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李达康微微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地宽慰道:“关于资金方面的问题,你无需过多忧虑担心”。
“这个问题我会解决,你只需专心负责完成好此次的排查工作,并将准确的排查结果以及大致所需的经费数额及时汇报给我即可”。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嘛”。
既然李达康都这样说了,张小燕自然再无异议了。
别看李达康年轻,但自从他当上乡党委书记之后,身上的官威越来越重,举手投足之间给人一种很强的压迫感,也就是俗称的“上位者气息”。
别说乡政府的普通干部了,就是一般的乡领导在李达康面前都不敢大声说话。
所以此刻,张小燕立马点点头,“好的书记,我现在就安排下去”。
……
与此同时,省城明州。
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一架银灰色的大型客机犹如一只矫健的飞鸟,自遥远的福省呼啸而来,逐渐降低高度,最终稳稳地降落在宽阔平坦的明州机场跑道上。
随着一阵轻微的颠簸和刹车声响起,客机缓缓滑行至指定停机位。
没过多久,飞机的客舱门徐徐开启,仿佛是一道神秘的大门被轻轻推开。
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两名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的青年男子。
他们身着笔挺的黑色西装,戴着宽大的墨镜,脸上表情严肃刻板,不苟言笑,宛如两座冷峻的雕塑,给人一种威严而不可侵犯的感觉。
从他们的举止神态来看,显然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保镖。
紧随其后,一个年约七十岁上下的老者出现在众人眼前。
尽管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的精神状态看上去还算不错,步伐虽略显蹒跚却依旧稳健有力。
只见他在一名二十多岁的美丽女子小心翼翼地搀扶下,缓步走出机舱。
这位老者头发花白,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历经沧桑后的睿智与淡定。
而身旁的年轻女子则容貌姣好,身姿婀娜,一袭白色连衣裙随风飘动,如同一朵盛开的百合般清新脱俗。
在这一老一少身后,还紧跟着几名同样身穿黑色西装、戴着墨镜的青年男子。
他们的着装风格和前面那两位保镖毫无二致,行动整齐划一,显然是同属一个团队。
这样一群人的出现,瞬间吸引了周围其他旅客们好奇的目光。
大家纷纷侧目观望,心中暗自揣测着这些人的身份背景以及此行目的。
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老者的身体突然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原本平静如水的眼眸此刻也泛起一丝涟漪,渐渐变得湿润模糊。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慨万千地叹道:“四十年多啦!我离开这片土地已经四十多年了啊……如今,终于又回来了!”。
听到老者的话语,一旁的年轻女子轻声安慰道:“爷爷,咱们还是赶紧先出去吧,外面还有人正在等待着迎接您呢”。
“哈哈,多年未归,一时感慨,走吧”。
说罢,年轻女子便轻轻地扶着老者向外走去,几个保镖护佑在他们周围。
……
几天后,李达康正坐在办公室里发愁,桌上的烟灰缸都已经堆满了。
他刚跟自己的老妈周兰打了个电话,通过周兰的关系,从教育部争取到了一笔四百万的农村教育帮扶资金。
但这笔钱想要把乡里的校舍都改造一下,显然是不够的。
因为李达康的高度重视,所以张小燕的排查工作进行的异常顺利,与此同时,改造校舍需要的资金也测算出来了。
相关的数据,昨天张小燕就已经汇报给李达康了。
排查的结果简直是触目惊心,除了镇中学的校舍只需要翻修一下就还能继续使用之外。
其它十一个村小,外加两个镇小学,总共十三所学校的校舍,全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经不能再继续使用了,必须推倒重建。
李达康原先设想的是,既然要做就一次性做到位,全部按照后世标准的学校教学楼来建设,免得后续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可这样一来,一所村小要建好,最起码也要二十万,加上相关的配套设施,那就得四五十万。
两所镇小学的标准更高,需要添置的设备和仪器更多,一所学校算下来至少得七八十万。
十三所学校加起来,至少得六百万以上。
而且现在很多村小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班的学生太多了,有些班一百多人,老师少,学生多。
还有很多老师是既教语文又教数学。
教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多代课教师只有中学文化。
教师严重匮乏,尤其是缺正经师范毕业的老师。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毕竟这个年代大学生还包分配,一般正规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分配的话最少也是在县里的学校,谁会来这种乡下的小学。
除非真的是为爱发电。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待遇不到位,真要是钱到位了的话,愿意来乡下教书的人,可以从官田乡排到安江县城。
这不是侮辱老师的人格,而是老师也是人,人家也要养家糊口。
连饭都不吃饱的话,还谈什么教书育人。
而要想通过提高待遇,吸引教师到官田乡的村小教书的话,势必又是一笔大支出。
这都不是现在的官田乡财政能够支撑的起的。
李达康心里估算了一下,乡里最多能挤个五十万出来。
孙伟的县教育局那边,估计也就差不多这个数。
毕竟安江的财政情况摆在那,多了是真没有。
这样一来,也才五百万。
至少还差一百万。
李达康想着实在不行就先把学校建起来,那些教学设备的话就晚一点再购置。
他相信只要再经过半年的发展,官田乡的财政会比现在更宽裕。
因为李达康的心里,已经对接下来官田乡的发展有了一个全面的计划。
……
就在李达康刚想通的时候,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来了。
“达康,是我”。
“郭叔,您找我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啊?”,李达康笑着道。
原来电话那头的是市长郭振华。
“你小子成天净想着好事,不过是不是好事就得看你的能力了”,郭振华笑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