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万江案的舆论战在一夜之间迅速升级,各大媒体纷纷报道,社交平台上的讨论更是异常激烈。有人支持调查组的行动,认为必须彻查权力与资本的勾连;也有人认为此案有失公允,可能是针对特定人士的打压。更有一些商业力量暗中推波助澜,利用资本操控话语权,试图让舆论倒向黎万江。
与此同时,顾晨的调查组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不仅要在法律层面锁死案件,还要在舆论战场上稳住局面,确保调查不会半途而废。
---
舆论风暴升级
调查组办公室内,气氛压抑而紧张。
王涛愤怒地拍着桌子:“外面的舆论已经完全失控了,某些自媒体直接给我们扣上‘干涉经济’的帽子,甚至有官员在暗示,调查组是不是该收手了!”
林皓冷笑:“他们的手段太明显了,先是制造焦虑,接着煽动情绪,最后逼迫我们停下调查。”
孙彤快速浏览着网络上的文章,脸色阴沉:“不仅仅是媒体,还有一些学者、企业家开始公开发声,批评调查的影响。甚至有人在国际上放话,说我们的行动‘损害了投资环境’。”
顾晨合上文件,目光锐利:“这说明,我们碰到了某些人的真正利益痛点。”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既然他们要打舆论战,那我们就奉陪到底。”
王涛点头:“我们已经准备了一份公关策略,包括官方声明、专家解读、主流媒体报道等等。”
“行动马上开始。”顾晨下令,“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一场‘精准打击’。”
林皓挑眉:“你的意思是?”
顾晨冷静地说道:“放出一部分关键证据,选择性披露黎万江在某些重大项目中的黑幕,让公众看到真相。”
孙彤有些担忧:“如果提前放出,会不会影响后续的调查?”
“不会。”顾晨摇头,“我们只公布已经掌握且不影响核心审讯的内容,目的是打破对方的舆论攻势,让他们措手不及。”
---
精准反制
当天下午,调查组联合主流媒体发布了一篇深度调查报道,详细披露了黎万江如何利用资本网络操控市场,如何通过空壳公司进行利益输送,甚至还涉及部分官员的协助。
与此同时,权威经济学者也站出来进行解读,指出资本无序扩张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强调监管的重要性。
一时间,舆论风向骤变。
“你们看新闻了吗?之前那些说调查影响经济的,现在怎么不吭声了?”
“太黑了!黎万江居然能在市场上操控资金流动,难怪有些行业这么乱!”
“支持调查组,必须把这些毒瘤清除掉!”
网络上的评论逐渐向有利于调查组的方向倾斜,而那些之前跳出来替黎万江辩护的人,则开始变得沉默。
办公室里,王涛兴奋地说道:“现在风向变了,那些想用舆论压制我们的家伙,恐怕要头疼了。”
林皓也笑了:“这就是信息战的威力,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然而,顾晨却没有放松,他沉声说道:“这只是第一步,对方不会轻易认输,我们要做好迎接更强烈反扑的准备。”
---
资本反扑
果然,不到24小时,资本市场便开始剧烈波动。
一些与黎万江有关的企业股价出现异动,短短几个小时内,大量资金进出,导致市场大幅震荡。同时,某些国际资本也开始发声,质疑市场环境的稳定性,甚至有投行分析师公开表示,未来可能出现资本外流的风险。
“这明显是对方的反击。”孙彤皱眉,“他们想用市场波动制造恐慌,让高层对我们的调查产生顾虑。”
王涛咬牙道:“这帮人真是丧心病狂,为了自保,连市场稳定都不顾了!”
顾晨神色冷峻:“他们是在赌,我们会因市场动荡而妥协。”
“那怎么办?”林皓问。
顾晨淡淡一笑:“既然他们用资本战,我们就以监管应对。”
随即,他立刻与相关机构协调,加强对异常资金流动的监管,同时发布政策稳定市场预期。
几个小时后,监管机构发布公告,强调金融秩序稳定的重要性,并对异常交易进行调查。很快,市场情绪开始稳定下来,那些试图制造恐慌的资本不得不暂时收手。
---
幕后推手浮现
就在调查组全力应对资本战的同时,一条新的情报送到了顾晨的手里。
孙彤神色凝重地汇报道:“组长,我们查到了一条关键线索,黎万江在案发前,曾与一位神秘人物有过密切接触。”
“什么人?”顾晨问。
孙彤递上资料:“一个外资基金的负责人,名叫马克·贝尔。”
“外资基金?”王涛皱眉,“他和黎万江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这家基金在市场震荡时,进行了大量反向操作,精准避开了风险,甚至在某些企业股价下跌前提前撤资。”孙彤解释。
林皓冷笑:“这不就是典型的内部交易吗?”
顾晨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说道:“这说明,黎万江背后可能还有更大的势力在操控。”
他看向孙彤:“立刻展开调查,查清这家基金的资金来源,以及它与黎万江的真实关系。”
孙彤点头:“明白。”
顾晨缓缓道:“这场风暴,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