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要到姚北村,还要先经过姚南村,三个知青到了姚南村就拿着自己的行李,年轻人之间还商量着以后要多联系,有什么也可以互相帮助。
姚北村和姚南村一河之隔,河岸两边都是良田,如今刚收过一茬粮食,正是播种冬小麦的时候。
田里都是干活的人。
许红芹看着这热火朝天的样子,眼中也是充满了希望。
虽然她也不是那么擅长种地,可在这年月,只要有粮食,就说明这边的环境不错。
“水生回来了?”
“回来了!”
“化肥都拉回来了?”
“拉回来了?”
“这不多啊。”
“就这么点。”说起这个,姚水生也愁,可是分到他们这里的,也就这么多。
“这是新来的知青?怎么这么多?”
“五个?”
这是把跟在牛车旁边的许红芹也算进去了,就是这年纪看起来,跟以往的知青差别有点大。
“之前就已经有六个了,这加起来有十一个了吧?”
“现在是显摆你会算的时候?”
“啧啧啧,这些城里孩子,会干活嘛,都往乡下跑,你们看这娇滴滴的样子。”
当然,这娇滴滴,最鲜明的就是朱新月。
苏乐长得圆润可爱,没有朱新月单薄,看着还好些。
杨兴华和另外一位男青年于敬看着也不像是会干活的样子。
这些年村里的知青表现也就那样,刚来的时候那模样可惨了,即便生活很久,也只是勉强能干点活儿而已,不能看,也没啥用处。
上面还说这些城市青年来到他们乡下是帮忙建设,结果他们连自己都养不活,也不知道到底能帮上什么。
还不如他们这些伺候田地一辈子的老农民呢!
“诶,这孩子是谁家的?水生你把谁家的孩子带来了?”
搭话的人这才发现,跟在牛车上的还有个小小的黑丫头,乌溜溜的眼睛正好奇地打量着他们。
总不能是谁家知青下乡,还把自家弟妹带来了吧?看这些小年轻的年纪,也不像是能生出这么大孩子的样子,就算是他们带的,估计也只能是妹妹。
倒是旁边那个年纪大些的,看着差不多,眉眼间也挺像的。
“哦,这位是许同志,她不是知青,这是她女儿,周舟,村尾那房子,就是给她家修的。”
如果说许同志是谁,他们不知道,可要说起村尾的房子,那他们瞬间就明白了许红芹的身份。
“哎呀,以后就是邻居了。”
热情的村民们放下手里的活计,都挤过来跟许红芹打招呼套近乎,更是看着周舟也乐呵的不行。
跟刚刚见到知青的时候那表情,完全不一样,区别待遇得十分明显。
朱新月这会儿也已经从牛车上下来。
知青点在村子另外一边,他们要自己走过去,姚水生还要带着车上的化肥运到村里的小仓库去,而且他家也跟知青点不在一个方向,都不顺路。
至于周舟他们新家的位置,跟知青点更是在不同的方向,靠近山脚的地方,颇有一种离群索居的感觉。最开始选那边的时候大队长还说是不是不好,不过夏存毅说了是许红芹的意思,主要是那边宽敞,也不会占了耕地。
旁边也不是没有人家,都是好相处的人,多少能看顾着点。
“你们家的房子都已经修好啦,什么时候搬过来呀!到时候大家都去给你们暖屋啊!”
感受着大家的热情,刚刚将周舟从牛车上抱下来的许红芹也很是感慨。
“过几天就能搬过来了,到时候就请大家过来暖屋,我今天先过来看看屋里还需要添置些什么,少不得要麻烦大家给指点指点。”
确实是需要大家指点的,就说这光秃秃的屋子里要添置的家具去哪儿买都不知道。
当然现在的主流还是找手艺人按照屋子的格局直接打造合适的家具,知道许红芹过来的大队长也赶了过来,这事是他主理的,当然更清楚。
说起来昌水大队这边主要就是两姚村,但实际上当地人姚北村和姚南村分的还是很清楚的,主要还是姚南村基本姚就是大姓,而姚北村已经是杂姓比姚姓还多了。
大队长马丛全就是姚北村的人,能在这环境下力排众议当上昌水大队的大队长,还当了这么多年都依然民心所向,就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和魅力。
马丛全今年五十了,大孙子都能说亲了,可他依然干劲十足,觉得还能再干十年二十年的!
看到许红芹的时候,马丛全也没废话,只笑着问好,并且关心了一下周平安的身体状态,就亲自带着许红芹去看看新修好的房子。
房子在村尾,靠近小南山的位置,本来就选的是荒地的位置,屋后就是一片灌木丛。
“都是荒地,如果得闲,可以开两分出来,随便种点什么,平时也就不缺那口菜了。”
现在地里种的都是粮食,除了平时的口粮,也就是交公粮,至于其他要吃的蔬菜什么的,都是在自家房前屋后开出一两分自留地来,随便种点。
只要面积不大,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而且两姚村这边不仅偏僻,还靠近军区,某些风虽然吹了过来,却影响不大,只要明面上过得去,大家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许红芹一边看一边点头,捏着周舟的手也慢慢收紧。周舟知道,许红芹女士这是又开心又紧张。
院墙不高,但是圈出一大片地来。马丛全刚刚说后面荒地可以开出两分来,可周舟目测了一下,这院墙隔出来的面积,就得有三四分地了。
所以给她们家的配置,大概是半亩的样子?
别小看了这半亩地,一路上周舟也看过了,村子里的屋子大部分也就一两分地,也就一百平米上下。
这是对他们也太照顾了点。
许红芹感激道:“大队长,这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
马丛全虽然笑着,但说的话却很直接:“那些话就不用说了,以后都是一个村子的人,这宅基地一次性给你们划分这么多,以后你们再添丁加口,也是没有更多了。”
许红芹:这话题,突然跳到了她不知道该怎么接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