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出贾母院后就回了自个屋子,一人坐到炕上看书。
到黄昏时分,蕴儿进了来,对贾琏说道,“爷,事情都办妥了,洪暄说五日后进城,住处我安排的还是和往年一样。”
贾琏点点头,示意知道。可屋内半响没声,觉着不对,便抬头看到蕴儿欲言又止的纠结样,温声问,“怎么了,有什么事就说。”
蕴儿看了贾琏的脸色,小心地问了一句,“爷,我一回府,下午老太太院里的消息就传到耳朵里了。听说到如今也没缓过来,爷也太直了些,说些软话,哄哄老太太,也是好的。免得下人们传爷的.....”
“传我什么?你只管说。”贾琏放下手里的书,笑着鼓励。
“说爷不孝。”
不孝,大罪呀。贾琏这般想,却将书又捡起看,说了句,“蕴儿,永远不要在行事上给人以模糊的立场,不论是对上还是对下。”
至于贾琏没说的,不孝?贾母还没有这么大的决心,若是有,贾赦便不会活着袭爵了,这是她的软肋。
明明有时占据了有利地位,却白白错失良机,说到底还是她太贪心,想求全。毕竟作为保龄侯千金,荣国公夫人,一品诰命,世上事少有不顺她心的。所以,在如今复杂的局面下,等待她的只有失败。
蕴儿久久地站立在原地,不知所思。
到晚上王熙凤领着平儿从贾母院中回来,对着炕上的贾琏又是一顿输出,劝他做事说话委婉些。
贾琏照旧只听,不反驳。
............
初十的事最后闹到全府皆知,下人们都三缄其口,虽无上面吩咐,但日常做事也更加小心,以免祸事上门。
府里的少爷小姐中有个别知道,如迎春、贾琮、探春、贾环;有不知道的,如黛玉、宝玉、惜春,都做不知道的好,依旧过日子。
贾政还是写了信到江南去,有时他也决定不了什么。
............
贾府就这样风平浪静地过了一月,日子来到春三月十五。
这日贾琏起的极早,四点钟的天是昏昏的,平儿起了床,给贾琏穿衣伺候。今天贾琏穿的是一套绿墨色云虎暗花缎锦行服袍,紫貂皮立领,袖口改用银鼠皮出锋,系平儿做的装有薄荷的摘绫绣玄色荷包,腰带跨无纹鞘刀一柄,脚上是皂色云头鹿皮尖头靴。
站在镜前,借着几盏烛灯,看清样貌,觉着差不多了。要出门去,平儿问了句,“爷要去看看奶奶不?”
“不用了,如今有了身孕,天还早,让她好好休息吧。”贾琏维持着掀帘的姿势,没有回头,说完话从锦儿手里取过灯笼,摸了摸她头,瞧着她揉眼睛的手,俏皮地笑了,就径直出了院子,“你也快去睡吧,指不定还能回笼,也难为你今日值守了。”
锦儿模模糊糊地应了,其实根本不知道贾琏说的啥,只同身后的平儿站在门边看着贾琏出去的背影,被灯照的老大,印在空中。
贾琏一路来到马棚,路上碰着同行的贾琮,两人一道来看到傅赫同洪暄一干人等十来个,早在这牵马候着了。
与身旁的人不同作为亲兵的傅赫并没有戎装配刀,而是常服加身,手里牵着一匹北疆来的纯色黑毛三河马,马上挂的弓箭与洪暄等随从手中的牛角弓很不同,竹木制,长七尺三寸,上长下短,看着很漂亮,不适合骑射。
贾琏走到傅赫面前,从他手中接过马来,问,“我不在,你就到营里住着,其它事不用管。”
“明白。”
“人都准备好了吗?”这句话问的洪暄,洪暄是贾琏的亲卫队队长,家生子出身,平时不在京城,而是待在城外的庄子上训练部曲。
“回爷的话,人都好了,只等下令。”洪暄的声很壮,和他的体形一模一样。
“那就走吧!”贾琏踩镫上马,环视众人。
“是。”伴随着整齐划一的上马动作。
贾琏在前头,洪暄领着众人跟在后头。方出府门,贾琏欲往右,身后的洪暄轻声提醒,“爷,看那边.....”
顺着洪暄眼睛看的方向,贾琏转头看见东府会芳园门口有个人影,天色太暗,看不清。
便示意手下人去看一下,随着人被带到近前,是身子有些佝偻的焦大,他跟在贾琏人后头,见了贾琏,面上喜色多,忙上前打了千,给贾琏请安,口里还吐些喜庆吉祥话。
贾琏见了,让他起身,语气和蔼些,问,“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宿夜守门,这可是个辛苦活。”
“回二爷的话,是府上管家派的差事,我也不大能做事了,只不过在府里混着罢了。我搁门后窝着,突然听到马蹄踏地的声,于是就醒了,出来看看,不料.........”
贾琏伸手止了他的话,“如今天还冷,一时醒了倒是我的不是了,还是早回去吧,我也还有事。”
洪暄从袖里掏出一块碎银子,马上弓身递给了焦大,笑着说了句,“老爷子,拿着吧,这大冷天的,拿回去回头买壶热酒点点小菜,暖暖身子。”
说完,骑马跟上贾琏,往北城门去。
骑着大马的贾琏对焦大的出现没有什么观感,他是东府的人,可不得用,他的话有真假两种可能,无论哪一种,贾琏都没心思想。
一行人到了北城门口,贾琏已是起的很早了,到的比较早了。可还有人比他更早,是谢鳞,身旁也有十来个备弓持刀的部曲家丁。
二人见了面碰拳说笑,今日守北门的又是成闾。早在谢鳞带人到时,他就从榻上跳了起来,让手下人都精神点,自己又前去拜见这位枢密院参将,得知了是要去围猎,心下一震,暗骂自己倒了大霉,怎么是他值守的日子撞上这事,晦气。
如今远远地又瞧见贾琏来了,只能一脸笑嘻嘻地跑过来问好,只简单交谈几句,就又回到城门口值守。
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东边的天际已露出一抹淡淡的鱼肚白,参与今年围猎的人也陆续赶到,韩奇、陆预、柳鸢、萧愈这些是旧年在京的老人了,冯紫英、金琦、袁邰等是今年来参加的青年才俊,加上各自带着的部曲家丁,差不多有两百来人,都是备弓持刀。
等到时辰差不多了,北城的步军们打开了城门,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贾琏,等待他的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