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拜帖的内容后,贺渊甫又反复研究着,慢慢地瞪大了双眼,满脸惊愕。他从未见过如此独特的书体,每一处转折都锐利如锋,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它的与众不同。这让一直沉浸在传统书体中的他,内心受到了极其强烈的冲击。
此瘦金体前所未见,线条之美,神韵之奇,与他所熟知的书体截然不同。他不禁轻声惊呼,手微微颤抖着,似乎想要触摸这惊世骇俗的书法。
过了好一会儿,贺渊甫的心情才逐渐平静下来,又开始打量起看门人呈上的礼物。那是一个精致的檀木色木盒,散发着深沉而典雅的气息。
木盒的上方,以瘦金体刻着“青莲香皂” 四个字。
而木盒的四周,一首优美的诗被精心雕刻其上。诗的内容是:
“魏晋风云岁月长,求知之路漫如光。
香皂一盒表心意,愿君解惑启愚盲。
太学之中传道义,学问高深映华堂。
此礼虽轻情谊重,共赏书香满庭芳。”
那雕刻的工艺堪称精妙绝伦,每一个字的轮廓都清晰可见,仿佛诗人的情感被深深地烙印在了木盒之上。诗句中蕴含着对他的敬仰与对学问的尊崇。贺渊甫又翻看着盒子的下方,用小字雕刻着一首诗
——新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而当他的目光流转到木盒四周的诗句时,他的表情变得更加复杂。那优美的诗句,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对他的敬仰与对学问的尊崇。他能真切地感受到送礼者的一片赤诚之心,这份尊崇让他感到无比欣慰,同时也让他更加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在这乱世之中,太学就像是一座知识的灯塔,而他作为其中的博士,必须将道义传承下去。
当他翻看到盒子下方的《新竹》诗时,他的心中涌起一股温暖的热流。“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他明白这是对他在学问传承上的一种肯定与期望。
他仿佛看到了无数的学子在他的培育下茁壮成长,如同新竹一般节节高升。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这笑容中包含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与执着坚守。
他在心中暗暗想道,也许自己的一生就应当致力于此,在这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为莘莘学子们点亮一盏明灯,成为那支撑新竹茁壮成长的老干。
贺渊甫的脸上渐渐浮现出感动的神情,他深深地明白,这份礼物不仅仅是一盒香皂,更是一份对学问的敬畏与对他的尊崇。
贺渊甫将那木盒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目光专注而深情,久久都不愿放下。他的眼神中仿佛映照着送礼者那充满期待的目光,那目光中蕴含着的是对知识的炽热渴望,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他,身为太学的博士,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文化、培育学子的重大责任。这份特别的礼物就如同重锤击鼓,让他内心的信念愈发坚定,愈发不可动摇。
在这风云变幻、动荡不安的时代里,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坚守住学问的那片纯净净土,为众多如饥似渴的学子们点亮前行的道路,引领他们走向知识的殿堂,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如此过了许久许久,他才缓缓开口说道:“去传此人入内。”
不多时,刘正轩跟着看门人走进屋内。只见一位五十多岁的清瘦老者端坐在木榻之上,他身着一袭古朴的长袍,那长袍的布料虽不华丽,却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质感。
老者的头发已有些许斑白,如同被岁月悄然染上了霜色,梳理得整整齐齐,一丝不乱。他的面庞被时光镌刻出了深深浅浅的纹路,每一道纹路仿佛都在诉说着他在太学多年的沧桑经历。他的眼眸深邃而睿智,闪烁着对知识的洞彻光芒,目光沉稳且坚定,仿佛能看穿世间的一切迷雾。
举手投足间带着一种儒雅的风范,走路时不紧不慢,步伐沉稳,宛如从古老画卷中悠然走出的贤士。微微驼着的脊背,是多年钻研典籍、躬耕学问留下的痕迹,虽已年过半百,却依然在太学中散发着令人敬仰的学者气息。
刘正轩连忙快步上前,向贺渊甫揖礼拜道:“学生刘正轩,拜见博士。”
贺渊甫微微点头,目光如炬,落在刘正轩身上,说道:“起来吧,就坐。”待刘正轩起身坐下。
贺渊甫轻轻抚摸着书案,陷入了沉思,良久之后,他抬眼看向刘正轩问道:“你那拜帖是何人所写?”
刘正轩微笑着回道:“是学生所写,让博士见笑了。”
贺渊甫听了,继续问道:“你所写的是何字体?”
刘正轩赶忙躬身,脸上依旧带着微笑,回答道:“回博士,这字体乃是学生自创。学生在研习书法之时,突发灵感,尝试以瘦硬的笔锋、锐利的转折来书写,便形成了此字体。学生斗胆将其命名为瘦金体。”
贺渊甫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接着问道:“香皂为何物,木盒上所刻诗文为何人所做?”
刘正轩装作有些腼腆地说道:“博士,这两首诗文亦是学生所作。学生在太学曾受博士教诲,心中对博士的敬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您在这太学之中传扬道义,解惑答疑,犹如明灯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学生有感而发,便写下这些文字,一首表达对学问之路的感悟,另一首则是对您如老竹扶持新竹般育人的赞美。学生自知才疏学浅,但所言皆是肺腑之言。”
贺渊甫静静地听着,脸上渐渐浮现出欣慰的笑容,问道:“那香皂为何物?”
刘正轩听到贺渊甫的询问,赶忙恭敬地回答道:“博士,这香皂乃是学生家中新制之物。它是用多种香料与油脂精心炼制而成。在清洁肌肤的时候,可比寻常皂角更加有效,能洗去污垢,且会留下淡雅的香气。”
贺渊甫微微颔首,问道:“此等新奇之物,制作想必不易,为何要将它拿来送予我?”
刘正轩诚恳地说道:“博士,您在太学辛勤育人,如那不知疲倦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学生无以为报,这香皂虽只是一件小物,但蕴含着学生对您的感激与敬意。学生希望它能在您讲学劳累之时,为您带来一丝清爽与惬意,也算是学生的一片心意。”
贺渊甫的眼中满是欣慰,看着刘正轩说道:“你的拜帖我已看过,你既有两事相求,且与我细细说来。”其实两人都不记得对方,却又都装作似曾相识的样子。
刘正轩连忙直起身,目光中满是诚恳,说道:“博士,学生家中的酒楼筹备许久,即将开业。这开业庆典对学生一家来说意义重大,学生自幼受博士教诲,深知尊师之重,若博士能亲临庆典,定能让学生一家倍感荣耀。”
贺渊甫听后,微微皱眉,说道:“这酒楼开业之事,与这太学并无关联,我若前往,是否有失体统?”
刘正轩连忙说道:“博士,学生明白其中的顾虑。但学生恳请博士,这不仅是为了学生的家族,更是学生想在这重要时刻,能有博士的教诲与见证。”
贺渊甫沉默片刻,然后说道:“那另一事,你说要雇佣助教私人教学,又是为何?你在太学之中,有众多师友,还不能满足你的求知之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