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琉璃瓦在阳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映照着郑逸专注的神情。
他缓缓扫视着殿内的每一位官员,目光如炬,仿佛能洞悉他们心中的每一丝想法。
他回忆着新制度推行以来的种种细节,从最初的质疑到如今的接受,每一步都浸透着他的心血。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夹杂着朝臣们低低的议论声,交织成一曲特殊的旋律,这旋律不再是之前的质疑和反对,而是带着对未来的期许和思考。
郑逸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笑容,他清了清嗓子,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诸位大人,新的人才选拔制度运行至今,已初见成效,但仍有不完善之处,臣以为,应增设……”他侃侃而谈,将早已深思熟虑的补充细则娓娓道来。
高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原本平静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惊喜之色。
他仔细聆听着郑逸的每一句话,目光中充满了赞许和欣赏。
他频频点头,手中的玉扳指也不自觉地轻轻转动,那是他内心激动的表现。
待郑逸说完,他迫不及待地开口道:“郑爱卿所言极是!此举甚妙!朕心甚慰!”他的声音洪亮,带着无法掩饰的喜悦,仿佛看到了大唐未来的希望。
郑逸感受到高皇帝的认可,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
他挺直了脊梁,目光坚定地看着前方,神采飞扬,仿佛沐浴在金色的光芒之中。
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大唐未来的责任。
他看向站在不远处的夏婉,继续说道:“为确保新制度的长远发展,臣建议……”他再次提出了一些关于人才培养和考核方面的补充措施。
高皇帝听后,连连称赞,大臣们也纷纷点头称是。
整个朝堂,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气氛。
郑逸感受着这份认可,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那便……”高皇帝正要拍板定案,却被一声突兀的咳嗽声打断。
这咳嗽声,干涩而刺耳,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挑衅,在这和谐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突兀。
郑逸不由自主地皱了皱眉,目光循着声音的方向望去。
那咳嗽声过后,一位身着墨绿色官袍的老者,颤颤巍巍地从队列中走了出来。
他正是魏保守,脸上的皱纹如老树盘根般纠结,两道花白的眉毛拧成一团,目光中充满了不甘和愤懑。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似乎在极力压制着心中的怒火。
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此刻涨成了猪肝色,嘴唇紧抿成一条线,仿佛在极力忍耐着什么,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将满腔的不满都化为一声无奈的叹息。
郑逸只是淡淡地瞥了他一眼,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他似乎早已预料到会有这一出,并没有丝毫的慌张,依旧是那副风轻云淡的模样,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他身姿挺拔,站在朝堂之上,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给人一种坚不可摧的感觉。
他目光平和,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慑力,让原本还想出言反对的官员们,都纷纷闭上了嘴,选择了沉默。
朝堂之上,郑逸已然成为了焦点,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牵动着所有人的神经。
他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的闲散王子,而是一位掌握着朝堂命脉,引领大唐走向变革的舵手。
而在朝堂的另一侧,夏婉正痴痴地望着郑逸,她的她那双明媚动人的眸子,仿佛盛满了星光,闪烁着温柔的光芒,紧紧地追随着郑逸的身影。
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甜蜜的笑容,如同春风拂过大地,温暖而美好。
她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袖,掌心微微出汗,那是她内心激动和紧张的表现。
郑逸似有所感,转头看向夏婉。
当他的目光与夏婉的目光交汇时,他的心头微微一颤,脸颊上泛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
他赶紧收回目光,假装镇定地咳嗽了一声,掩饰着内心的羞涩。
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暧昧的气息,仿佛有无数的粉红泡泡在空中飞舞,周围的一切都变得虚幻而美好。
他们之间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便能传递彼此的心意。
这种心有灵犀的感觉,让他们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和牢固。
就在这时,高皇帝再次开口,打破了这短暂的宁静:“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异议,那便——”他的话音还未落,却见殿外匆匆跑进来一个内侍,面色慌张,气喘吁吁,手中还拿着一份急报,似乎预示着什么不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
内侍跌跌撞撞地跑到高皇帝面前,带着哭腔说道:“皇上,出事了……”
朝堂之上,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官员们肃穆的脸上,却也映照出他们眼中难掩的钦佩。
新制度下选拔出的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各自的岗位上展现出惊人的才能。
他们的奏报,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提出的策略和措施,无不切中时弊,让在场的官员们啧啧称奇。
早朝时,赞扬新制度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官员在私下里窃窃私语,感慨郑逸的远见卓识,仿佛这新制度能给大唐带来全新的希望。
郑逸立于朝堂中央,目光扫过一张张因惊喜和赞赏而变得神采奕奕的脸庞,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由衷的欣慰。
那是历经艰辛后的释然,是看到自己努力成果的满足。
他感觉到胸腔中涌动着一股强烈的自豪感,那是他为大唐,为这个时代所做出的贡献,他的内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喜悦。
阳光暖暖地照在他身上,将他周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他的身影显得愈发高大挺拔。
然而,在这片欣欣向荣的表象下,却暗藏着一股汹涌的暗流。
郑逸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些保守官员眼中闪烁的不甘和阴霾。
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时而交头接耳,时而露出阴险的笑容。
郑逸知道,这并非是真正的臣服,而是在伺机而动,寻找新制度的破绽,试图以此来推翻他的努力。
他眼神一凛,原本柔和的目光变得犀利起来,如同出鞘的利剑般锋芒毕露。
他挺直了脊梁,紧紧地握住了自己的拳头,仿佛在握紧自己心中的信念,决定主动出击,绝不给他们任何可乘之机。
他相信,邪不压正,他必将守护他所建立的这一切。
那些保守官员则更加小心谨慎起来,他们在私下里频繁走动,如同鬼魅般穿梭于阴暗的角落。
他们低声密语,眉头紧锁,他们的身影在阴影中时隐时现,仿佛一群伺机而动的野兽,随时准备扑向猎物。
朝堂上,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空气仿佛也变得凝滞起来,让人喘不过气。
郑逸目光如炬,他深知自己正面临着一场潜在的风暴。
然而,他脸上并未露出丝毫畏惧的神情,嘴角反而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他缓缓地抬起头,看向大殿之外,喃喃自语道:“看来,有些人,坐不住了……”
郑逸嘴角噙着一抹淡然的笑,眼底却闪烁着锐利的光芒。
他早已料到这些保守派不会轻易罢休,那些所谓的“漏洞”,在他看来,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他轻咳一声,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道:“诸位大人所言甚是,但此处的解读,似乎有些偏差。”他语气平缓,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如同潺潺流水,看似柔和,实则蕴藏着惊人的力量。
他缓缓踱步至殿中央,指着奏章上的一处细微之处,目光精准,如同鹰隼般锐利。
“此处的‘或有’,并非绝对,而是指在特定情况下……诸位可曾理解?”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如同晨钟暮鼓般,敲击在众人的心头。
随着郑逸深入浅出的解释,那些原本还洋洋得意的保守官员们,脸上逐渐露出了惊愕的神色,原本紧绷的嘴角也逐渐松弛下来。
他们面面相觑,他们原以为找到了新制度的破绽,却没想到在郑逸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如同纸糊的一般。
郑逸微微一笑,眼底闪过一丝戏谑。
“看来,诸位大人还是得多加研习才是。”他轻描淡写地结束了这场“漏洞”的讨论,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一般。
他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一种自信和从容,让原本还心存侥幸的保守派们,彻底失去了反驳的底气,只得悻悻地退回原位。
早朝结束后,郑逸的脚步略显匆忙。
他步履稳健,衣袍在风中轻轻飘动,在阳光下,显得愈发挺拔。
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回府邸,而是朝着书房走去,他心中的那份忧虑感并没有因为早朝上的胜利而有所减退。
回到书房,郑逸挥退了所有侍从,独自一人坐在宽大的书桌前。
书桌上摆放着笔墨纸砚,还有一些零星的奏折。
他伸手轻轻摩挲着桌面上光滑的木质纹理,感受着指尖传来的细腻触感。
窗外,风声夹杂着树叶的沙沙声,在安静的书房中显得格外清晰。
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新制度的成功推行,的确为大唐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同时也意味着,它可能已经引起了某些潜藏势力的觊觎……
郑逸的指尖,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笃笃”的声响,在这安静的书房里,显得格外刺耳。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