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玉不识来说,三天的时间说紧凑也还是紧凑的。
虽然也习惯了三天一场的直播,毕竟时间也不是很长,但还是会有些紧张的。
她胡乱想着:也不知道观看直播的世界过了多久。
是的,她是知道不同世界的时间流速不同,只是不知道具体时间比例而已。反正对于她来说,也只能做好自己的直播工作,她已经开始摆烂——内容传达出去就好了,至于其他的,还是不要强求比较好。
系统:【直播正在连接中……】
今天的她换了一身墨色绣金的裙摆,外罩的浅色小衫冲淡了墨色带来的沉重。
玉不识看见幽蓝的模拟直播屏在眼前展开,露出来今天的营业笑容,开始说道。
【大家好。今天的主题依旧是“四大发明”。
文化是需要传承和保护的,今天要介绍的是和造纸术一样,对文化的发展出了很大力的——印刷术。
废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巧夺天工,自出机杼。<天工开物>第二期,“印刷术”。】
【印刷术是华夏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也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创造了条件,更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扩大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我们一般讲印刷术,很大一部分人会认为这里讲的是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但实际上,活字印刷术的实际使用情况并没有雕版印刷来的广——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时期,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到了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是活字印刷的出现并没有普遍使用,而刻录文籍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正如其名,雕版印刷制作使用时必须得很小心,因为一旦刻错某个字,整张板都不能用了。
就如宋朝时为了雕刻一部《大藏经》,整整消耗了十三万张木板,而且这些板子只能印刷同一本书,想要印制新书必须雕刻新的板子。
但活字印刷就没有这样的烦恼了。活字印刷是将一个个文字单独雕刻,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就可以印刷不同的书。
这样看,是不是活字印刷术方便灵活很多?】
玉不识含笑的声音回荡在耳边。
嬴政一眼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活字印刷是很好,”应该说,对于他来说,甚至是对于整个秦朝来说,不管是造纸术还是雕版印刷,都是极好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认识字吧,那些匠人如果都识字,也太浪费了。”
现在的识字人才,依旧掌握在贵族子弟和各家流派之中,黔首们没有这个通道和时间、精力去学、去用。
他想了一下印刷术的使用情况——
若真的识字,哪里还需要局限在印刷一道上呢?
但活字印刷,应该重点就是能够识字吧,不然印刷时排版操作又该怎么办呢?而且,找寻文字进行排版,应该也很耗精力,有这个时间,确实不如雕版印刷来的方便。
他看着水幕中一左一右两种不同的印刷术,看着一边是苍老的手上还带着洗不去的墨渍,一个个放置文字,又或者是另一边缓缓刷上墨汁,然后拓印的步骤。
嬴政眼睛微眯,神色变得深沉起来。
一旁的李斯察言观色,轻声问道:“陛下可是有了什么想法?”
嬴政微微摇头,却是说道:“朕在想,这活字印刷虽看似便利,却受限于识字之人。然朕若要推行,定要使其造福大秦万民。”
李斯眼珠一转,先是说一句:“陛下圣明。”
然后接着说道:“正如天女所说,活字印刷确实方便一些,但后世还是沿用雕版印刷,总归是有它的道理在的。”
“不如还是先发展雕版印刷为妙。”
嬴政沉默片刻,然后缓声说道:“还是先再听听天女是如何讲的吧。”
话虽这样说,但心里也已经有了计较。
玉不识没有解释回答之前的问题,而是转了个话题,介绍起印刷术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的书籍。但是手抄书籍费时、费力、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对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小的阻碍,也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于是,印刷术自然地出现了——
印章和石刻给印刷术提供了直接的经验性的启示,而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方法,则直接为雕版印刷指明了方向。
华夏的印刷术在经过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个阶段的发展,给人类的发展献上了一份厚礼。方便灵活、省时、省力的古代印刷术,是一项重大的重大突破。】
【我们首先来看看印章:
印章在先秦时就已经有了,不过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机构。印文均刻成反体,有阴文、阳文之别。
最出名的,秦始皇命李斯雕刻的传国玉玺算一个,不过现在早已遗失。
说回来,在纸没有出现之前,公文或书信都写在简牍上,写好之后,用绳扎好,在结扎处放粘性泥封结,将印章盖在泥上,称为泥封,泥封就是在泥上印刷,这是当时保密的一种手段。】
传国玉玺?和氏璧吗?
秦始皇嬴政略一扬眉,和氏璧到了他的手中,自然是按着他的心情来,做成传国玉玺不是正好?也没有埋没了它的名声。
不过,后世竟然弄丢了吗?
他已经没有很大的精力去思考他的秦王朝灭亡后接连出现的那些王朝,那些也许是天女的历史,但绝不会是他的未来。
天幕此等神奇之物出现,又何尝不是一种挽救。
现在在他的授意下,传唱最广的,还是他秦朝之名。
传国玉玺后世丢了就丢了吧,反正他的秦王朝这次会长久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