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婉兮一瞧见那案板上的肉,眼睛亮了亮,立马说道:“买点肉回去呗,晚上可以做些好吃的呀。”
不等其他人反应,边说边凑上前去,仔细打量着那为数不多的五花肉和骨头。
沈婉兮觉得这些看着都还不错,便开口问摊主:“老板,您这肉咋卖呀?”
老板热情地回应道:“这肉十三文一斤嘞,您瞧瞧,都是今儿个新鲜的,可好了。”
一边说着,一边拿起一块肉展示着。
沈婉兮又将目光投向旁边的骨头,用手指了指,问道:“老板,这骨头怎么卖呀?”
她心里琢磨着,买点骨头回去炖汤也是很不错的。
老板听到她的询问,放下手中的肉,笑着回答说:“姑娘,这骨头便宜些,七文钱一斤。”
确实挺便宜的,毕竟平常肥肉都要十五文一斤呢,五花肉十三文一斤,瘦肉也得十二文一斤。
这骨头七文一斤的价格,一斤肥肉都能买两斤骨头了,着实划算不少,买回去也能是道荤菜不是,挺值当的。
沈婉兮稍作思量后说道:“那老板,给我来五斤五花肉,然后把这骨头全都称了吧。”
说罢,便站在摊前,等着老板动手称肉。
柳铁柱和沈书觉得背篓挺沉的,便把背篓放了下来,打算歇一歇,其他人背篓里的东西相对轻一些,就还继续背着没放下。
老板手脚麻利地切好了五斤五花肉,用草绳仔细地捆扎好放在一旁。
接着又把那些骨头放在秤上一称,笑着说道:“姑娘,这骨头五斤多点,算您五斤。”
一边说着,一边把称好的骨头也规整好。
沈婉兮的目光又被吸引到了案板旁边盆里的猪头和案板边上挂着的猪下水。
她好奇地问老板:“老板,你这猪头和猪下水怎么卖呀?”
老板抬眼瞧了瞧,脸上带着几分实诚的笑意,回答道:“姑娘,这猪头本来我是准备等散集了带回家自己吃的,不过既然你问了,就便宜算你六文钱一斤吧,一个猪头大概十一二斤,算你十斤整吧。
那猪下水呢,大概有个三五斤的样子,你给个十五文就拿走吧,权当是凑个缘分了。”
老板一边算着账一边说道:“姑娘,这算下来一共是一百六十五文,得嘞,给您抹个零头,你就给一百六十文吧,也算是给您个优惠。”
沈婉兮痛快地把钱递给老板后,又指了指那刚称好的五斤肉,对老板说道:“老板,你再给我把这块肉切下来一斤多点,麻烦您嘞。”
老板又熟练地从那五斤肉上切下差不多一斤左右的分量,随后仔仔细细地重新包好,说道:“姑娘,给您包好啦,您拿好咯。”
沈婉兮伸手接过老板递来的肉,从中挑出分量多些的递给沈砚,笑着说道:“三哥,这肉可就给你拎着啦。到时候你可多吃点儿啊”
又拿起另一小包肉递给柳铁柱,满脸笑意地讲:“姐夫,这块肉给你背着啦,拿回去给二丫做好吃的。”
沈兰见状,赶忙摆了摆手,说道:“婉兮,这怎么能行呢?这是你买的肉,拿回去你们自个儿吃吧。”
沈婉兮却一脸坚持,笑着回应道:“这是我给二丫买的肉,可不是给你们吃的,姐夫你就拿着吧,别听我二姐说的。”
柳铁柱听了沈婉兮的话,一时愣在那儿,手伸出去也不是,缩回来也不是,脸上满是为难之色。
沈书看着柳铁柱那副左右为难的模样,赶忙伸手拦住,随后转头对着沈兰说道:“二妹,你就别为难妹夫了,让他拿着,这是婉兮专门给二丫买的,就不要再推脱了。”
沈兰抬见大哥也在一旁帮忙劝说,犹豫了一下后,只好对着柳铁柱说道:“当家的,既然婉兮是给二丫的,那咱们就拿着吧。”
说罢,轻轻拍了拍刘铁柱的胳膊。
沈砚目光落在桌子上那堆骨头,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肩膀,对沈婉兮说道:“还是给我背着吧,大哥还要背粮食什么的。”
柳铁柱瞧见案板上的猪头和猪下水后说道:“这猪下水我就直接拎着吧,这猪头呢,我帮忙背着吧。”
沈书跟柳铁柱说完,便径直要把骨头、猪头、猪下水往背篓里放。
沈婉兮见状,赶忙伸手拦住沈砚和柳铁柱,急切地说道:“等一下,三哥,先把你背篓里的东西放到我和大嫂的背篓里,把你的背篓空出来,好放骨头、猪头还有猪下水。”
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
如此一来,其他背篓能保持干净,旁人也不会沾到油污,只由一人背着便好。
没一会儿背篓就空出来了,大件放到沈婉兮和冯苗背篓里,小件放到几个孩子背篓里。
沈婉兮把目光投向沈砚拎着的五花肉,对着沈砚说道:“三哥,你把肉也放到背篓里吧。”
沈砚听了沈婉兮的话,依言将肉放进了背篓里。
沈书先是帮忙把猪头稳稳地放在背篓的最底下,接着将五花肉仔细地搁在中间位置,又把骨头轻轻放在上面,至于猪下水则用手拎着放好。
待一切安置妥当后,大家便结伴往回走了。
一行十个人,人人都背着背篓。
四个孩子的背篓里,装着他们各自的新衣裳,还有刚买的年画、春联、小灯笼、窗花。
柳铁柱心疼沈兰,怕她累着,便把那些粮食什么的重物都装进了自己的背篓里背着。
而沈兰的背篓就轻松多了,里面只装着她和柳铁柱的新衣服,还有一些花生、瓜子、糖果、糕点之类的零嘴儿。
沈婉兮和冯苗的背篓里,各自装着自己的衣服,还有沈书和沈砚的衣服。
除此之外,背篓里也放了些花生、瓜子、糖果、糕点、干果这类的零嘴儿,满满当当的,看着就让人觉得挺有年味儿。
沈书和沈砚两人背着的背篓,沈书的背篓里装着粮食,而沈砚的背篓中则放着肉,两人稳稳地背着,随着大伙一起往回走。
众人一路前行,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城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