想起了姜子牙的话,又派人去请姜子牙。
姜子牙再次来到王宫,纣王这次的态度略有改变,他说:“姜先生,若你能为寡人出谋划策,打败那些叛乱之人,寡人封你为相。”
姜子牙思索片刻后说:“大王,若要我入朝为相,必须答应我三件事。其一,废黜炮烙之刑;其二,释放被囚禁的忠良之士;其三,远离妲己。”
纣王面露难色,妲己在一旁气得咬牙切齿。但纣王想到商朝的江山,最终还是答应了。
姜子牙入朝为相后,开始大力改革。他重新制定律法,减轻百姓赋税,训练军队。在他的治理下,商朝的局势开始有了转机。
但妲己不甘心失去纣王的宠爱,她暗中设计陷害姜子牙。她让手下人造谣说姜子牙与叛党勾结。纣王听闻后,十分生气,又开始对姜子牙产生怀疑。
姜子牙知道自己在朝歌已无法再继续施展抱负,他长叹一声,对着天空说:“商朝气数已尽,我已无力回天。”
于是,在一个夜晚,姜子牙带着武吉悄悄离开了朝歌。他望着身后的朝歌城,心中满是遗憾和惋惜。他知道,不久之后,商朝将走向覆灭,而他将去寻找新的明主,去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后来,姜子牙在西岐遇到了周文王,他的才华和抱负终于有了真正可以施展的地方,在那里,他将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