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青娥几人回去路上,大陈氏和刘春梅并肩坐在牛车上,眉眼间是难以掩饰的喜悦。
长福熟练赶着牛车,耳边传来阿奶和娘关于后续事宜的商量声,他那咧开的嘴角一直都没下去过。
乐宝手握一把毛线,一会儿凑到大陈氏身边说上两句,一会儿又凑到刘春梅身边插两句话,尽管大人们对她有些敷衍,她也乐此不疲,乐滋滋笑的开心。
“大阿奶,大伯娘,你们说阿酒姐姐啥时候能来咱们家呀。”
大陈氏笑眯眯看一眼赶车的长福,禁不住笑道:“哪有那么快,总得等女方父母点头,这门亲事才能推进下去。”
乐宝虽听得不是很明白,还是乖巧点点头。
一行人回到村子,先回的老宅那边,林老爷子和老杨氏正坐在屋檐下,见一众人回来,忙起身问相看结果。
“那姑娘瞧着对咱们长福也有意,就是旦家婆娘,应也是满意的,只是还要旦接代点头才行,等明儿,我催媒人去西竹园走一趟,好好探探口风。”
老杨氏连连点头,嘴里念叨着:“正是这个理儿,咱们是男方,这时候就得主动点儿、殷勤点儿,女方瞧见咱们的态度,心里也欢喜些。”
见林远山正坐在一旁编竹筐,大陈氏忙问道:“当家的,让你们去打听打听旦接代家的情况,旁人都怎么说的。”
林远山抬起头,脸上带着隐隐的喜色:“旦接代两口子也罢了,一辈子在土里刨食的庄稼人,没啥好说道的,旁人提起他那大闺女,倒都是满口称赞的。”
吴荷香也凑过来插话:“确实是个好姑娘,我娘家弟媳听她娘家嫂子说,旦接代的大闺女能干的很,家里地里一把抓,她底下六个弟妹,哪一个她都带过。”
她顿了下,又补一句:“听说最小的几个孩子,几乎算是这姑娘拉扯大的。”
她看向长福,含笑打趣道:“咱们长福是个有福的,这么好的姑娘,那是打着灯笼都难找。”
被众人含笑注视着,长福的脸皮开始发烫变红。
此刻他心里想的却是,阿酒今年也不过十七岁,往前再推几年,那时候她年纪就更小了。
这样一个小姑娘,不止需要承担家里田里的活计,还得照料底下一溜年幼的弟妹们。
想到这里,长福心中不由涌起怜惜之情。
另一边,大陈氏和刘春梅听到关于旦家大闺女的种种好处后,喜悦之情更是溢于言表,一时间那是见牙不见眼。
梁青娥静静站在一旁,看着众人脸上洋溢的欢喜,略微思考一下。
委婉提醒道:“听媒人说旦接代挑剔的很,他家姑娘既这般好,想必要的聘礼也不低,若果然定下亲事,到时银钱有个不凑手,我挪借些与你们应急。”
刘春梅一听这话,顿时喜出望外,连忙向梁青娥连连道谢。
吴荷香面色却是微微一僵,是了,听说旦接代一早就放话出去,宣称他家的大闺女,将来嫁人非得找个有耕牛的婆家。
据听说这旦接代性子执拗得很,为人把脸面看得比什么都重。
既然他将这番话撂了出来,若果真想要促成这桩亲事,那买耕牛这件事便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只怕容不得半分商量。
想到这,吴荷香再也坐不住,她快步走到大陈氏跟前,满心焦急道:“娘,听说旦接代要求男方家里必须得有耕牛,这耕牛咱们买吗。”
大陈氏大手一挥,干脆利落道:“买,我和旦接代的婆娘谈妥了,等到麦收时,咱家就去买头牛回来,家里有了牛,今年犁田耕种就不用再劳累你二婶家的大黄了。”
哎呀妈!
居然真要花钱买牛啊!
吴荷香顿时傻眼。
“娘,那买来的耕牛是下聘到女方家里,还是咱们留着自家使用。”
其实,吴荷香真正关心的问题是,这新买的耕牛到底算是这对小夫妻的私产呢。
还是归公中所有。
只她和妯娌一向要好,若不到最后一步,实在不想因为这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白白伤了两人情分。
大陈氏略一想就知道二儿媳顾虑的点是什么。
她也不藏着掖着,直接道:“咱们林家银钱买回的耕牛,自然是归公中所有,就是日后你们两房分家,这头牛也是不分的。”
吴荷香如释重负长舒出一口气,归公中好啊,归了公中,那不管到啥时候,他们二房都有份儿。
想到此,她不禁喜上眉梢,满脸笑容望向长福:“长福真是有福气,咱们托长福的福,家里也添置上大件了。”
吴荷香原还想趁机打探一下聘礼究竟会准备多少,但念头刚起,又怕公婆妯娌多心,只得硬生生把这个问题咽回进肚子里。
长福的婚事推进的很顺利,第二天一早,大陈氏便迫不及待地催着媒人往西竹园去。
不仅如此,她更是格外殷勤周到,还特特准备了四色点心,让媒人一并带上。
等到下晌,媒人就喜气洋洋往林家报信儿,说旦接代两口子同意了婚事。
接着,媒人详细地说了旦家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其中就包括聘礼的具体数额。
听到旦家开口要四两银子的聘礼时,林远山和大陈氏虽十分心疼,最终还是咬牙答应。
银钱难挣,但好姑娘更加难得。
了不得他们再省俭些过日子,娶这么个持家贤惠的孙媳妇,并不亏。
媒人拿上大陈氏给的小红封,得了林家的话后,二日又喜滋滋往西竹园跑。
她跨进旦家院门,水都不喝一口,眉飞色舞道:“林家那头同意下聘四两银子,这祖婆婆可是喜欢咱们阿酒的很,只催问啥时候看家道,想赶紧把婚事先定下来呢。”
旦接代闻言就很满意:“择日不如撞日,十天后就是好日子,咱们就二月二十二那日去男方家里看家道吧。”
“哎,我这就去河湾村知会陈婆子一声,让她赶紧把家里拾到拾到,酒肉也赶紧张罗起来。”
曲氏见她要走,忙留她喝茶。
媒人只想把这对新人赶紧送进洞房,好拿上厚厚一封谢媒钱,哪里有心思喝旦家的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