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碌碌的一天很快过去,到了晚上该休息的时候却出了问题。
许聪聪坚决不肯跟邓念英去老奶奶家睡。
不管李云锦和邓念英如何劝她,她就是死死的抱着许新安的脖子不撒手,“我跟爸爸睡地上。”
许新安很高兴女儿粘着他,但是睡地上是不可能的。他睡没事,他闺女不行。地上太凉了,就算铺再多的草帘子,也无法彻底阻止凉气。
三月的天,还有倒春寒呢,小孩子要是这样睡一夜,肯定受不了。
“地上太凉了,你和妈妈去睡。”
“不要!”
孩子犟得招人烦。
邓念英耐心很快耗尽,准备强行把她带走。许新安说道:“你们先过去,我把她哄睡了再说。”
“不行,不能惯着她!”
邓念英出声反对。
李云锦劝她:“不用咱们哄,咱们还省心了。走走走,咱俩先过去,你甭跟孩子生气,她啥也不懂呢。她想睡在自己家里也没问题呀。你先去休息,别管她的事了,把她交给我。”
邓念英瞪了许聪聪一眼,跟婆婆走了。
这时候的许聪聪已经昏昏欲睡了,上下眼皮直打架。
过了没一会,就睡着了。
许新安抱着她又待了一小会,就把她抱到了王老太太家,把她交给李云锦。全程,许聪聪都睡得跟小猪一样。
以前,许聪聪是跟妈妈睡的。但是,自从邓念英怀孕,许聪聪就不能再跟她一起睡了。因为许聪聪睡觉不老实,大家都担心她会踢到邓念英的肚子。
许聪聪哭闹了两回,后来就接受了这个事实。从那以后就跟着李云锦睡了。
☆
许聪聪家的盖房工程很快就正式开始了。
许新安不打算盖瓦房,也不打算用木梁,房顶做的是钢筋水泥浇制顶,是这个时候的新鲜玩意,吸引了很多人来围观,向他打听盖房成本。
许新安又想炫耀又想低调,说话半吐半露半遮半掩,“就这点钢筋水泥需要钱,再用点砖头,我打地基用的石头都是自己采的。”
许家所在的南辛庄北头有一座石头山,人民公社时期,大队就组织人手在山脚下的斜坡处开采石头,山脚下已经被挖出了一道道很宽的深沟,那都是采石留下的痕迹。许新安就是采石的一把好手,既有力气又有技术,许家盖房用的石头,都是他自己开采出来的。
这样算的话,倒确实不太贵,毕竟人工费也是免了的。
好奇声和羡慕声中也夹杂着几句酸言酸语,但是许新安和邓念英不介意,他们两口子都相信“不招人妒是庸才”,酸就让他们酸去,难受的是他们自己。
有人问邓念英:“这时候盖房,地里的活怎么办?”
邓念英反问:“地里现在有什么活?”
不就是注意一下雨水够不够需不需要浇地、用不用喷药除虫、顺便除除草嘛。这点活在她眼里根本不算事。
她从小和寡母相依为命,不到十岁就下地挣工分,什么苦没吃过,什么罪没受过,最不怕的就是干活了。
有人说:“就算是活不多,那不也得干啊,你现在怀着孩子呢,又得给盖房的做饭,还得干地里的活,你受得了吗?”
邓念英还没说什么,李云锦就说了:“那当然受不了了,地里的活不能让她去干。新安抽空去地里看看,要是需要干活他就干了。浇地又不是只有白天能浇,晚上也可以干。喷药除草我去就行。我儿媳妇怀着孩子呢,哪能干这个。”
邓念英笑道:“饭也不是我一个人做,有我妈帮我呢。”
谈话的风向立刻就变了,大家都开始夸这对婆媳处得好,真是难得。
许家盖房期间,许聪聪的大姑许新梅和二姑许新红隔几天就回来一趟,看看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家里的活地里的活,能干的她们都给搭把手。
娘家弟弟盖房这么大的事,她们给不了经济上的支持,可以在其他方面支持一下,出点力气的事。农村人,最不缺的就是力气了。
不光她们,李云锦的娘家弟弟李云峰也隔三差五的带着自己的儿子来搭把手,他就在本村,离得更近,来的更频繁。
他还跟两个已经出嫁的外甥女说:“你俩不用老回来,这里有我呢。你们俩老回来,老婆婆该有意见了。”
许新梅和许新红都说没有的事。她们都是分了家的,而且都不和老婆婆一起过。许新梅的丈夫是老大,偏偏婆婆的心在老二那儿,人家愿意和老二一起过。许新红的丈夫倒是老二,但是人家的婆婆按老规矩,和长子一起过。
上面没有老婆婆压着,许家当时嫁女儿,给她们俩挑的丈夫人品都还不错,虽然不是什么富裕人家,但是这俩人在家里都是可以做主的,不会因为往娘家多跑几次就遭丈夫的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