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那在下就却之不恭了。”
李卓笑的很开心,连忙将玉佩收了起来。
于辉笑着起身,朝李卓拱了拱手。
“子锋,今日你我便说到此处,不知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李卓的心情也很不错,虽然身份被于辉发现了,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某准备继续南下,不过河东瘟疫消除之前,应该会留在永宁府,走到哪玩到哪。”
于辉缓缓点头,不再多问,只是交待一句。
“好吧,子锋,本官定会尽最大努力,彻底解决河东的问题。
到时你若是过去了,记住来找本官,到时你我二人再痛饮畅谈一番。”
李卓对他行了一礼。
“一言为定,大人,那在下就在此祝您一路顺风!”
得到李卓的祝福,于辉大笑着离开了屋子。
陶勇也没走远,见于辉出来连忙小跑而来,又观于辉满脸高兴之色,心中有了底。
凑上前道。
“知府大人,谈的可还顺利?”
“嗯,勇武伯,关于公子的身份,你切莫对任何人透露,包括你在上京的那些朋友。
不仅是为你好,也是为了他们好。”
说完于辉意味深长的拍了拍他肩膀,不顾陶勇费解的神色,直接迈步离开。
此举更让陶勇觉的,李卓的来历贵不可言,彻底打消了心中那些念想。
李卓出来后见陶勇站在原地发呆,伸手拍了一下。
“啊?公子,您怎么出来了?”
李卓一脸莫名其妙。
“事情谈完了我不出来作甚?倒是你,方才所思何事?如此入神。”
陶勇连忙说道。
“没有,公子,而今小连山的逆贼已经伏诛,此事您居功至伟,陶某对公子佩服至极!”
陶勇也不知说什么,先一顿马屁拍上去再说。
“行了,有什么好佩服的,这两天本公子应当就要离开竹县了。”
李卓伸手挡了下刺眼的阳光,又伸了个懒腰。
眼瞅着就要迈入六月,天气也逐渐炎热了起来。
李卓最不喜欢这个季节,大庆虽说没有汽车尾气,温室效应什么的,但也是真热。
关键还没空调,好在此番酷暑之时,自己应该已经到了南方,那里有一些避暑之地。
“什么?公子您要走?去哪?”
陶勇下意识的问了句,表情惊讶。
李卓望着他一笑。
“我此番本就是途径竹县,专门南下游玩的,因为小连山的事情,才在此地逗留许多日子,眼下完事了当然要离开。”
陶勇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
李卓也没兴趣知道,只是意味深长的丢给了他一番话。
“勇武伯,你蒙祖上福荫,在竹县当上了伯爷,享受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此乃你几世修来的福分,本公子有一言相告,至于听不听就在你自己了。”
陶勇立刻对李卓拱手而拜,做出一副聆听教诲的模样。
“公子有话但说无妨,陶某定然铭记于心。”
“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好自为之。”
说完,李卓迈步离开。
而这句话却将陶勇直接定在了原地,口中不断呢喃。
心中很清楚,李卓是在点自己,在遇到李卓之前,陶勇在竹县做了许多混账事。
他知道,这些定然瞒不过李卓。
“公子,陶某记下了,从今往后定当洗心革面。”
这一刻的陶勇,似乎突然明悟了什么,对着李卓的背影深深鞠了一躬,郑重其事的说道。
李卓没有回头,只是对他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听到了。
这次行动,朱冲和万朗均已身死,逆贼也抓了不少,虽然逃走了几个关键人物,收获也颇大。
接下来官府如何盘问他们,禀报上去后朝廷又会有何反应,李卓并无多大兴趣。
晚上,他带着李福环儿,再次到杨百顺一家吃了顿饭,算是告别。
次日一早,在没有通知任何人的情况下,李卓带着李福和环儿出发,离开了竹县。
花费了五天时间,一口气赶到了海陵府城。
身为海陵府的中心,此处之繁华自然远非竹县可以相比。
“公子,城中好热闹啊。”
虽然这几天他们也是游山玩水过来的,但环儿还是喜欢这种大城市的繁华喧闹。
她不喜欢钓鱼,风景看多了也没什么意思。
“我也不知,不过人好像的确有些多。”
李卓也感到颇为奇怪,街道上人往如织,熙熙攘攘,关键途中所见许多酒楼也是几乎爆满。
“小二,给我们开两间上好的客房,再上一桌好酒菜。”
找了家名为福林客栈的地方,李卓决定就在这休息了。
这几日他们虽然也行走在官道上,但基本没和什么人交流过,李卓还抽空钓了两次鱼,并不清楚海陵府发生了何事。
“哎,公子这边请。”
小二见李卓气度不凡,丝毫不敢怠慢,连忙将他们三人请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开始放碗筷什么的。
“我问你,近日你们海陵府可是有什么热闹事?人似乎格外的多。”
李卓随口问了句。
小二一听马上露出笑容,连连点头。
“回禀公子爷,他们都是为了叶家招婿而来。”
“招婿?”
李卓有些意外,旋即像是想起了什么。
“你说的叶家,莫非是昔日曾在朝中,官拜礼部尚书的叶平老太公?”
“正是如此。”
“公子,您也知道这位叶老太公?”
环儿见李卓竟然猜出来了,有些好奇的问了句。
李卓笑着点了点头,这些年他虽然一只蜗居在平阳,但他在八岁之前,也曾有过宏图壮志。
借着李通的身份,对朝廷一些人和事还是了解不少的。
整个大庆,能让李卓看上的人物并不多,除了那位四朝元老,两代帝师的大庆相国房振之外。
这位叶平也能算一个。
他写的那部《礼合道记》,李卓认为即便放在地球,也绝对称的上是一部传世经典。
这部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史子集,更类似于一种百科全书。
从儒,道,阴阳五行,兵法,医卜,地志都有很深的涉猎。
李卓觉的可以称之为大庆的版的《永乐大典》,当然,没有那么多字,也没那么全罢了。
不过这部书却是他一人所作,足以见得此人有多么博学了。
他在大庆也算的上是一个传奇之人,若是活着的话,而今应该有七十岁了。
庆文帝时期通过科举入仕,也并未摘得状元榜眼,在翰林院一待就是将近二十年,平平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