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明。”闻杭清和方明哲齐声说道,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见状,也纷纷附和,表示赞同女帝的决定。
楚岚坐在龙椅上,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她知道,自己虽然暂时无法擢升刘善,但只要禁卫军统领一职空缺,刘善就有机会继续掌控禁卫军。
而她,也会在合适的时机,再次推动刘善的擢升。
朝会结束后,刘善被召入御书房。
楚岚看着他,眼中满是歉意:“刘善,今日之事,委屈你了。”
刘善微微一笑,淡淡道:“陛下不必介怀。臣明白,朝堂之上,有些事情并非陛下能够完全掌控。臣只要能继续为陛下效力,便已心满意足。”
楚岚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有你这句话,朕便放心了。禁卫军统领一职虽然空缺,但朕相信,你一定能继续掌控禁卫军,确保朕的安全。”
刘善郑重地点头:“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重托。”
楚岚望着刘善,心中暗自下定决心。
她知道,刘善是她最信任的将领,也是她稳固江山的左膀右臂。
无论朝堂上的阻力有多大,她都会在合适的时机,再次推动刘善的擢升。
而刘善,也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
他知道,禁卫军的掌控只是表面上的,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但他相信,只要自己继续努力,终有一天,他会真正收服禁卫军,为楚岚稳固江山。
……
夜色如墨,御书房内的烛火在青玉灯盏中摇曳,将楚岚的影子拉得细长。
她摩挲着案头那封弹劾大理寺少卿的奏折,眼底掠过一丝冷意。
那人的名字已被朱笔划去,墨迹未干的“刘善”二字赫然在列。
她轻叩桌案,低声自语:“军功难求……那便换个战场。”
没过多久,刘善再次来到御书房。
他站在一旁,神情肃穆,等待着女帝的指示。
“刘善,”楚岚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朕本想将你擢升为禁卫军统领,但朝中阻力太大,朕不得不暂时搁置。不过,朕不会就此放弃。你为朕立下汗马功劳,朕绝不会亏待你。”
刘善微微躬身,语气坚定:“陛下,臣明白朝中局势复杂,臣愿继续为陛下效力,无论职位高低,臣都无怨无悔。”
楚岚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有你这句话,朕便放心了。不过,朕思来想去,觉得若要让你名正言顺地擢升,必须要有军功。可禁卫军的主要职责是护卫皇宫和京城,无法出城剿匪,而京城的治安又用不上禁卫军。朕暂时还未举行登基大典,无法离开京城,这军功一事,倒是让朕颇为头疼。”
刘善沉吟片刻,缓缓道:“陛下,臣以为,军功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途径。若能在大理寺有所建树,或许也能为臣的擢升铺平道路。”
楚岚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没想到你竟与朕不谋而合!你继续说下去。”
刘善点头:“陛下,大理寺少卿一职虽非军职,但若能在此职位上有所作为,也能为臣积累声望。况且,大理寺少卿冤枉、诬陷康王,理应革职查办,陛下若能让臣兼任此职,或许能为臣擢升禁卫军统领奠定基础。”
楚岚沉思片刻,缓缓点头:“正合我意!大理寺少卿一职虽非军职,但若能在此职位上有所建树,确实能为你的擢升铺平道路。朕明日就宣布,让你兼任大理寺少卿。”
刘善躬身行礼:“臣谢陛下隆恩。”
楚岚微微一笑,眼中满是信任:“刘善,朕相信你一定能在大理寺有所作为。不过,朝中阻力依旧不小,尤其是方明哲和闻杭清,他们绝不会轻易让你得逞。你要小心应对。”
刘善郑重地点头:“陛下放心,臣定当谨慎行事,不负重托。”
次日早朝,金銮殿内暗流涌动。
楚岚一袭玄色龙袍端坐御座,目光扫过阶下众臣,最终落在刘善身上。
他今日未着甲胄,一身绯色官服衬得眉目愈发凌厉,与周遭世家文臣的圆滑气息格格不入。
“大理寺少卿一职空缺已久,”楚岚指尖轻点奏折,声音清冷如霜,“朕欲命刘善兼任此职,诸位可有异议?”
话音未落,方明哲已出列拱手:“陛下!刘副统领虽通晓兵事,然刑狱审断非儿戏。大理寺掌天下刑名,岂能让武夫僭越?”
他特意咬重“武夫”二字,引得几名御史连连附和。
当即便有御史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刘善虽能力出众,但他已是禁卫军副统领,若再兼任大理寺少卿,恐怕会分散精力,难以兼顾。臣以为,此举不妥。”
方明理也附和道:“陛下,方尚书所言极是。刘善虽有功,但兼任两职,恐难以胜任。还请陛下三思。”
楚岚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方爱卿,刘善的能力有目共睹,朕相信他能够胜任此职。况且,大理寺少卿一职空缺已久,若不尽快填补,恐会影响朝廷运转。”
方明哲还想再劝,殿内却忽响起一声轻笑。
闻杭清抚着长须踱步出列,苍老嗓音带着玩味:“方尚书此言差矣。昔年太祖皇帝以武立国,开国九卿半数出身行伍。刘副统领智勇双全,臣以为让他兼任大理寺少卿并无不妥。”
他目光扫过方明哲铁青的脸,话锋陡转:“老臣倒觉此任命甚妙——禁卫军需刚正之人震慑宵小,大理寺亦需杀伐决断之辈涤荡污浊。”
楚岚唇角微勾。这老狐狸果然嗅到了扳倒方氏一党的机会。她故作沉吟,指尖朱笔悬而未落:“闻相以为如何?”
“老臣附议。”闻杭清深深一拜。
朝堂霎时鸦雀无声。
方明哲攥紧笏板的手背青筋暴起——闻党与方党相争多年,此刻这老匹夫竟甘心为女帝作刀!
他强压怒火看向胞弟方明理,现任大理寺卿正垂首立于文臣之列,额角已渗出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