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杨军把要去李重民校长家的事告诉了苏萍。
苏萍也没问杨军去李校长家的原因,只是提醒杨军说:
“孩子,李校长是个很严肃,很认真,很讲党性的高级干部,是从黑土地上枪林弹雨中打拼出来的共和国开国少将。他反对说假话、说空话,拉帮结派,搞不正之风。因此,你去见李校长,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该讲的讲,不该讲的就别讲。
以勉给李校长留下不好的印象”。
苏萍的一番话,是从侧面询问杨军去李校长家的原因。
杨军是个聪明人,他明白苏妈妈的意思,笑着对苏萍说:
“苏妈妈,不是我非要去看望李校长,也不是去李校长家拉关系,搞不正之风,是我们农7师的师长孙启明委托我把一封很重要的信,亲自交到李校长的手里”。
苏萍听了杨军的话,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邵慧澜和大姨收拾完碗筷后,从厨房里走了出来,听了杨军和苏萍的话。
嚷嚷着也要和杨军去李校长家,苏萍严肃的向邵慧澜说道:
“慧澜,杨军去李校长家是有重要的事,你就别添乱了,跟阿姨在家等着杨军,一会儿他回来后。阿姨有事和你们谈”。
邵慧澜冲杨军做了个鬼脸,调侃杨军说:
“杨军,学会走上层路线了”!
新海湖干部管理学校的校长李重民是位仪表堂堂的中年汉子。身材高大,既有军人的威武,又有读书人的睿智和修养。他15岁就跟着跟着东北抗联领导人赵尚志,周保中参加抗联,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坚持抗战14年?
四野的部队进关后,李重民留在了东北,任合江省军区司令员,在东北剿匪。五六年从合江省军区司令员的位置上转移到了地方,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政治部副主任。后任八一农垦大学的校长,再后来又任新海湖干部管理学校的校长。
李重民作风硬朗,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有极好的口碑。
杨军见到李重民时,李重民刚在学校里接待完教育部工作组回到家中。
当杨军做完自我介绍后,李重民仔细打量了杨军一番,握着杨军的手,声音洪亮的说:
你就是杨军啊,我听说过你,听说你在伊春山上,用双手就把一头熊瞎子给打死了,你的手有多大的力量?当年我们抗联队伍在吉林省梅河口碰到一熊瞎子,十几个抗联战士又是用枪打,又是用刀砍,才把一头熊瞎子给打死。你一个人用手掌就把熊瞎子给打死了,我一直以为是人们编的个故事,我也想见见你,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基本上都在八月农大办公,因此抽不出时间来见你。今天你来了,正好咱们好好聊聊”。
李重民这个抗联老战士很健谈,一上来就没怎么给杨军说话的机会。
等李重民停下来,给杨军倒水的间隙。杨军才逮着说话的机会,
“校长,没有你夸奖的那么严重,知青们的传言有点夸大,那个熊瞎孑之前已被我打了十几拳。把它打蒙了,最后我在它的头上给了它致命的一掌,这头熊瞎子才倒在地上,那也是我的运气好,这头熊瞎子不经揍,我才侥幸把熊瞎子给打死了”!
李重民把杨军的让到沙发上坐下,说:
“那可不是碰运气的事,没有过硬的功夫,没有超强的实力。绝不可能把熊瞎子打死,我们干部学校有你这样的青年才俊,那我们干部学校的名声就大了。对了,杨军,你来找我有什么事”?
杨军听了李重民的话。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孙启民信,递到李重民的手里说:
“李校长,这是我来干部学校,我们农七师的师长孙启民让我转交给你的。他说,你看了信。就知道了”。
李重民接过信来,从桌子上拿起了老花镜,仔细的看了起来,不大的功夫,李重民就把信看完了。
看完信后,李重明严肃对杨军说:
“你们师的情况这么严重。王实秋做了那么多违法乱纪的事,孙启民为什么不直接向上级反映,非要走我这儿的程序呢?我们干部学校和你们农垦师一个级别,只发生横向关系。无权干涉你们的工作”。
杨军看了看李重民说:
“李校长,我临来明山时,我们师长嘱咐我说,我们农7师的情况复杂,现在王实秋把持了农七师的党政大权。对和他有不同意见的干部借口政治运动,轻者隔离审查,进五七干校,重者直接送进监狱,我们师长被免职以后,现在只挂着党委书记这一空职,估计他的行动现在也被监视”。
李重民迟疑了一会儿,从桌子上拿起一小布袋烟叶,娴熟的卷了一个大喇叭烟筒,装上烟叶后,点着火,重重的吸了一口。然后把手中的大喇叭向杨军递过去,问杨军:
“你抽吗”?
杨军摆了摆手说:
“校长,我不抽烟!,况且我也抽不了你这么烈的烟”!
李重民不好意思的笑了,又卷了一根,独自抽了起来。李重民的烟抽的很猛,一只大喇叭筒,没有几口就变成了黑色的大烟圈儿,喷在了屋里。
他把抽剩下的烟屁股按熄在烟灰缸里,这才对杨军说:
“我早就知道孙启民不是王实秋的对手,启民这个人工作有能力,但人老实,做事讲原则。而那个王实秋就不一样了,他工于心计,爱玩阴的,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靠阴谋诡计上去了,把踏踏实实工作的孙启明被整了下来。王实秋现在上面有人替他说话,要整倒他确实有点儿难,不过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可以让农垦部查王实秋的作风问题,查他的经济问题,从这两个方面寻找突破口。这样,王实秋就会原形毕露。我和王实秋共事的时间不长,当年他和孙启民带领27连,就在我任司令员合松江省垦荒,孙启民当时任27连的连长,王实秋当时任27连的指导员,他和孙启民两个人搭档,从连干到营,从营干到团,最后一直干到师。磕磕绊绊十几年。孙启民还是被王实秋给捣鼓下去了。王实秋这个人很阴,会揣摩领导的心思,在政治上会跟风,他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爱情。娶了一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因此很受某些领导的赏识。虽然王实秋的业务不扎实精通,最后还是走上了新的领导岗位。不过王实秋也有他的软肋,他这个人很贪,对国家的财产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六五年任农三团政治部主任。他伙同三团的财务科长,把国家补贴给三团退伍军人安置费窃为己有,事情败露后,王思秋上面有人说话,把罪责全部推给了那位倒霉的财务科长,结果财务科长被一撸到底,最后被下放到了北大荒最艰苦的地区二道河军马场养马去了。王实秋这个家伙的生活作风也很糜烂,它表面一本正经,不苟言笑,一身打了补丁的旧军装常年不离身,身上常带着三样东西,笔记本、钢笔和毛主席语录。走到那里口号不离嘴,暗地里却干了不少违法乱纪的事。
农三师有好几位女知青,被他长期霸占着,他的那个农村小脚妻子和他只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也就是他的个摆设,是他传宗接代的工具”。
李重民作为生产建设兵团的高级干部,这还是第一次坐在这儿和一个基层干部促膝长谈。之所以谈的这么多这么细,他有他的考虑。农七师的师长孙启民在危难的时刻给他来信,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孙启民度过这个难关。
现在孙启名来信求他,向有关部门领导反映农7师的问题,他不能不管。
刚才看完孙启民写给他的信,他已经想好了,过几天去北京开会,他准备找一下农垦部的有关领导,向农垦部的领导反映农7师的问题。
把孙启民的信交上去。另外,孙启民在信中也提到了这个送信的知青杨军。
孙启民的意思是,农7师需要杨军这样有胆识、作风正派、敢于担当的青年干部,希望杨军在干部学校毕业后,李重民还把他分配回农7师并委以重任。
别的能力没有,这个能力李仲民还是有的。
干部学校的学生毕业以后往哪儿分配?干部学校就能做主,校长李重民就能做主。
想到这儿,孙启民和蔼的和杨军说:
“杨军,孙师长的信我会慎重考虑的,你们农7师的问题,我也会向有关部门反映的。我知道你现在是干部学校53班的班长。还是53班的党总支书记,你是管干部的干部,平时一定要以身作则,起个好的带头作用,争取把53班打造成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等你干部学校毕业以后,我准备还让你回农7师工作。这也是孙启民师长的建议。凭你的智慧和胆识,就能有效的抵制王实秋等人的犯罪活动。
杨军很感谢李重民校长作为一位党的高级干部,如此平易近人的和他这样一个小知青谈问题。
他站起身来激动的对李重民说:
“老校长,你放心,我一定在干部学校读书期间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在干部学校起到标杆带头作用,向农7师向新海湖干部学校交个满意的答卷”。
李重民拍了拍杨军的肩,满意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