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几乎所有西班牙国字号球队都坚持一种战术,那就是控球战术。把球控制在己方脚下,轻易不丢失球权。
这个战术的理念来自于名帅瓜迪奥拉,他执教的巴塞罗那队用极致控球的方式来替代防守。只要球在本方脚下,那对方就没办法进攻。
杨明在上半场并不是没有想过自己尝试远射或是制造前场定位球。但是由于西班牙U17采取的控球战术,中场球员不会前插且都保持着较为保守的站位。这就导致杨明并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实施这两项操作。
首先,远射肯定是距离球门越近,射门成功率越高。一般来讲低位防守球队的防区是0-30米,这场比赛中瑞士U17会在当球到进入了30米线后进行干扰和压迫。杨明如果在30米内射门,没有队友策应和拉扯空间的话,他就需要面对2-3人的封堵。在这种情况下射门,百分之九十九会打在防守球员身上。对于杨明这样的“懒”人来说,是不会考虑费力做无用功的。
所以远射不可行。
其次,瑞士队球员在进球后内心都很平静,这让他们在防守时不会头脑发热做出鲁莽动作。如果不下脚,杨明的动作再具欺骗性也很难起到效果。所以想要获得任意球也不可行。
下半场开球后,瑞士U17队和上半场一样再次让出了中场。球员基本都站在了大禁区内,摆出一副任人进攻的模样。
杨明再一次在边路要球,当他接球后,库库雷利亚从边路插上,加西亚和阿勒纳也一起向瑞士队禁区里跑。
西班牙球员和上半场截然不同的进攻方式让瑞士U17球员有些搞不清状况,他们的注意力也被插上的西班牙球员所吸引。瑞士队这一侧的防线被西班牙队前插的队友向里挤压,这就像用叉子叉果冻。尽管叉子很尖细,但也会有一瞬间把果冻压下去。
杨明等的就是这一刻,瑞士队的防线由于混乱还没有反弹回来的这一刻。
当杨明站在瑞士大禁区右上角准备射门的时候,瑞士队球员和足球的距离接近定位球的罚球距离。
在这个角度,在这个距离。杨明练习过几千次任意球射门,在这个赛季也打进过两个位置几乎一样的任意球。
那种对身体充分支配的感觉,那种自己能掌握赛场的感觉不断涌向杨明的大脑。这些感觉就像是催化剂,让杨明的大脑飞速运转,对射门进行着判断。
训练累积的肌肉记忆,大脑判断得出的射门选择,天赋带来的绝对球感,造就了杨明接下来的进球。
当意识到面前的16号是想要远射时,刚刚后退了半步的瑞士球员想要去封堵已经来不及了。
足球旋转着从杨明的右脚飞出,像圆月弯刀直挂远端死角。
瑞士守门员克贝尔由于视线被阻挡,当他看到球时,足球已经跃过队友头顶马上就要飞入球门了。克贝尔只能对着这个角度刁钻的射门行注目礼。
广播声音响起。
“球进了!!!!西班牙16号!一脚漂亮25米远的弧线球,守门员甚至没有做出反应。漂亮的世界波!”
在很多时候,得了便宜还卖乖都很让人窝火。比如某部影视作品当中“你打我啊”的场景。在球场上也是有这种情况的,当瑞士进球后,就摆出一副任你进攻的样子,像极了挑衅之后站在观众席上的状师。
所以当西班牙U17发现瑞士队并不是无懈可击之后,窝在心中的那团火就渴望得到发泄,他们恨不得狠狠捶烂对面。
当看到球进了以后,杨明和其他西班牙U17队友都立刻回到了本方半场,中锋阿西尔更是小跑着将球从球网里捡了出来。西班牙的小球员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我们要抓紧时间,我们并不满足扳平比分,我们要的是战胜对方。
连主教练德尼亚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手下这批小球员居然这么有追求。在打平就可以出线的情况下,他们竟要全力争胜。
科尔耶祖没想到扳平来的这么快,明明在此之前对方还拿他们的防守毫无办法。就像是打不开罐头的饿汉,只能急的团团转,但是现在比分扳平了,如果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他们的欧青赛之旅也就结束了。
从队友失望的脸上,科尔耶祖看到了一些迷茫。想必自己的脸上也是同样的表情吧。
科尔耶祖伸出双手,拍了拍自己的脸。
“啪”!
\"啪”!
他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吸引了队友们的注意。
本就都在禁区里防守的队友们都听到了也看到了。
“队长?”克贝尔离的最近,他关切地问道。
科尔耶祖向克贝尔回以微笑,然后他吸了一口气大喊道。
“大家!”
“比赛还没有结束!”
“我们年复一年的努力训练,难道只为了在这里输给别人吗?”
“西班牙难道真的不可战胜吗?他们的一线队很强,但是这不代表我们眼前的这支青年队就一定强到我们无法战胜。”
“对面是比我们有天赋,但是不代表我们就不能赢。”
“只要我们团结一心,拼尽全力,我们是能拿到胜利的。”
科尔耶祖坚毅的脸庞上挂着微笑,他深邃的双眸带着鼓励的目光扫过每一位队友。
高大的他就像是一座大山,让队友们感觉安定。
“加油!”
“我们拼了!”
杨明在走向中圈的时候听到了背后传来的喊话。
他虽然听不懂大个子后卫的英文,但是从其他瑞士U17球员的神态变化他就看出对方说的话起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