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啥不行的?陈奕凡央求完她,赵小英第二天早上,就托人进城买东西。
买了上好的新娘、新郎的衣服鞋袜,绣着鸳鸯戏水红盖头,大红的喜烛,新郎官带的大红花……
家具也按照新婚的准备,买了新婚小夫妻样式的炕柜、碗柜、地柜、衣橱、衣架、搪瓷盆,茶具、餐具……
反正,就可着陈奕凡的心情来,就当他们俩没出牛尾巴沟,中间没有进京这一段,就当是俩人认识的那年,没有敌军屠村,他们第二年就在牛尾巴结婚那样的操办。
陈奕凡想起来什么,赵小英就托人买什么。就连新被褥,都买了鸳鸯戏水的,毛巾枕巾也是吉祥的花样。
山上新房的屋里烘干了,炕也干透了。山上的工人放了四天的假,五月初三、初四、初五、初六这四天,流放犯人只有五月初五这一天的假期。
陈奕凡和赵小英商量过以后,他五月初三晚上回来住,初四早上起早,骑马驮着赵小英上山,把赵小英送进新房,下午下了工,再和她入洞房。
赵小英没意见,反正就是想哄陈奕凡开心,他咋说就咋办。于是初三晚上,陈奕凡下工回来,还是住在了山下的家里,初四早上再上山。
山下,赵小英给卫婶子留了一年的钱、粮,供养卫婶子。
初三晚上,陈奕凡还是吃了两顿肉,赵小英笑话他:“奕凡哥哥,你不说明晚洞房花烛夜吗?那你今晚还来两次?”
陈奕凡辩解:“我先演习一下,今晚不算,明晚哥哥再好好的收拾你。媳妇儿,以后,就把老大扔老翰林那儿,就咱俩一起过,好不好?
就当咱俩是新婚,一个孩子都没有,你就只喜欢我一个人,只爱我一个人好不好?”
陈奕凡的眼泪,流了赵小英满胸口。唠嗑就唠嗑呗,这咋又哭上了呢?眼瞅三十岁的人了,哭啥呀?
人活着,没病没痛的,不比啥都强吗?还有啥不知足的?哭个啥劲儿啊?
初四早上,赵小英起了一个大早,王大伟媳妇起早就来给赵小英梳妆来了。
赵小英自己穿好了衣服、鞋子。王大伟媳妇来给赵小英编结婚发饰。赵小英拿出来了一套全套的银饰发饰。
王大伟媳妇跟陈奕凡说:“不能你一个人一匹马就把我妹子接上山上了,你先走吧,我们得去送亲。
中午你别去食堂吃饭了,叫上你要好的朋友,回家吃。我不仅把你媳妇给送山上去,还送你两桌席面!你先走吧!”
就这样,陈奕凡早上一个人骑马先走了。没过一会儿,王大伟派人赶着两辆挂着红花的带棚的马车,就送赵小英等人上山了。
后面还跟着两辆马车,这两辆里面,拉着的是桌椅板凳,米粮酒肉菜肴……
卫婶子没上山,她自己说的:“我一辈子没孩子,又死了老头,不算全乎人,这种喜事,我不参加。”
王大伟两口子,上山以后让赵小英蒙着盖头,做在炕上的被服喜垫上‘坐福’。
王大伟两口子,分派人帮忙布置新房,炒菜做饭。王大伟跟林场的主事,跟陈奕凡请了半天假。
陈奕凡中午下工以后,就不用上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