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木质防御工事在铁甲舰的火炮面前瞬间被炸得粉碎。
“这是什么武器?怎么如此厉害!”
法兰西帝国的一位将领惊恐地喊道。
“将军,这些是大明的铁甲舰,他们的火炮威力巨大,我们的防御工事根本抵挡不住啊!”
一名士兵颤抖着回答道。
法兰西帝国的海军将领们迅速做出反应,他们组织起舰队,准备迎击大明的舰队。
朱棣看到法兰西帝国的舰队出港,嘴角微微上扬,对蓝玉说。
“蓝玉将军,按照计划行事。”
蓝玉立刻率领一小股舰队向法兰西帝国的舰队冲去。
这小股舰队故意暴露自己的位置,做出一副要正面进攻的样子。
法兰西帝国的舰队看到大明的小股舰队前来,以为有机可乘,便全速向蓝玉的舰队冲去。
“这些大明人真是愚蠢,这么少的战舰就敢来挑战我们。” 法兰西帝国的一位舰长轻蔑地说道。
然而,当他们靠近蓝玉的舰队时,蓝玉的舰队突然改变航向,利用灵活的机动性与法兰西帝国的舰队拉开距离,同时向他们发射火炮。
就在法兰西帝国的舰队被蓝玉的佯攻舰队吸引住注意力的时候,朱棣率领铁甲舰主力从侧翼杀出。
“看啊,那是什么?” 法兰西帝国的士兵们惊恐地看到一艘艘巨大的铁甲舰向他们驶来。
铁甲舰上的火炮再次发出怒吼,炮弹准确地落在法兰西帝国的战舰上。
铁甲舰的炮弹威力巨大,直接穿透了法兰西帝国战舰的木质船身,在船体内爆炸,将一艘艘战舰炸得千疮百孔。
“快,反击!” 法兰西帝国的海军将领大声喊道。
但是,他们的火炮打在铁甲舰的铁甲上,只能溅起一片火星,根本无法对铁甲舰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朱棣站在铁甲舰的指挥台上,镇定自若地指挥着战斗。他对郑和说:“郑和,让将士们不要松懈,继续攻击。”
郑和传达了命令,铁甲舰的将士们士气高昂,不断地装填炮弹、开火,将法兰西帝国的战舰一艘接一艘地击沉。
法兰西帝国的舰队在大明铁甲舰的猛烈攻击下,开始节节败退。
他们的战舰被接连打退,许多战舰被击沉,海面上漂浮着无数的残骸和士兵的尸体。
“我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快撤退!”
法兰西帝国的海军将领无奈地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朱棣看到法兰西帝国的舰队开始撤退,并没有下令追击。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他们的目标是让整个欧洲都知道大明的强大。
“王爷,我们大获全胜!” 蓝玉兴奋地跑来向朱棣报告。
朱棣看着远方,缓缓地说:“这只是一场小胜,我们还有更多的战斗要打。不过,这铁甲舰和新武器确实让我们在欧洲战场上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郑和也说道:“王爷说得对。我们要继续利用这个优势,让大明的威名传遍欧洲。”
杨士奇、杨荣和杨溥等人在朱允熥所写基础理论和钢铁厂厂长的帮助试验下,开始着手实现朱允熥所写的机械原理。
在力学原理方面,他们首先关注的是力的平衡与传递。
杨士奇拿着朱允熥所写的理论,对着蒸汽机的模型仔细研究。
他发现,之前蒸汽机的活塞运动在某些情况下不够稳定,这是因为力的传递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均衡的因素。
他对杨荣和杨溥说:“二位兄台,殿下所写的力学原理中提到,力在传递过程中若要保持稳定,各个部件的受力点和受力方向需合理分布。”
“就如这活塞与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接,我们之前的设计可能导致力的分散不够均匀。”
杨荣仔细观察后,点头称是:“士奇兄所言极是。我们可以尝试调整曲柄连杆机构的连接角度,使其更符合力的传递方向。”
于是,他们在钢铁厂厂长的协助下,重新打造了部分部件,调整了连接角度。
经过多次试验,当再次启动蒸汽机时,发现活塞的运动明显更加稳定,力的传递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
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面,杨溥发现了改进的方向。
他指着蒸汽机的飞轮说:“你们看,这飞轮在转动过程中,受到多个方向的力。”
“根据殿下的理论,我们若能合理利用力的合成,让各个分力更好地合成一个推动飞轮持续转动的合力,就能提高飞轮的转动效率。”
他们通过改变飞轮的重量分布和外部辅助结构,使得飞轮在运转时能够更好地将各个分力合成有效的动力。这一改进使得蒸汽机的整体动力输出更加稳定和强劲。
在热学原理的应用上,他们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杨荣对锅炉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依据朱允熥所写的热传递知识。
他对钢铁厂厂长说:“厂长,殿下提到热传递的效率与物质的导热性以及接触面积有关。”
“我们现在的锅炉,虽然能够产生蒸汽,但热传递的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
钢铁厂厂长回应道:“杨大人,您的意思是要改进锅炉的结构吗?”
杨荣点头:“正是。我们可以在锅炉内部增加一些导热性良好的金属片,增大水与热源的接触面积,这样就能让水更快地吸收热量,产生更多的蒸汽。”
在厂长的安排下,工匠们按照杨荣的设计对锅炉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锅炉在试验中,产生蒸汽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在相同燃料的情况下,蒸汽的产量也有所增加。
对于机械结构原理,如杠杆原理在蒸汽机阀门控制中的应用,杨士奇提出了新的想法。
他说:“这阀门的开合控制着蒸汽的进出量,目前的控制方式略显笨拙。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原理,设计一个更加灵敏的阀门控制系统。”
杨溥补充道:“没错,通过一个小的力作用在杠杆的一端,就能在另一端产生较大的力来控制阀门的开合程度。”
“这样不仅能更精准地控制蒸汽量,还能减少人力的消耗。”
他们与钢铁厂的工匠们一起,打造了新的阀门控制系统。
经过测试,新系统能够精确地根据蒸汽机的运行需求控制蒸汽的进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运行效率。
但朱允熥发觉单靠杨士奇等人来做物理和机械一类的实验还是太慢了。
他深知大明有着众多的人才,若能将更多的人召集起来参与这项伟大的事业,必定能加快研究的进程。
于是,他派人把杨士奇、杨荣和杨溥叫来。
杨士奇等人接到传唤,心中有些疑惑,不知道殿下此次召见是为何事。
他们来到宫殿,恭敬地行礼后,朱允熥说道:“三位爱卿,咱近日观察你们对蒸汽机等机械物理的研究,成果斐然。”
“但咱也发现,仅靠你们几人之力,进展还是稍显缓慢。咱想为你们增加人手,不知你们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