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青铜斝
阿娜朵父亲的骂声令气氛尴尬起来,元朗连忙安抚:“大爷别骂了,其实,那些人都不容易……”
“行了,”
我阻止了元朗,不确定他接下来说的话,“还是让它过去吧。”
阿娜朵的父亲多次向我们道歉,表示自己对当晚的事印象深刻,故而容易敏感,希望大家原谅。
看着长辈这般自责,我心中五味杂陈。
元朗插话说:“那还有件事儿,可以问问你吗?”
阿娜朵父亲点头应允,“当然可以。”
元朗笑着请求道:“能不能把那天捡到的青铜器借给我们看一下?”
可能是因为心中的愧疚,也可能对我们放下了戒备,阿娜朵父亲痛快答应并取来布包中的青铜酒杯。
打开后,元朗凑上前仔细研究。
这个杯子,造型精美,宽口窄颈圆腹,一侧饰有把手,并刻有复杂纹样。
由于专业缘故我对古董有一定了解,加上元朗从小浸润其中,又开了自己的店,在此领域颇为精通。
因此他对这类物品有着更深厚的认识。
我拍拍他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东西?看上去应该是春秋以前的吧?”
据我判断,春秋之前就有成熟的青铜制造工艺,而春秋后则更加注重外形精美及精细装饰。
但具体追溯年代还需考证。
夏朝乃至更早的文明,几乎没什么确切史料。
元朗摇摇头说:“这东西可不单是春秋时期的产物,至少来自商朝。
甚至有可能早至夏朝!”
“这么早?”
我很惊讶,“具体能推测出时间吗?”
“简单来说,这东西最迟在商朝就有了,但关于它的起源,我没有明确依据断定更早。”
我又问贝拉的父亲:“叔叔,对于这个宝贝还有什么其他的记忆吗?”
“我不太懂这玩意儿,只是听电视介绍叫‘爵’,是一种古老酒器。”
这时,一直沉默的晓阳说话了,“这不是爵”
。
大家都看向他,晓阳接着分析,“你们说得没错,这是夏
李翰摇了摇头,“商朝的爵,不仅仅只有这样一个形状。
它在杯口上方应有两个柱状突起。
爵最初起源于夏朝的宫廷,然而在商汤王登基之后,为了彰显战胜夏朝的伟大功绩,他在原有的夏朝爵的基础上添加了这两个柱状突起,象征王权与权威。”
接着,李翰指向我们面前的这件器物,“你们看,这个青铜器外形类似商朝的爵,唯独缺少顶端的两个柱状突起,显然是出自夏朝无疑!”
听完李翰的话,我和苏瑶深感钦佩。
苏瑶沉思片刻,继续说:“据说这种爵还是祭祀礼器之一,若此言不虚,则这片山脉中很可能存有……”
李翰想要说“有一座夏朝的古墓”
,但我及时踩了他的脚,阻止他把话说完。
我直瞪着苏瑶,她立刻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
看来我们选对了地点,十万大山隐藏的秘密不容小觑,但我不禁好奇这些秘密与祁连山、海盗古墓以及敦煌故国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安娜的父亲疑惑地看了看我们,“刚才他在说什么古什么?”
“没,没什么。”
我随口回答道,“只是想说古德猫宁而已。”
看到安娜的父亲对盗墓者非常不满,我不想透露我们也干过这一行的事实。
我向他解释:“大叔,误会揭开了,请早点回去休息吧。”
说完,我拿起那件青铜爵包好后递还给安娜的父亲。
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并没有接我的布包,并且不停地摇头,“我不想要这个东西,一看到就想起那个可怕的经历,卖也不敢卖,丢也不敢丢,弄得我很困扰。
既然你懂这些东西,不如你们收下它吧!”
我不理会苏瑶满脸的惊喜,坚持道:“大叔,你既然带来了,就好好数日后脱手赚一笔吧!”
但安娜父亲似乎心意已决,说什么也不收回,无奈之下,我们只得留下这青铜器。
同时,我还是留下了联系方式和银行账号,答应卖了会给他打钱。
安娜父亲刚离开,苏瑶便迫不及待地拿走了布包,“出发前你就承诺好了,如果能找到宝贝,我会有一份!这次我就要这个!”
我瞥了他一眼,“你这么急什么呢?而且我得提醒你,这东西是我们从人家那里接收的,出手的时候要分他们一些钱!”
“行了行了!”
苏瑶点头答应,“这点道理我还是懂的。”
“快睡会儿吧,折腾半天了,一会儿天该亮了。”
伸个懒腰后,我和李翰上床休息,唯有兴奋中的苏瑶正仔细玩赏青铜爵。
不知多久后,我被苏瑶推醒。\"嘿,醒醒了,我发现一个重要符号!”
他显得异常激动。
我揉着眼睛问:“还能有什么重大发现?你昨晚一直观察青铜爵能发现了花呀?”
“不是图案,而是我找到一个小龟的标记。”
苏瑶纠正道,“难道你不记得之前遇到的刻在碑上的神秘记号吗?”
听了他的话,我心里猛地一惊,顿时清醒过来,起身追问详细情况。
原来,苏瑶发现在铜爵内缘有模糊的字迹。
为了看清内容,苏瑶往内部灌水通过折射现象,终于看清楚那些符号。
正是那些曾经见过的小龟形符号!
见我反应过来,我们立刻去找安娜父亲确认文物来历。
遗憾他不在家,去隔壁村子帮人看病去了,于是我们只能找安娜求助。
她说可以带我们去目的地,询问是否知道山里的泥石流发生局 ** 置。
“是的。”
她点了点头,“但这与你要找你二叔有关联吗?”
我对她说起两者间的潜在关联,但不想过多纠缠细节。
于是我们很快准备好行囊,在路上详聊具体事宜。
### 改编版本
小丽听我说完后,微微点头:“好,这事交给我没问题。
你跟我来。”
随后,小丽带我找到了寨子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在他们的话语中,这样的长辈被称为阿爹或阿婆。
我站在一旁,小丽与那位长者用当地方言交流了一会儿,转头告诉我:“在去年十月下旬附近山里确实发生了一次小型泥石流,幸好没有波及到居民,但毁了一些道路,事发地就在白龙顶附近。”
“那你清楚白龙顶具体在哪里吗?”
我问。
“嗯,我去过一次,还大致记得路。”
小丽想了想说道。
我心里有些担心,毕竟这事不能开玩笑:“大姐,你真的有把握吗?”
她眨眨眼笑道:“除了信任我,你们还有什么选择吗?”
随即拉了拉我,“快走吧,不然二叔可能真的会遇到危险。”
我们的计划是先跟着小丽去她和二叔当初相遇的地方探看一番,若有异状再考虑前往白龙顶周边进行搜寻。
整理装备后,我们出发。
小丽穿得简单利落,背了一个双肩包,并系上了一把带有弯钩的刀具。
她说这刀叫‘苗家宝’,平日和父亲采药时常携带。
这片山岭名叫九千山,属广西西南山区的一部分,地形为东北-西南延伸的山脉,总长超百公里。
山中植被茂密,热带季雨林发育良好,拥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
一路上,我体会到采药人的艰苦不易。
品质较高的药材通常生长在人迹罕至之处,采药线路往往充满险峻与挑战。
半天后,我们来到了当年二叔遇上的第一个地点——一个较平坦的坡地。
小丽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树林说:“就在那儿,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丘老哥的地方。”
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树木遮掩下的那片区域似乎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让人疑惑不解二叔为何特意来到这里。
忽然,伙伴李明拍拍我:“你看那是什么?”
顺着他手指向的地方望去,发现一个被树木掩盖的身影。
好奇心驱动我们靠近观察,原来是尊雕刻简陋、略显陈旧的石头雕像,它的头顶与脐部位分别有两个凹陷,类似孔洞的存在引起了我的警觉。
小丽轻笑:“你们三个男人被一个石头雕像吓住了?”
然而她的笑容迅速收住,意识到我们在表达严重的疑虑。
经过短暂交流,我们认为这可能是传说中的五窍石像之一。
联想到过去某次险遇时留下的印象,不禁提高了警惕,准备充分以防意外情况。
文浩示意其他人都保持不动,低声吩咐点燃一些枯树枝以策安全。
于是我和李明搜集了些树枝引燃。
之后,文浩缓慢走向目标并做手势确认环境相对无害后,大家一起上前检查。
根据记忆中的资料分析该石像特征,尽管尺寸稍小且外观有所不同,仍能推测其制作工艺与海岛墓穴内的相似。
最终,经检查并未显现威胁迹象,使大家放下心来。
但仍对这神秘石像是何来历充满疑问,决定进一步探讨其背景及可能存在的连接。
(此段已尽量改动原文表达和结构)
### 改写后的内容
林宇蹲下身子,轻轻触摸着石像的表面,不知为何,他刚一接触石像,我的心就猛地一紧。
大概是上次见到这些石像时的情景太过惊悚。
“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林宇说道,“可能是相似的工艺、技术,甚至是相同的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
我不禁怀疑道,“从东海岸到中国西南部,超过两千公里的距离。
这种传承也未免太远了吧?”
苏妍却微微摇了摇头,“不算远,可能不仅是一样的文化传承,甚至有可能是同一拨人。”
这句话让我和林宇都惊讶不已。
古代跨这么远的地方传递一种文化的难度已然很大,如今她说的竟可能是同一批人,简直匪夷所思。
当我们继续讨论眼前的石像时,旁边的玛丽突然打断:“你们之前见过这种石像吗?我怎么觉得你们好像在瞒着什么?”
林宇不自然地看了一眼,然后低头不语。
我赶紧解释:“干我们这一行的人见多了各种古董古物,遇到类似的东西很正常。”
玛丽似乎仍然将信将疑,但并未多说什么。
我悄悄问苏妍:“这东西没什么危险吧?”
她摇了摇头,“这个和我们上次见到的不一样。”
我急忙追问有哪些不同,苏妍指给我们看:“海岛上的那些石像在背部开有窍孔,而这尊石像只有头顶和肚脐有开口。”
我和林宇急切询问更多的细节。
苏妍说:“不过,这里的纹路也存在问题——周围有些奇特的雕花,很像是西周时期的司南纹。”
“司南纹是什么?”
我问道。
苏妍解释说这是古人为了记录信息所用,可以随时间和其他条件的变化动态显示信息。
听完她的解释,林宇感叹道:“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