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城区之后,道路上的积雪基本上没人清理。
经过这几天的人走车压,路面已经变成了一个坚硬的冰壳子。
车子走在上面非常的滑溜。
自行车也不敢骑得太快。
速度一起来,车子根本就刹不住。
陈卫国看到道路两旁的积雪还没什么人走过。
他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将自行车收进了空间,把雪橇拿来了出来。
顺着道路,滑着雪橇赶路。
这时候他非常想拥有一台雪地摩托,或者来个狗拉雪橇板也行。
靠人力出溜着往前走,着实有点费胳膊。
就这样,碰到好走的路段,他就骑会车,碰到难走的就滑雪橇。
一路磕磕绊绊的,在路上还摔了好几跤。
到了下午五点的时候才堪堪赶到了陈家沟。
和黄木村一样,进村的土路也是去年才修的。
应该是这些年,京城市府实行的村村通,帮助修好的道路。
路不宽,刚刚能够过一辆卡车。
要不以陈家沟现在的经济实力,只能是以前石板路铺就的羊肠小道。
进村的土路有一个长下坡。
站在坡顶上,整个陈家沟都一收眼底。
陈家沟村坐落在一个大山谷里。
整个山谷,东西走向,村里的房子,大多坐南朝北的点缀在山谷间。
这时候整个山谷白茫茫的一片,零星的几棵树,孤零零的树立在雪地里,显得尤为的扎眼。
这个时候的密云县,可不像后世,植被茂密。
这时,这里缺吃少烧,村子附近的林子基本被砍的差不多了。
村民们想砍点柴,最少得走个五六里地,进到大山深处,才能弄到足够的柴火。
所以想从山里弄点野菜,猎物啥的也不容易。
这个时候正是开始准备晚饭的时间了。
袅袅青烟,从被白雪覆盖的平房上冒了出来。
定睛一瞧。
这个点,不少的房子都冒起了炊烟,陈卫国大略数了一下,有三四十家的样子。
也有一些埋在白雪之中的房子,都没有什么动静。
站在坡顶上陈卫国大致估算了一下陈家沟的房子数量,也就五六十来个屋子
不知道是他们吃完了,还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吃的。
按照陈卫国前世的记忆,60年的上半年,开始进入最困难时期。
青黄不接,不少地方吃了上顿没下顿。
不少村子里传出饿死人的事情,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
不过那都是在中原地区,京城周边农村倒是没有听说过。
陈卫国从空间里拿出了两三百斤的棒子面,放在了自行车的后座上。
不是陈卫国舍不得给白面。
这个时候全国都是缺衣少食的时候,白面是多金贵的东西,这个时候怎么适合拿出来。
就这两三百斤的棒子面,还是陈卫国刚刚在空间里临时混合的。
带上粮食作为礼物,在眼下,应该是最有排面的了。
他来到陈家沟,是来调查自己父亲身世的。
带上这些东西,到时候也方便问话。
陈卫国进了村,找到老村长陈栋梁的时候,他刚刚背着旱烟锅从村支部出来。
他做了自我介绍,道明了来意。
老村长死死的盯着陈卫国自行车后面的三个面袋子,足足有五分钟,眼睛都不带眨的。
“小卫国,你说这些东西都是送给我们陈家沟的?”
没挨过饿的人,不知道粮食的可贵。
就陈伟国带来的这三袋面,再让村民们去山里找点野菜什么的,就能够让现在的陈家沟多撑上十天半月的。
“陈爷爷,这次我来的匆忙,也不知道陈家沟的日子过的这么艰难,下次我过来的时候,一定多带点东西过来。”
“小卫国,就这三袋面,就已经帮了我们大忙了!真是太感谢你了!我代表整个陈家沟,谢谢你的大恩大德!”
老村长布满沟壑的老脸上,老泪纵横。
他太庆幸自己当年的决定,当年帮了陈洪那娃子一把,才有今天他儿子小卫国的来报恩的一天。
陈栋梁叫来村里的会计,将陈卫国的三袋棒子面收好,然后,安排人今天就发下去。
他今天在村支部愁了一天,看到村里能够飘起炊烟的人家又少了三五户。
本来挺拔的腰板,深深弯了下来。
他今天也打算让村里的猎户,带队去大山里找点吃的。
如果能打到一头两头的猎物,拿到镇上去换粮食,陈家沟的日子也会好过点。
有了这次陈卫国的接济,正好能接上上面发的救济粮。
“小卫国,关于你爸的事情,我们到村部去说吧?”
说着,就领着陈卫国往村部的办公室走。
说是办公室,其实也是由三间土坯平房改成的。
还好这里有一个不小的院子。
院子中间的平地都被硬化了,应该是用来晾晒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用的。
双方落座。
由于天色已晚,老村长亲自点上了煤油灯。
昏暗的房间里,顿时被屋子中间黄豆粒大小的灯光照亮了。
“你爸当兵那年也和你现在的年龄差不多。
我记得那年他来找我的时候,跪在地上央求我借他一个大洋做路费,他要去投奔八路军。”
“他说自己在村里的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他说他娘现在完全不把他当人看,每天跟狗抢食,还要负担沉重的劳动,如果不借他钱,他只能吊死在这里。”
“当时陈洪在他家的日子,村里人都看在眼里。”
“当时也有人劝过林桂花要善待你父亲。”
“可林桂花那人的性子,你知道的,十里八村的人谁不知道她泼辣,蛮不讲理。”
“去劝导的人被骂了好几波,渐渐的也就没人去管这件事了。”
“村里人都想帮一把,可是大家日子都穷,也只能徒呼奈何。”
“其实在头几年还好,林桂花还算一个称职的母亲。”
“可是等她家老二出生后,林桂花的态度就发生了巨变。”
“她居然让一个十来岁的娃娃大冬天的出门打猪草,拾柴火,一天也就吃那么一个黑面馒头。”
“不让他睡屋里,让他跟狗挤一个窝。”
“林桂花这人确实太可恶了!”
“我当时就从不多的积蓄里借了一块大洋给他。他当天晚上就出走了,直到54年的时候才回来。”
“我记得回来那天,他还给了我100块钱,那时候已经没有大洋了,只有新中国发行的人民币。”
“按照当时100块钱能买的东西,和100块大洋差不多了。”
老村长说到这里的时候,还满脸的欣慰,那种自豪感,作为旁观者的陈卫国也能清晰的感受到。
“陈爷爷,那您知道我父亲是林桂花亲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