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建立大汉民族纪念碑的决议后。
田千秋出列,手持奏章,声音洪亮地奏道:“陛下,此次御驾亲征,我军以极低的战损比,大获全胜。匈奴与乌孙狼狈逃窜,短期内再无进犯之力。此乃陛下英明领导,将士用命之成果!”
群臣听闻,纷纷低声赞叹。
代替工部尚书桑弘羊工作的侍郎陈英紧接着上前,满脸自豪地汇报:“陛下,自您登基以来,工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力推进,成果丰硕。”
随后他展开手中画卷,上面详细绘制着新修道路的线路图,道:“以往,各地道路多有崎岖破损,交通极为不便,货物运输艰难,百姓出行也困苦不堪。”
“如今,我们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修缮拓宽了多条主要干道,以长安为中心,如蛛网般向四周延伸。
“其中,通往胶东的大道,原是狭窄土路,每逢雨天便泥泞难行,如今已被修成宽阔的水泥大道,能并行四辆马车。”
“沿途还设置了驿站,每隔十里一座,不仅方便了信使传递公文,也为商旅和行人提供了歇脚之处。”
“还有分发火炉的情况。”工部侍郎陈颖神色认真,道:“陛下心系百姓冷暖,下令为百姓分发御寒火炉。”
“工部上下全力以赴,合理分配火炉,确保每个村庄、每一户人家都能领到。在北方一些严寒之地,百姓们依靠这些火炉,安然度过了寒冬。”
丞相石庆补充道:“陛下,据各地反馈,因寒冷导致的疾病发生率大幅降低,百姓们对陛下的关怀感恩戴德,纷纷称赞陛下乃千古圣君。”
“最后,是新煤矿的发现与开采。”
陈英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朗声道:“在勘探资源的过程中,我们的工匠与勘探人员深入太原郡,历经艰辛,终于在雁门一带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矿。”
“如今,煤矿开采工作已步入正轨,每日产出的煤炭数量可观。这些煤炭不仅满足了百姓日常取暖的需求,还为冶铁、烧瓷等行业提供了充足的能源。”
“桑弘羊尚书如今在西域寻找“石油”的工作,也有了成效,臣定会一直关注,随时汇报。”
刘据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道:“做得好,这些都是关乎百姓民生的大事,切不可懈怠。”
这时刘细君与霍光一同出列,刘细君仪态优雅,声音清脆地说道:“如今的长安女子日报,日销量可观,如今已初步在长安咸阳两地普及,形势向好,同时不断有女子进入学堂,甚至有参加科考的。”
刘据点头道:“还要加把劲儿,女性群众的工作,不仅仅要只靠报纸,毕竟多数女子还不识字,要想一些别的办法,回头有待商议。”
霍光也禀报道:“陛下,自推行扫盲工作以来,成效显着。如今,每个郡县都设立了蒙学,无数孩童得以入学读书。越来越多的百姓能够识字断文,为我大汉培养了众多人才。”
刘据面露欣慰之色:“教育乃国之根本,只有让更多人有书读,我大汉才能人才辈出,繁荣昌盛。继续加大力度,让扫盲工作惠及更多百姓。”
整个宣室殿内,洋溢着振奋与自豪的氛围。
刘据听着群臣的汇报,心中满是感慨。
自登基以来,他殚精竭虑,致力于大汉的发展,如今看到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飞跃的进步,深感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正在这时。
吏部尚书金日磾神情严肃,汇报道:“陛下,此次开恩科,为我大汉选拔了众多德才兼备之士,成绩斐然。然而,却有个别考官为一己私利,妄图笼络人心,竟敢在科考中作弊。此等行为,严重破坏了科考的公正,实乃我大汉之耻。”
刘据听闻,龙颜大怒,冷声道:“科考乃选拔人才的重中之重,关乎我大汉未来。如此作弊行径,绝不能姑息!”
然后转而问卫青道:“卫王,朕御驾亲征后,这朝廷之事都是你来主持,你可听闻此事?”
卫青点头道:“陛下,此等要事,臣自然知晓,只是开恩科时,有士子贿赂考官,将得分不高者可以评高了,防不胜防啊。至于那些徇私舞弊之人,臣已经将他们扣押,全凭陛下发落!”
“全部贬为庶民,个别情节严重者,按新律处斩,以儆效尤!”
刘据话音刚落。
石庆便出声阻止道:“陛下万万不可啊,此事涉及甚广,有数十人,如果全部被贬斥,朝廷恐无人可用啊!”
“放肆!”
刘据一拍龙椅,站起身盯着石庆道:“别以为朕不知道其中就你石氏的人,石庆,朕念你一直忠心耿耿的份上,既往不咎,即日起便致仕养老去吧,给你一个体面。”
“陛下,臣……谢陛下。”
石庆痛哭出声,跪倒谢恩。
刘据毫不留情,对石庆也给予了惩处,其他大臣顿时鸦雀无声,将反对的话咽到了肚子里。
如今刘据凯旋归来,加上新政举措利国利民深受爱戴,在大汉臣子心中早就威严不可触犯。
但他们心中仍旧忧心不已。
就连张骞也道:“陛下,还请三思啊。”
刘据摇头道:“博望侯,但凡有谁干预行政,无论贵贱,从严处罚,你是知道朕的底线和红线的。”
想要说话的卫青和田千秋等人也沉默了,天子虽然不是乾纲独断之刃,但他做下的决定,还真没有谁可以轻易改变。
刘据稍作停顿,又沉稳地说道:
“为确保科考公平公正,从今往后,推行糊名制。并且,科考内容除传统儒家经典外,加入语文、数学、物理等科目,全面选拔人才,以适应我大汉日益发展的需求。”
“为确保此政令的推行,后续由田千秋亲自主持,不得有误。”
“臣遵旨。”
田千秋恭敬的行礼。
随后刘据又道:“另外,即日起,我大汉是该对诸位爱卿和朝廷的臣子,进行一次思想洗礼教育工作了,尔等有何意见?”
金日磾率先出列,恭敬地说道:
“殿下此举,实乃明智之极。朝廷臣子众多,思想难免参差不齐。进行思想洗礼教育,可使众人一心,皆以大汉昌盛为己任,凝聚朝堂之力,愿为殿下分忧,全力协助推进此事。”
陈英微微颔首,上前一步奏道:“殿下,臣以为思想教育关乎朝廷根基,影响深远。”
卫青神情庄重,抱拳说道:“殿下,军队之中,纪律与思想的统一也至关重要,因此而能战无不胜。朝廷亦如此,思想一致,行动才能一致。”
田千秋捋了捋胡须,沉稳地说道:“殿下,思想教育乃是长久之计,非一朝一夕可成。需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不断地进行引导与教育。”
刘据看着他们的回答,虽然每个人都表达了对此次工作的赞成,但却没有人说到点子上。
张汤目光敏锐,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不要跟朕卖关子,说!”
刘据瞪了张汤一眼。
张汤轻咳一声,便朗声道:“陛下,咸阳乃陛下龙兴之地,您所有的新政方针和治国思想都尽在那里,臣觉得,是时候号召大家都去咸阳,学习一样陛下的理论思想吧。”
这时司马迁也略显兴奋的说道:“陛下,此举甚妙啊,我们大汉传媒旗下的报纸,也会全力配合此次‘学习行动’,争取让其成为大汉新的潮流风尚。”
“号召大家去咸阳学习?”
刘据总觉得哪里有些奇怪,怎么感觉这么熟悉呢?
他摆了摆手,道:“先退朝吧,容朕再想想。”
“恭送陛下!”
群臣恭送刘据。
张汤则是对司马迁使了个眼色,两人便一起离开了宣室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