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之后木房子基本修好了,上万难民都有了安置,沈璃要的药材今日已经到了,熬了几十副喝下去,有几个发烧的便退了热。
邹老头不停地把脉,之后熬了更多药给疫病的人喝,从中总结经验,推理这病的病性。
期间每日新增的感染人数越来越少,由于吃得好了,难民的气色也都好了些。
沈璃热得睡不着,站在木房子外面透气,河南道不比京都凉爽,如今已然是京都盛夏时的温度。
她怕热喜冷,往年这个温度已然该去避暑了,即便在避暑庄园房里也是冰不断,她上次受酷暑煎熬还是在牢里睡通铺那一年。
本以为重生之后不必受那样的苦了,没想到有过之而无不及。
连翘和芍药也是束手无策,毕竟这地方实在找不到冰来,木屋子里又闷又热,也是难为自家主子了。
“若是能住进府衙就好了,小姐,您说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城去啊?”芍药问。
“看起来里面不是一位多聪明的人。”沈璃微微摇头:“那便说不准了。”
若是聪明人该一点即透,知道这反造不成,此时应该已经开城投降了。
但尚未投降,说明里面那位脑子不是很灵光。
那就要再用些手段了,好在都是顺手的事。
第二日大奎又带着十几个兄弟出城来了,这次是带着牲口来的,毕竟若是没有牲口就需要他们自己拉车了。
“沈大人,您上次说我们缺物资可以找您来讨,如今城内缺米缺面也缺药,您看能不能给些。”大奎低眉顺眼的问,全然没有起初嚣张的劲头了。
“药材才刚到没有配好,你等等,明日一早准你带走。”沈璃淡淡道:“距离远些好好歇着,若是敢乱来或者乱动,你知道会是什么下场。”
大奎有些为难但又有些害怕,他特地听大当家的上午来,等装好药材和粮食几乎就到了黄昏,趁着光线不好悄悄将东西运进城。
可他总觉得沈璃虽然不动声色,但是识破了这个小小的诡计,等明日一早大张旗鼓送回去,岂不是城内百姓都看得到了?
但沈璃发话他是大气都不敢出,只得是连连应是,而后去远处等着。
“马峥,交给你个差事。”沈璃土匪看不见的位置叫住了马峥。
“大人您吩咐。”
“明日一早……”沈璃声音越来越低。
马峥却是越听眼睛越亮,听罢一抱拳:“属下领命,定不令大人失望。”
第二日一早,大奎看着一百多辆车的粮食和配好的药材心里很是激动,这次起码够用十日的,他就有十日不需要与沈璃打交道了。
他这辈子就没这样怕过谁,唯独看到沈璃就心慌,这女人看起来没什么情绪,死在她手里可能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至于有了这些物资能不能赢他心里是没底的,从感觉上来看他总觉得大当家不是这丫头的对手。
城墙上李大勇的弓箭手和大炮都准备好了,担心的是沈璃会趁机攻城,当然心里也期待对方这样做。
只要进了大炮的射程范围,他一定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到时候粮食和药材就都是他的了。
而后他就看到大奎等人带着牲口一趟一趟的将粮食拉到城门前,而对面的营地也忙碌了起来。
烧柴做饭、熬药喂马,灾民们主动帮忙做事,穿梭在营地各处的人都带着笑脸,场面和谐友爱,看着不像难民营,倒是像个成熟的村落。
士兵甚至卸了甲,马匹都拴在一旁,别说没有进攻的意图,甚至没有将粮食往前送一送的意思。
粮食全是大奎等人拉回来的,盛夏的早上气温已然很高了,他眼见着大奎等人满头满脸的汗,那营地的人就是无动于衷。
李大勇心都凉了。
“大当家,我看就别等了,他们这是想耗死我们,我们不如趁晚上他们没有防备去偷营?”一个土匪在旁建议。
“没防备?”李大勇一巴掌拍在那土匪脑袋上:
“你懂个球,无论白天晚上站岗的都是神机营,看着人不多只有百十人,但你有多少人马够他们放一发的?”
“你看到左右边两个大棚子了吗?进出的都是士兵,他们旁边就是马棚,只要火铳一响,他们立刻就能上马征战你信吗?”
李大勇是兵痞子,曾经当过兵打过仗,这些布局他一看就明白个差不多了,那看似松散的难民营实则层层有玄机,神机营便是引线。
“那丫头是个会打仗的?”有土匪听到这个颇为惊讶。
李大勇不想搭理他,越是分析越是生气,他何时这么憋屈过。
“可是在这里耗着也不是回事,要么我们弃城逃了吧,如今我们人马众多,大可以逃到别的州府去打秋风啊。”
李大勇更是皱眉,用看傻子的目光看他:“你没看马匹数不对吗?我敢肯定东西城门外都有她的埋伏,咱们一跑就会惊动大队人马出手,我们那些破马跑得赢三千营?”
“至于城南现在还被水淹着,难道渡河吗?”
他不说下面人还不知道,说完之后几个土匪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听起来只要他们出城就是一条死路啊。
但是不出城……好像也不像是有什么活路……
再这么赈灾下去,城里被收编的官兵和百姓谁还会跟他们造反啊。
“憋屈。”李大勇重重的捶了一下城墙,转身向城墙下走,并道:“别布防了,弓箭手和炮兵撤下一半,过来搬大米。”
一百车实在壮观,在这大早上开城门实在瞒不住,即便瞒得住普通百姓,城墙上站着的也大多数是百姓。
李大勇干脆就不瞒了,明晃晃的来城门处接收,只不过看着这么多急需的东西脸却是黑的,吓得周围人大气都不敢喘。
城门开了又关上,物资被运了回去,城门上没什么纪律的临时士兵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都在谈论着未来的形势。
此时,右侧的棚户中百余人盔甲鲜明的站着,手里拿着弓,背上的箭筒里放着十几支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