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和父亲赵铠等人已经在洛阳待了近十天时间,算了下时间,赵铠也是打算整理行装准备回家,可是赵武觉得此次洛阳之行机会难得,一定要趁此机会多结识一些名人志士,也不枉来一回帝都。
那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遇见这么多的名人呢?赵武也很是烦恼,这个时代信息闭塞,只有一些大的文豪诸如蔡邕之辈再或者像许劭举办的月旦评,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一些名人志士!思来想去之后,赵武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比武大会!
赵武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父亲后,赵铠虽觉仓促但也认可儿子积极结交贤才之举。于是赵武赶忙命人在城中各处张贴告示,写明三日之后比武大会之事,胜者可得百金赏赐。消息传开,整个洛阳城轰动起来。不少江湖豪杰、军中勇士纷纷前来报名,甚至还有些文人雅士也想来看热闹。
榜文一经张贴,洛阳城顿时炸开了锅。街头巷尾都在议论纷纷,不少人对这突如其来的比武大会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而那些身怀武艺的壮士们更是心动不已。一时间,各路豪杰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洛阳,准备在这场比武大会上一展身手,赢取那丰厚的奖赏和难得的机遇。
第三日,洛阳城依旧是那座繁华却又暗藏玄机的天下名都。城垣巍峨,街巷纵横,达官显贵的车辇往来穿梭,街边酒肆茶楼宾客如云,吆喝声、谈笑声交织一片,然而在这繁华的表象之下,各方势力暗潮涌动。到了比武大会这天,人山人海。擂台下站满了跃跃欲试之。
人山人海,观者如堵。就连曹操袁绍之流也是藏在人群之中看个热闹!赵武早早地来到校场,端坐在高台之上,目光扫过台下那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壮士,心中不禁暗暗期待。随着一声锣响,比武正式开始。
第一轮比试,众多壮士纷纷上台,捉对厮杀。只见刀光剑影闪烁,拳风腿影交错,喊杀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其中,有一位身材魁梧、面色黝黑的壮汉尤为引人注目。
他手持一柄沉重的大刀,舞动起来虎虎生风,每一次挥动都带起呼呼风声,仿佛能开山裂石一般。但凡与他对阵之人,皆被其雄浑的力量所震慑,不出几个回合便败下阵来。赵武见此情景,心中暗赞:“此人天生神力,若能为我所用,必是一员猛将!”
经过数轮激烈的角逐,台上的选手越来越少,而那位使大刀的壮汉却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闯入了决赛。此时,与他对阵的是一位手持长枪的年轻壮士。这壮士身姿矫健敏捷,枪法精妙绝伦,枪尖闪烁寒光,身形灵动如燕,在大刀的攻击下辗转腾挪,不时以精妙的枪法挑、刺、拨,化解着对方凌厉的攻势。两人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台下的观众也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雷鸣般的喝彩声。
赵武坐在台上,眼睛紧紧地盯着台上的两人,心中暗自思忖:“这两人武艺高强,若能将他们一同收入麾下,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就在他沉思之际,台上的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使大刀的壮汉久攻不下,心中不免有些急躁,招式渐渐露出破绽。使长枪的壮士见状,眼中精光一闪,手中长枪一抖,一个虚晃,然后猛地刺向壮汉的咽喉。
眼看长枪即将刺中,壮汉却临危不乱,大喝一声,用尽全身力气将手中的大刀朝着长枪砸去。只听“当”的一声巨响,长枪被砸得偏离了方向,壮汉趁机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使出一招“泰山压顶”,大刀朝着壮士的头顶狠狠地砸下。壮士躲避不及,只得用枪杆去抵挡。然而,那大刀的力量实在太大,壮士只觉双臂一麻,手中的长枪险些脱手而出。
就在众人以为胜负已分时,壮士却突然一个下蹲,避开了大刀的攻击,然后迅速起身,将长枪狠狠地刺向壮汉的腹部。壮汉躲闪不及,被长枪刺中,顿时鲜血直流。但他却强忍着剧痛,挥舞着大刀继续攻击。台下的观众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不禁都为两人的英勇表现所折服,喝彩声、加油声震耳欲聋。
赵武见两人都已拼尽全力,且都身负重伤,心中不忍二人再生死搏杀,便站起身来,高声喊道:“两位壮士且住手!今日这场比武,本就是为了选拔人才,而非生死相搏。你二人武艺超群,皆是难得的英雄豪杰,赵某甚是钦佩。若是二位愿意,赵某愿同时招揽二位,日后一同并肩作战,共创大业!”
台上的两人听了赵武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们对视一眼,然后同时放下武器,朝着赵武拱手行礼:“承蒙公子厚爱,我等愿效犬马之劳!”赵武大喜,连忙命人上台为两人包扎伤口,然后带着他们回到酒肆之中,摆下盛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在宴会上,赵武与两位壮士倾心交谈,得知使大刀的壮汉名叫李进,使长枪的壮士名叫王双。王双陇西郡狄道县人,因性格豪爽、好打抱不平,得罪了当地的权贵,被迫流落他乡。李进则是凉州人士,自幼习武,胸怀报国之志,却一直未遇明主。赵武听了他们的经历,心中对他们更加敬重。
这王双长相虽是粗犷,身材高大八尺有余(折合现代人身高大约一米八八),但是实际年龄只有十八岁,反观这李进虽然稍显身形矮小身高七尺多一点(折合现代人身高一米七三左右)但是实际年龄却比王双要大两岁,最后二人在结识之后,也是已兄弟相称。
此后,赵武在洛阳城中又停留了两日,继续寻觅其他的名人志士。可惜时间太短再加上赵武名声不显,并没有什么收获。赵武看离家时间已长父亲有所担忧,也只得跟父亲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