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时珽没好气地瞪了他一眼,“难道你没看出来她有问题?王爷撵小妹,洞房花烛怎会丢下小妹找你?何况王爷身边有文岩、文墨两大护卫,要传话也不会派一张生面孔来!”
“我知道她有问题,我是说你打晕她,我们没法知道是谁找我!”
“没必要知道,当下保护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夜时珽说完,给他使眼色,“去新房看看!”
然而,就在他们刚要靠近新房,文岩突然从拐角冒出来。
“大舅爷、二舅爷,你们这是要去哪?”
“去新房!”夜时珽沉着脸道。
夜时竣勾住文岩肩膀,在他耳边低语。
文岩一脸冷冽。
不用问都知道,两位舅爷已经察觉到了,于是他也压低了嗓音,回了他们几句。
夜时珽和夜时竣不听则以,听后脸色都变了。
“大舅爷、二舅爷,无需担心,我们王爷已做好万全准备。”文岩说完,快速闪身消失在他们视线中。
“大哥,这……”
“找地方看戏!”
今日婚宴全由礼部操办,所有来宾皆由礼部的人接待,包括留宿的,也由礼部的人安排。
换句话说,承王府今日把一切交给了礼部。
夜幕降临,喝了一天喜酒的宾客们总算散去了。回的回家,留的留宿,除了洒扫的人外再无其他。
九姑仿佛不想让人打扰新人洞房,在宾客散去后,把夜时舒陪嫁的婆子和丫鬟们都带走了,一个人也没留。
夜时舒下午就在新房里睡觉,被某爷喊醒的时候,她睁开眼,窗外漆黑,房中红烛已烬,整个新房伸手不见五指。
突然间,她听到头顶传来异响。
尽管声音很轻,可她还是能肯定,绝对不是错觉。
男人用手捂住她口鼻,并在她耳边用着极低的声音提醒,“别出声。”
她想坐起身,但身侧男人将她搂紧。
下一刻,身下的床板突然倾斜,他们相拥的身体不由地往斜下方滑去——
不多时,床板悄无声息地恢复原样。
而就在他们消失没多久,窗户被人轻轻打开,四个黑影接连跳入房中。
领头的黑影第一个冲向大床,举起手中的锐器对着床上就是一通猛砍。
只是刚砍了两下便发觉不对,立马惊声道,“他们不在房中!”
黑暗中,看不清楚同伙的脸,但三名同伙很明显地僵了一下,然后快速在房里搜查起来。
面对空荡荡的新房,黑影们再傻也都反应过来,他们这是中计了!
“快跑!”一人低喝,率先冲向房门。
然而,就在他打开房门的瞬间,数道暗器迎面而来——
“唔!”
不仅领头的黑影猝不及防,另外三名同伙也猝不及防地惨叫。
就在他们捂的捂胸口、捂的捂眼睛时,门外有人冲了进来,只听一女子厉喝,“杀!”
不等黑影们握紧手中的利器反抗,一个个就闷哼着倒了地。
新房外,好几处地方都响起兵刃碰撞的声音。
一刻钟后,九姑手持火把出现在新房门外,从她身侧经过一个又一个黑衣人,每个人肩上都扛着具尸体,共约二十余具。
还有一人扛了一坛子酒进到屋中,各处泼洒。
将尸体全扔进新房中后,黑衣人们退出。
九姑将火把点燃,往房中一扔,关上房门,然后带着黑衣人们快速撤退——
帝王尉迟晟和澜贵妃酒宴结束后便回了宫。
但深夜的澜霞宫中,澜贵妃一直未睡。
有人飞速跑进寝宫,向半卧在美人榻上的澜贵妃禀道,“娘娘,承王府来报,新房着火了,承王和王妃都在新房中,一个都没出来!”
“真的?”澜贵妃一听,瞬间面露喜色,但还是不确定地问道,“他们真的在新房中没出来?”
“回娘娘,是真的!”
澜贵妃掩嘴笑出了声。
总算除掉了……
忽然她想起什么,又问道,“我们的人呢,可有解决掉?记住,一个活口都不能留!”
来人抬头看了她一眼,回道,“娘娘,我们的人暂无消息,估计已经被解决掉了。”
“嗯,没消息便是好消息。”澜贵妃这下彻底安了心。虽说目的已经达到,但该她的戏还得作下去,于是她又吩咐道,“准备出宫,去承王府!”
承王府新房失火,承王与承王妃命丧火中的消息很快惊动了整座皇宫。
尉迟晟听后不敢相信,亲自带着御前侍卫赶往承王府。
看着火光冲天的新房,他双目圆瞪,还是大内总管齐绥及时扶住他,才没让他因为双腿发软而失态。
府里的侍卫们忙着打水扑火,留宿在府中过夜的朝臣及亲眷们原本在远处围观,见着他来,纷纷上前行礼。
尉迟晟僵硬地转过身,失声咆哮,“新房如何着火的?你们都在做什么?”
跪了一地的朝臣及亲眷们俯首在地,大气都不敢喘。
澜贵妃与太子尉迟睿、太子妃祝华凝也很快赶来承王府。
“凌儿!我的凌儿啊!”澜贵妃失声痛喊,接着便晕倒在了太子妃身上。
“娘娘!”
太子妃和宫女们赶紧扶着她离开了火势现场。
尉迟睿看了一眼自家父皇,随即朝跪地的人怒道,“你们还跪着作甚,还不赶紧救火!”
朝臣及亲眷们颤巍巍地起身,纷纷跟着扑火的侍卫朝后院的方向跑去。
唯有两个人没离开。
夜时竣对着火光的方向哭得比澜贵妃还撕心裂肺,“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夜时珽虽没出声,但低着头的他如同没有生机的石塑。
兄弟俩一静一动,却都把悲恸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无不怜哀动容。
尉迟晟又缓缓地转身望着浓烟中的火光,两行清泪不禁滑落。
对于这个儿子,他是疼爱的。
承王从小聪慧过人,少时文采出众,从戎以后更是文武兼备,让他一度引以为傲。如果太子不是嫡长子,凭承王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能力,必定是他大邺国最出色的储君。
或许这便是天意吧……
当年天师方济对他说,大邺国将来会有一劫,能挽救社稷河山、造福万民之人乃尉迟一族嫡长子……
也正因天师的话,纵然他再看重承王,也不敢生出立承王为太子的心思。
不想……
承王竟是如此福薄命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