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给宁远郡王府的拜帖很快就得到了回复,端午前一日,荼燕、荼悠和荼歌便带着东西登门拜访。
荼桦性子软顺,宁远郡王也是一个很疼爱妻子的人,加上婆婆也更偏疼这个儿子一些,所以过得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这是荼悠知道的消息,但如今看来似乎并不完全如此。
荼桦欢喜的命人接过了三个妹妹带来的礼物,然后把三人迎进屋里,宁远郡王伸手想拉荼桦,却被荼桦不动声色的给躲了过去。
宁远郡王有些尴尬地收回了手,摸了摸脖子,跟在了荼桦身侧。
荼燕看着郡王府的繁华,早就看花了眼,一心念着以后嫁到四皇府的日子。荼歌缠着荼桦在说话,也没太看到大姐夫和大姐姐的小动作。
这一幕倒是被跟在后头沉默不语的荼悠看了个全部。
她下意识感觉大姐姐和大姐夫之间,似乎有一些隔阂,但是人家不说,她自然也不好大喇喇的去问,万一人家只是害羞在人前秀恩爱呢?
思索间,不远处一个半大的奶娃娃跑了过来,跌跌撞撞扑在荼桦的腿上:“娘,阿恒想你了。”
荼桦顺手将他抱起来,柔声道:“阿恒怎么来了,不是说在厅里等着吗?娘接了小姨们就来找你。”
阿恒用力摇了摇头:“不要,宋嬷嬷好凶,阿恒不想跟她一起等。”
这是荼桦的儿子,也是宁远郡王独子,如今已经两岁了,但却一直不太喜欢自己的奶娘,觉得宋嬷嬷凶巴巴的,不允许他吃糖,也不允许他去池边玩儿。
因为阿恒的到来,荼桦和宁远郡王之间的氛围似乎松解了些许,没有了之前的那种似有若无的疏离感。
一行人来到厅内坐下,宁远郡王身为男子,也不太方便同女眷们一起聊天,便找了个借口先带着阿恒离开了。
“大姐姐,我方便去院子里逛逛吗?很快就回来。”荼燕看着这郡王府修建的低调奢华,感觉十分新鲜,又想着以后要嫁到四皇府去,可不能被那儿的陈设给迷了眼,被那个罗子喻比了下去。
荼桦点点头,叮嘱她不要走太远,又吩咐了宋嬷嬷跟着带路。
二人离开后,荼桦这才松了口气似的。
“姐夫对姐姐真好,若是我和四姐姐以后也能找到这样的夫君就好了。”荼歌见荼燕走了,拉着荼桦羡慕道。
荼桦有些欲言又止,大概知道自己的这个妹妹天性单纯,所以不知道该从何开口。
“大姐姐是有什么不方便讲的事儿吗?”荼悠看出了荼桦的为难,问道。
其实她也不是非常清楚自己和荼桦到底该有多亲厚,但既然荼桦也没有避着她的意思,那说明没有过节便算是能说些心里话的关系了。
荼桦点点头:“你们都瞧着好,但到底什么才是好呢?”她垂眸盯着地面,喃喃道。
荼歌不太理解她的意思:“但是姐夫长得清俊,又颇有才学,还专心姐姐一人,这是世间不可多得的好男子呢。”
这种人几乎都只在话本里出现,她还没在现实中见过呢,就算是专一如三老爷,也还是按照规矩纳了妻子的陪嫁丫头。
她虽然长在三夫人身边,从小的待遇和荼桦没有什么区别,但嫡庶之分却还是给她留下了很深的感受,毕竟家里人不说,可外人的恶意却无可避免。
荼桦抚摸着荼歌的头发,又看了看荼悠,过了许久才开口:“其实也不尽然。”
她转向荼悠问道:“记得你去年踏春节落水了?”见荼悠点头,她才叹了口气又说,“其实我本该回去看看的,但……”她似乎无法鼓起勇气说完后面的话。
“大姐姐可是想说,但是大姐夫带了人回来?”荼悠直截了当的问道。
荼桦面色一僵,有些不自然的点了点头:“那天踏春节十分混乱,有个姑娘撞了头昏倒了,念郎和几个同窗救了她,但……”她在此停了下来,过了好久才叹了口气继续道,“但她忘了很多事情,只记得自己叫梅娘,和另一个名字。”
接着,她嘴唇微动,吐出四个字来:“长孙明月。”并解释道,“这是大公主的名讳。”
东黎的公主都有各自的封号,一般来说除了几位亲近的人,都不会知道她们具体叫什么名字,更不用说一个在混乱中被推倒撞了头失忆的女子。
“确定不是宗室中人吗?”荼歌意识到了事情的发展有些怪,但得到的确是否认的答案。
“因为这件事,我和念郎忙了月余,加上四妹妹身体不适,便只送了东西,没有多留就离开了。”荼桦说道,“可她不仅不是宗室中人,甚至不是京城人。”
这就怪了,这样一个人,断然不会知道大公主的名讳才对。
所以就一边继续找人,一边医治她的失忆症。一来二去的,梅娘便喜欢上了宁远郡王。
宁远郡王是一个有些弱的性子,学不会拒绝,所以也只能告诉荼桦自己不会喜欢上梅娘,不管梅娘喜不喜欢他。
荼桦相信了他的许诺,也没有太介意梅娘的存在。但感情这种事情,如果不讲清楚,那么即便是单相思也会生出不必要的祸端来。
梅娘觉得宁远郡王不接受自己,是因为荼桦善妒,所以利用她的好心,设计将她从假山上推了下去。
九十月的天气刚凉,但衣服还没加上,在池水里冻得半死的荼桦虽然被及时救了上来,但身子有些不大好了,太医说很难再有身孕。
直到这次出了事情,由婆婆崇华长公主做主,才送走了梅娘,软禁在长公主府上。
但小夫妻二人也从此生了嫌隙,虽然荼桦知道如果继续这么拧巴着,万一有一天宁远郡王哄烦了,那他们便彻底的无可挽回,但她做不到装作什么事都没有一般对待宁远郡王。
如今的一根刺在心里扎下,再难拔除。
既然如此,荼桦自己才有了自己的打算:“我想,如果可以的话,同念郎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