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企划案
终于,江凛完成了整篇企划案的注释,此时早已过了中午。阳光透过窗户,直直地照在他疲惫不堪的脸上。江凛长舒一口气,紧绷的神经这才稍稍放松,手机屏幕映出他布满血丝的双眼。
不知何时醒来的杨辉,站在一旁,看着江凛手机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忍不住惊叹:“江子,你这是重写了一遍啊!就写成这样你还不当面去和栀栀讲?”
江凛扯出一个略带苦涩的笑,声音沙哑:“别说是我写的……”
杨辉一脸无奈,提高了音量:“栀栀又不傻好吧!她肯定能猜到。”
江凛沉默片刻,目光移向窗外,轻声说:“她猜到也没关系,我现在……还没准备好见她。你就帮我跑这一趟,把企划案里的要点讲清楚。”他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杨辉也只好无奈点头。
江凛靠在床头,眼神有些放空,他知道,自己还需要时间去消化这些年与栀栀的过往,以及她突然出现带来的波澜。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努力,让这份企划案帮到她 。
杨辉一边收拾着桌上的资料,一边调侃道:“得嘞~江少爷您歇着,我去帮您念你写的‘演讲稿’,记得吃午饭啊!”说着,他还故意夸张地行了个礼。
江凛没力气跟他打趣,只是虚弱地摆摆手,“快去吧,路上小心。”看着杨辉风风火火地出门,江凛靠回床头,一阵倦意袭来。可他刚闭上眼睛,胃里又泛起一阵疼痛,让他不得不再次睁开眼,眉头紧锁。
病房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剩下输液管里液体滴落的滴答声。江凛望着天花板,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到了栀栀身上。他不知道杨辉和栀栀见面后会聊些什么,也不知道栀栀看到这份企划案会作何反应。想着想着,一阵困意裹挟着疼痛,让他渐渐陷入了半梦半醒之间。
杨辉驾车抵达与栀栀约定的咖啡厅,这家店就在研究所附近,店内飘出的咖啡香气混合着面包的麦香,营造出一种温馨惬意的氛围。他一眼就瞧见坐在窗边的栀栀,一时间竟有些愣神。
记忆里的栀栀,是那个扎着马尾辫,穿着宽松校服,笑起来眉眼弯弯的高中少女。可眼前的她,一头利落短发,恰到好处地修饰着脸部线条,身上那套干练利落的职业装,将她的端庄气质展露无遗,举手投足间满是成熟职场人的自信与从容,和高中时的模样判若两人。
杨辉整理了下思绪,深吸一口气,抬脚朝着栀栀走去,“栀栀,好久不见。”他笑着打招呼,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下,把装有企划案资料的文件袋轻轻放在桌上。
栀栀闻声抬起头,嘴角上扬回以微笑,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好久不见,杨辉,只有你一个人来吗?”她的目光越过杨辉,似乎还盼着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跟在他身后。
杨辉心里明白她在期待谁,脸上却不动声色,神色如常地拉开椅子坐下,将文件袋轻轻搁在桌上,说道:“就我一个,江凛他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实在抽不出身,所以让我带着企划案先和你聊聊。”
听到江凛来不了,栀栀眼中的光芒微微一暗,不过很快又恢复如常,笑着点头:“这样啊,没关系。那咱们先看看企划案吧,我还挺好奇你们的新思路呢。”她伸手理了理耳边的头发,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却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 。
杨辉把装订整齐的企划案原稿件轻轻推到栀栀面前,随后打开电脑,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起来。“栀栀,这次咱们的企划案,核心就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突破固有壁垒,实现现代化生活化转型 ,这其中很多思路,对你们研究所目前的单兵外骨骼系统科研课题应该会有帮助。”
他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弹出相关数据图表。“你看,在动力能源方面,我们提出了全新的小型化高效能电池设计,续航能力能提升30%,而且体积更小,更适配单兵外骨骼系统的便携需求。”
接着,杨辉翻到下一页:“还有这部分,在运动控制算法上,我们优化了指令识别程序,能让外骨骼系统对人体动作的捕捉更精准,延迟降低至毫秒级,大幅度提升穿戴者的行动灵活性,不管是日常行走,还是复杂作业,都能轻松应对 。”
讲解过程中,杨辉不时观察栀栀的反应。只见她微微皱眉,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时不时提出一些专业问题,眼神中满是对解决方案的渴望。
杨辉的讲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他念到江凛写的技术突破部分:“这里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神经拟态感知芯片,能够模拟人类神经元的工作模式,让外骨骼系统对环境的感知更加敏锐,做出的反应也更符合人体本能……”
栀栀原本专注的神情瞬间变得惊喜,眼前猛地一亮,她不由自主地微微前倾身体,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技术原理图,急切地打断杨辉:“等等,你说的这个芯片,运算速度和能耗比大概是多少?”
杨辉早有准备,迅速调出详细的数据表格展示给她:“运算速度相较于传统芯片提升了五倍,能耗却降低了40% ,而且这种芯片的兼容性很强,和你们现有的系统架构匹配度很高。”
栀栀不住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指轻轻敲击桌面,思考片刻后说道:“太关键了!这正是我们目前研究中遇到的最大瓶颈,这个突破如果能应用到单兵外骨骼系统中,实践化和生活化的进程能大大加快。” 她的语气中满是激动,显然,江凛的这部分设计戳中了她的痛点,也为她的科研难题带来了曙光。
栀栀眼中的兴奋还未褪去,她抬眸看向杨辉,目光中带着探究与关切,追问道:“这是你和江凛硕士研究课题吗?投入生产的话,你们现在创业情况允许吗?”她深知一项技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中间隔着诸多艰难险阻,资金、人力、设备等都是绕不开的难题。
杨辉身子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认真解释道:“这确实是我们硕士期间就开始钻研的方向,经过这些年不断优化完善,技术已经成熟。至于投入生产,目前创业初期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我们已经拉到了第一轮投资,加上技术专利在手,有信心在合适的时候将其落地。”他的眼神坚定,话语里透着对未来的期许。
“而且,”杨辉顿了顿,嘴角微微上扬,补充道,“如果能和你们研究所合作,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那推进速度肯定会更快。这不仅对我们的创业项目是个巨大助力,也能让这项技术更快造福社会,实现它的最大价值。”他注视着栀栀,试图从她的表情里捕捉到合作的可能性。
栀栀满脸兴奋,眼中闪烁着光芒,自信满满地说道:“我觉得拿着这些给上校,一定可以成功的!”接着,她带着些许急切的语气问道:“我能看看你的电子版文件吗?”
杨辉毫不犹豫地将笔记本推到她面前,说道:“当然可以。”
当栀栀打开word文档,原本专注的眼神瞬间被注解栏里密密麻麻的内容吸引。她微微一怔,手指不自觉地轻轻触碰着屏幕,口中喃喃道:“这些是……”
她逐行浏览着那些注解,每一行都写得极为详细,从技术原理的深入剖析,到实际应用的注意事项,无一遗漏。栀栀心里明白,能如此细致入微地写下这些注解,除了江凛,恐怕再无他人。
她的目光定格在一段关于芯片优化的注解上,眼前仿佛浮现出江凛专注工作的模样,眼神不自觉地柔和下来,却又隐隐透露出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感动,有思念,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愧疚。
栀栀从随身的包里掏出U盘,动作熟练地插入电脑,将相关文件拷贝下来。她轻轻呼出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看向杨辉真诚地说道:“谢谢你,杨辉,也麻烦你帮我谢谢他。”
杨辉看着栀栀,捕捉到她话语中对江凛那抹难以掩饰的特殊情感,心中微微一动,笑着点点头:“不客气,能帮上忙就好。我会把你的话带到的。”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江凛也希望这份企划案能对你们有帮助,解决你们的难题。”
栀栀轻轻咬了咬嘴唇,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她把U盘小心翼翼地收好,合上笔记本,整理了一下思绪,恢复了平日里的干练模样:“要是之后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可能还得麻烦你和江凛,希望你们别嫌我烦。”
杨辉爽朗地笑了笑,摆了摆手:“说什么呢,有问题随时联系,我们也期待能和你们有进一步的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