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苑母女相见自是先哭后笑。
从她进宫采选至今,已经有近三年没有见过家人了,如今与母亲再见面,自己也已经身为人母了。
佳苑和刘氏好容易止住了泪,她忙让人把女儿抱来给刘氏看看。
因为生的是女儿,所以贺氏都是让她们放在身边养的。
佳苑的女儿如今也有一岁了,长了六颗小牙,笑起来分外可爱。
刘氏见到时“心肝儿肉”地喊了一串,又掏出个金项圈送给外孙女。
等刘氏和雯姐儿亲热够了,佳苑这才让奶娘把孩子抱下去,自己同母亲好好说说话儿。
“我看雯姐儿比你小时候还好看,将来定是个美人胚子!”刘氏很肯定地说道。
佳苑笑道:“我只希望她健健康康快快乐乐长大就好了。”
刘氏点点头,这皇家的女儿,出生就是富贵命。
她又叹了口气道:“姐儿是好,但要是个哥儿就更好了。”
佳苑敛起笑容,“娘,我有雯儿就知足了。”
刘氏见屋里只有佳苑从家里带来的丫鬟月柳在,伸手点了点她的脑门,“怎么能知足呢?
就是平常人家都得琢磨着如何再生个哥儿,你这是在什么地方,哪里就能知足呢?
你看看这次,你不过是生了个女儿,你爹都升为翰林侍读学士了。
若是你再生个儿子,你爹还不得连升三级啊!”
佳苑无奈地摇头笑道:“娘,怎么可能?
爹这次升职,除了四皇子的谏言,也是因为爹在扬州多年,虽无大功,却也无甚大错,到了该升职的时候了。
就算我生个儿子,爹也不过还是侍读学士罢了。”
刘氏不以为然地说道:“不管怎么样吧,谁家不想要儿子呢。
我可听说这四皇子府上如今只有一个男孩,生母身份还不高。
若是你能第一个生下儿子,自然会被高看一眼。
所以啊,如今雯姐儿也一周多了,你可得抓紧再生一个!”
佳苑蹙眉道:“娘,去年府里又进了两个新人,殿下还正新鲜着呢,如今每个月来我这里的时候也有限。
再说了,之前生雯姐儿的时候太医也说过,若想再要一个,最好再养个两年,不然亏了身子。”
刘氏翻了个白眼,“这太医是男的吧,男人对女人生孩子的事儿能有多了解呢?
娘是过来人,你听娘的。
你又不是第一次生,怕这怕那的,这女人生孩子就是个熟能生巧。
生得越多越容易。
再说了,你这可是四皇子府,什么好东西没有啊,还怕补不回来身子?
别听他的,都是些书上的话,不能都听。
再说了,虽说府里来了新人,但是就你这副样貌,我就不信有几个能比得过的。
你好好打扮打扮,不信四皇子不爱进你这屋。”
刘氏这句话其实没错,佳苑本就是因为长相出挑才被淑妃选进四皇子府上的。
一向爱美人的李鸿自然也是因了她的好相貌才对她宠爱有加。
只不过佳苑本身对李鸿就没有什么感情,如今又有了雯姐儿,重心已经都放到女儿身上了,自是不怎么专心打扮自己。
再加上府里有了新人,李鸿也就渐渐不爱来她这儿了。
只要佳苑重新把自己收拾起来,相信李鸿还是愿意来的。
只不过,佳苑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能生儿子固然是好,但是不生就这样守着女儿平平安安过一辈子也是好的,所以她倒并没有太把刘氏的话放在心上。
她之前和李鸿提了几句,如今父亲也确实顺利升职进京了,她觉得,她真得已经知足了。
所以刘氏刚才说的那些,她不过是应付地点了点头,便拿话岔开了。
“栋儿如今也进学了吧?
我本来还说要不要找人说说去李家的私塾呢。
后来一想,爹如今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了,什么好老师请不到啊,也就没再费心。”
刘氏听她提起儿子,也顺着说道:“栋儿和你爹一样,打小儿就聪明,是个好苗子。
你爹在翰林院里打听过,有个姓贾的典籍说他们府上有供族人读书的公学,如果咱们家愿意的话,可以送栋儿去读书。
只不过我听说这个贾家就是林夫人的娘家,心中有点不乐意呢。”
刘氏提起贾家,又说是翰林院的贾典籍,佳苑沉寂了很久的心猛然跳动起来。
娘说的这个人应该就是元春的大哥贾珠吧,是那个让自己魂牵梦萦如竹如兰的男子。
没想到能在这样的情形下再次听说他的消息。
虽然知道自己与贾珠再无可能,但是能听到他的消息也是好的。
佳苑劝道:“娘,这贾家我是知道的,那可是国公府。
族里的公学定是很不错的。
而且这位贾典籍应该也是在自家公学里读过书的吧。
您想啊,他必是中了举人才能进入翰林,所以这公学的先生想必是有些水平的。
您总不能因为不喜林夫人而误了栋儿吧。
这也太划不来了。
我看倒不如就让栋儿去那里进学呢。”
刘氏听女儿这么说,觉得也有几分道理。
自己虽不喜贾敏,但是她现在也是林家的人了,这贾家的公学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自己的丈夫是这位贾典籍的上峰,如果栋儿放到他们家公学里去学习,他家无论如何是不敢慢待的吧。
“你说的也对,等我回去再同你爹商量商量。”
佳苑点点头,她总觉得,如果弟弟去了贾家的公学,自己仿佛就和贾珠之间又有了那么一点联系。
“对了,再给你说几个故事。”刘氏想着这几年没见女儿,她对熟人的事情肯定也是很感兴趣的。
“您说。”佳苑让月柳又去取了些市面上不常见的宫造点心来,让刘氏尝尝稀罕。
刘氏捏起一块奶酪卷,一口咬下去,酥香满口,她心中更是惬意,这皇家的生活就是富贵,点心都比外面最好的铺子要好吃。
待把奶酪卷细细吃完,刘氏才喝了口茶清了清口,“我来京里之前和扬州那些夫人小聚了一下。
这次还见到金凤了,她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的娘了。
胖了许多,看样子日子过得还算舒心。
不过也是,她婆家毕竟是亲戚,也不敢怠慢了她。
她肚子也争气,连着生了两个儿子,倒是把个大奶奶的位置坐稳了。
还有唐家的女儿,前年也出阁了。
夫家是武将,才嫁过去没多久,就随着丈夫去了西北戍边。
按理说她本是可以留在家里的,不过估计也是怕丈夫回来带个小的。
反正也还没孩子,索性一咬牙,就跟着丈夫走了。
倒也是个有主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