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俘虏的口供得知,阿鲁台在答剌海子与潢河之间,也就是本位面的内蒙古赤峰市达里湖与克什克腾旗之间。
从朵颜卫的牧区过去,大概是四百里路。骑兵跑四天,撑死跑五天也就到了。
朱瞻基认为:“如今阿鲁台实力大减,正是一举攻灭的好时机。拣选精兵两万,来回不过十余日,我军目前粮草充足,正可乘胜前去奔袭,毕其功于一役。”
“阿鲁台阴险狡诈,太宗文皇帝三次征讨,均未能擒杀此獠。万一战事迁延,恐有断粮之虞,请陛下三思。”杨荣说得很委婉了,意思是你爷爷捉了三次阿鲁台,都没能捉住他,你小子一次就想毕其功于一役?这两万人如果被阿鲁台纠缠住,断了粮草,那岂不完蛋?
杨荣说得不无道理,朱瞻基便嘴上赞赏道:“杨学士老成谋国。”不过再无下文,转而询问武将们。
赵辉也反对:“陛下,万万不可,此番大胜,已剪除阿附阿鲁台的兀良哈三卫,其实力已经大损。瓦剌与鞑靼向来不和,若是被瓦剌趁机偷袭,阿鲁台恐怕再难支撑,那瓦剌便可一统草原了。届时草原一家独大,对我朝极为不利。”
明朝对于草原的战略,一向是拉一派打一派,本来阿鲁台就被瓦剌打得都快躲到辽东了,这时候再上去踢一脚,他就差不多嗝屁了。
瓦剌统一了草原,接下来的剧情就很眼熟了——瓦剌大举南下,明军土木堡团灭,堡宗留学去草原放羊。
朱瞻基是不可能知道这段历史的,可赵辉很清楚啊。
见赵辉也反对,朱瞻基脸色就不好看了,又询问张辅的意见。
张辅可是很会察言观色的,连忙道:“如今我军铳炮犀利,外夷不可敌,可速战速决,如若阿鲁台遁逃,便即回撤,不作纠缠,来年再来即可。”
朱瞻基很满意,又询问朱勇意见,朱勇更大胆一些,直接请命,愿意领兵前去奔袭阿鲁台,拿阿鲁台首级献于太宗皇帝陵前。
朱瞻基十分高兴,便命张辅与朱勇二人,挑选各部精兵两万,北上奔袭阿鲁台。
赵辉无奈,只好退而求次,建议借此机会,在大宁卫废城驻屯,调集物资,准备恢复大宁卫故地。
原来,在朱棣靖难前,这里本是宁王的封地,有精兵八万人,然后朱老四起兵后,把宁王的兵给裹挟走了。特别是兀良哈三卫的精锐骑兵,更是成为了朱棣造反的一大臂助。
朱棣造反成功后,便把宁王朱权迁往南昌安置。朱棣为了防止边陲的藩王有样学样再来一场靖难,便把大宁都司的兵全都撤往关内,原来的大宁卫城便荒废了。
内撤固然消除了藩王拥兵造反的可能,可大明的边界线也大踏步的后退到了北平附近。
后来明代中晚期长城一被破,京师就要告警就是这个原因,高情商叫天子守国门,低情商就是战略纵深太浅了,家门一开就是国境线,这特么谁能守得住?
将来要攻略草原,恢复大宁卫、河套等洪武故地是必须的步骤,这样就可以把明军的防御线往前推数百里,京师就不用受北方草原的威胁了。
这厢张辅与朱勇领命后,迅速从各部挑选出两万精锐,这些精锐多经历过永乐时期北征,就算没杀过敌,那也是见识过的。两万步骑皆配马,还配备了两千支火绳枪、三十门二将军、三将军炮,以及随军带了四十天的粮草。
张辅、朱勇率军出大宁卫。明军除了马队外,还有专门的随军车队,用来装载火炮、粮草、弹药。
\"报!前方五十里发现鞑靼游骑!\"探马飞驰来报。
张辅立即下令:\"朱将军率五千精骑为前锋,我领主力随后接应。切记,不可恋战!\"
朱勇领命而去。半日后,前锋部队在阴凉河西岸遭遇阿鲁台部千余骑兵。明军火铳齐发,鞑靼骑兵溃退,遗弃牛羊数千。
“追!”朱勇意气风发,“阿鲁台必在不远处!”
朱勇率领的前锋一路向北,沿着草原疾驰。草原上寒风凛冽,黄沙漫天,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形成一片长长的烟雾。朱勇也时刻警惕着四周的动静,他深知阿鲁台狡诈多端,不敢有丝毫懈怠。
经过数日的急行军,朱勇终于接近了俘虏所说的答剌海子附近。然而,当他们到达答剌海子与潢河之间时,却发现这里一片空旷,四处搜寻也不见阿鲁台的踪影。
正当众人疑惑之际,前方哨探来报,西面五十里外发现鞑靼部众的踪迹,原来阿鲁台早已得到消息,听说明军来揍他,早早向西面的长水海子转移了。(即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呼日查干淖尔湖)
朱勇探了探路,发现长水海子南面北面都是大片的沙地,他不敢再继续追击,生怕落入陷阱,便在原地等待张辅的主力上来后,再做打算。
张辅赶到后,研究了下形势,眉头紧皱道:“这阿鲁台果然狡猾,估计想要拖垮我们。”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与朱勇商议后,决定继续追击。
明军骑兵迅速追了上去,可每当快要追上时,阿鲁台便指挥部众分散开来,利用草原复杂的地形与明军周旋。他们时而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明军,时而隐藏在沙丘之后,待明军经过时,突然杀出,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张辅与朱勇虽多次组织反击,但阿鲁台的部队机动性极强,每次都能在明军合围之前逃脱。而明军因为受制于辎重,始终无法全速追击,屡次眼睁睁地看着阿鲁台从眼皮底下溜走。
就这样,双方在草原上兜了数日圈子,明军虽屡次与阿鲁台的部队交锋,但始终无法将其歼灭。粮草消耗却越来越多,将士们也因连日奔波,疲惫不堪。
张辅与朱勇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决定撤退回大宁。
他们开始组织军队有序的撤退,然而,阿鲁台似乎察觉到了明军的意图,竟反过来率领大军追击。一时间,草原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
阿鲁台的骑兵如潮水般涌来,试图截断明军的退路。张辅见状,果断下令:“全军结阵,神机营在前,火炮在后,用火器迎敌!”明军步卒迅速下马列成方阵,神机营士兵手持火绳枪,对着冲来的敌军猛烈射击。“砰砰砰!”密集的枪声响起,阿鲁台的骑兵纷纷落马,但他们仗着人多势众,依旧疯狂地向前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