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人的战死,这后面就是301个家庭啊。”秦朗有些沉闷的说道。
“是啊,朗儿你要明白,慈不掌兵。
这后面是301个家庭,但若不是他们,可能会有3000乃至个家庭支离破碎。
所以可以愧疚,但不能不做,更不能只看眼前的得失。”
王先耀叹息道。
“舅舅,一将功成万骨枯,是吗?”秦朗起身道,他有时候看不清王先耀到底是个什么人。
“是,但你舅舅不是,我没想过拿这些人当晋身之资,有的私心无非是你外祖扶正,仅此而已。”王先耀认真的道。
“那我替亳州的黎民,谢谢舅舅了。”秦朗躬身道。
“当不得如此,起来朗儿,你不过一举人,怎滴如此忧国忧民。”王先耀被他的举动搞的哭笑不得。
“不知道,总感觉这黎民和我息息相关。
他们能不能吃饱,能不能过好日子,好似是我的使命。
自从考中举人这种感觉就越来越强烈。”
秦朗自己也觉得哭笑不得。
可能从小受小苍娃戏剧影响多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传成绝唱。
或者后世那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引着他,总觉得苍生的幸福是自己的责任。
这使命感没由来,但是他体会的实实在在。
“明日二道坎,你想在哪观战?”王先耀问道。
“前沿。”秦朗想都没想道。
“好,舅舅成全你,亲随都调给你,你看看,这二道坎有没有更好的破敌之策。”王先耀哈哈大笑。
这外甥可太符合他的心意了。
拜别王先耀,他牵马准备返回自己的营帐。
秦朗是自忖,发慌当不了死,逃避更是没有任何的作用。
他要做的只有快速的适应,快速的融入。
“你说我这是不是自讨苦吃?这府军讨贼跟我有何关系?我偏要来受此一遭罪?”秦朗牵着大马,问一旁的陈二爷。
“也不算了,起码少爷当官,那肯定比一般科考的学子,要厉害不知道多少。”陈二爷笑着道。
“弊病就是弊病,不是少爷不来看,这弊病就直接消失的,你走这一遭我觉得是个好事。”黄老焉闷闷的道。
秦朗点头,他只是时不时的秦惜命人格会出来作祟,让他退缩。
迷茫之下他也常问自己,在大宋自己当一个富家翁多好。
掌握那么多技术和先进思维,肯定能赚的盆满钵满,过上悠哉游哉的好日子。
何必给自己找这么多麻烦呢?
可是老天爷给了自己重活一世的机会,就这么平平淡淡,怎配的上这次的奇遇?
何况未来的靖康之耻,汉人差点被湮灭,数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知道这些灾难会发生,而自己真能做到袖手旁观吗?
他眼神逐渐坚定。
我,秦朗,来大宋,这波不当蚂蝼!
最前沿是以前秦朗一直避如蛇蝎的禁地,此刻他已然披挂整齐。
陈二爷一早就出门了,他和黄老焉的自由度都很大。
秦朗从不多加干涉和过问,今天也是一样。
“老黄头,走这次你可不能暗戳戳说我怂了啊。”秦朗带上凤翅盔,腰间跨上宝剑,一拉缰绳调笑道。
“少爷从来都不怂。”黄老焉认真的说道。
一个富家子弟,能吃的了科考的苦,能过的了山贼的防区,更能面对的了渡口的暗杀。
如今还能自愿加入府军去剿匪。
这一桩桩一件件,嘴巴上叫着苦累害怕的秦朗,都坚持下来了。
所以黄老焉说的是实情,他秦朗从不是个缩卵的怂人。
“出发!”王先耀的亲随除了王乾都派了过来。
整整136人的骑兵队,这在这种战役上可不是一股小势力。
说句夸张的话,他们本身就有左右战局的能力。
王先耀把此等利器交到秦朗手里,只是为了锻炼他的大局观。
这等观念的培育,是要用血肉来滋养的。
就好像神枪手用子弹喂出来。
一个合格的将领统帅,也是用人命养出来的。
“老黄头,这百余骑怎么样?”看着整齐健壮的骑兵队,秦朗发问。
“和边军有一战之力,这些人比府军强大很多。”黄老焉被秦朗任命为亲随队的临时统帅。
他也赞叹,怪不得将领们都愿意豢养私兵,他们确实令行禁止,悍不畏死。
不过成本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私兵要想做到如上要求,那养的可不是他一个人,而是整整一大家。
让才会让这士兵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他们才敢战能战。
“哈哈,好,出发!”秦朗找到了一点意气风发的感觉。
红甲唰唰作响,他们这一行人在步兵面前出尽了风头。
“要不说,学的好不如生的好呢,这豪门贵子,来府军就是骑兵队护卫,咱营里拢共两匹马将军校尉轮着用。”
“嘿,他算个逑的豪门贵子,真正的豪门贵子根本不会到这吃苦。
听说那带头的,也是个商贾之子,跟荡虏将军有点关系,才有这保护。”
“嗐,咱这不是咸吃萝卜淡操心?
人有钱有权的,能跟咱一起出征都给咱多大面了。
那不成,你还真想着人跟你一起爬城楼啊?
昨夜没睡醒吧你。”
“该说不该说的,这队骑兵是真威武,真怕在这小子手里糟践了,关键时候这队骑兵能帮上多大忙啊。”
一老兵眼光毒辣的说道。
“那说不准喽,谁知道那人是怎么个心态呢。
真遇到危险,带着骑兵跑路也纯属正常,毕竟那些大少爷又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
另一个老兵神色复杂的道。
他可从来没寄希望说指着这种公子哥来救他的命,杀溃山贼出来抢功他们倒是有一手。
“操蛋的土匪,操蛋的战斗。”
“别蛐蛐了,今年我家二娃能不能去私塾,就全靠这场战役了。
打仗论人头给钱,整个大宋都没这好事,你们还在抱怨什么?”
“也是,阵亡还有2两抚恤呢,知足了,咱石墩也有值银子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