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点了点头,西伯利亚实在是太大了,毛熊人兵力太多,而汉军的兵力太少。
要是毛熊人被逼急了,分开来逃跑的话,汉军这点兵力很难将他们全部抓回来。
而且自己这边兵力太分散的话也有很大的风险,一来可能会在西伯利亚平原上迷路,二来有可能会遭遇不测,比如说被敌人埋伏等。
毕竟相较于汉军而言,毛熊人进入西伯利亚已经有300多年了,他们对这里的地形无疑是更熟悉的。
一旦让毛熊人借助地形埋伏汉军的战术成功的话,那对汉军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所以左宗棠自己的参谋长的劝说之下,选择暂缓追击,放任毛熊人进入叶卡捷琳堡。
“毛熊人之前忙着逃跑,叶卡捷琳堡就是他们的希望,不进入叶卡捷琳堡的话,他们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到时候反而会变得更加疯狂,更加危险!”
“我们让他们顺利的进入叶卡捷琳堡,等于是给了他们一些希望,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跑散,而是会一股脑的全部钻入这个城市!”
听到左宗棠的话,白起很认可的点了点头。
左宗棠的主力现在大部分都在南边,被他带到北边来参加会战的只有2万多人。
而这支汉军中的主力是白起从漠北带出来的,足足有五万人。
相较于连番激战的左宗棠部而言,白起他们一路上主要任务只是驱赶被毛熊人赶到远东来的哥萨克骑兵而已。
而这群哥萨克骑兵显然是欺软怕硬的存在,他们打劫那些手无寸铁的牧民和百姓的话,那他们很擅长。
可是让他们去跟汉军的主力部队硬碰硬,这种事情他们显然不会去尝试的。
因为有胆量这么做的人,早就已经惨死在了汉军的枪口之下了!
于是,白起带着自己的军队,很顺利的就完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将逃到远东去的哥萨克骑兵,一路驱赶回了毛熊本土。
此时,因为毛熊人派过来对付这群哥萨克的顿河军团已经被汉军给拖住了,所以这群哥萨克可以很顺利的冲破毛熊人的封锁和拦截,翻越乌拉尔山脉,重新回到了毛熊的东欧核心区域,去威胁毛熊人的统治了!
哥萨克纪律很差,喜欢杀人放火,抢劫东西。
他们虽然不足以推翻毛熊人的统治,但是他们在毛熊的核心区域内到处放火打劫,烧杀抢掠,这肯定会给毛熊带来巨大的破坏和损失。
那些遭到抢劫的百姓们,一旦过不下去,就极有可能揭竿而起,要么加入哥萨克的抢劫大军,要么就地起义,竖起反旗,举兵造反!
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对于毛熊人而言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毕竟,对付一群流窜作业的哥萨克就已经够让他们感到头疼的了,要是又来一群活不下去,举兵造反的农民起义的话,那他们就更加头疼了。
因为那个时候,他们必须要分出人手去剿灭这些起义军。
可如果他们被分散了兵力的话,那么想要将哥萨克剿灭就更难了。
放任哥萨克在他们境内肆虐一天,被荼毒的百姓就越多,到时候活不下去,起兵造反的农民起义也会更多。
而各地都遭到了破坏,到处都在起义,毛熊人就很难从这些地方收到税,政府的税收减少的话,他们本来就濒临崩溃的财政体系,就更加维持不下去了。
到时候,毛熊人极有可能因为哥萨克的流窜的崩溃!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曾经正是上演过,大明王朝末期的时候,虽然后金在关外的活动很频繁,对大明的边疆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但是,真正导致大明亡国的,却是他们国内的农民起义。
李自成,张献忠,高迎祥等流寇,在长达十几年的流窜作战中,将天朝的北方打的一片狼藉。
要剿灭流寇需要花钱去组建军队围剿他们,而这需要花钱,钱来自于税收,于是朝廷选择加税。
加税让更多的百姓过不下去,加上流寇的裹挟,农民军所到之处,当地的百姓几乎农民军和官军被洗劫一空,活不下去的他们只能被迫加入农民军,跟着一起作乱。
结果官军虽然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但是农民军的规模却越打越大。
本来就内忧外患,已经岌岌可危,眼看着就要支撑不住的大明朝,受此影响,迅速的以更快的速度崩溃着,终于在1644年被农民军给灭掉了!
而农民军灭掉大明之后,因为自己内部打成了一锅粥,遍地饿殍,满目疮痍,所以在跟清军的作战中被打的满地找牙,很快就丢了政权。
结果大明虽然不是亡于清军之手,但是最后的好处却都被清廷拿走了系!
天朝的历史很漫长,漫长的历史给他们提供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可以从过去的历史中借鉴和总结经验教训,并且用这些东西来对付敌人!
而此时,驱逐哥萨克人,让他们去毛熊境内作乱,这一招其实就相当于在大明的境内扶持一支农民军,让大明的实力加速消耗,从而方便汉军入关!
如果毛熊人自己崩溃的话,那到时候汉军带着大军翻越乌拉尔山脉,进攻毛熊的核心领土的时候,遇到的抵抗肯定会减弱,他们的军事行动会变得更加顺利。。
所以,对于汉军而言,他们很乐于将这群不安分的哥萨克赶回去。
甚至为了帮助哥萨克给毛熊制造更大的破坏,他们还愿意跟哥萨克建立一定的联系。
把汉军这边淘汰下来的武器什么的,卖给哥萨克一些,顺便换走他们从毛熊人手中抢走的黄金和其他财宝!
反正他们抢走了这些钱肯定是要花的,而武器装备作为哥萨克的刚需物资,是肯定要花钱买的。
让其他人赚这笔钱,还不如让天朝自己赚。
更何况,当年毛熊从天朝手中抢夺的财富,到现在还没追讨回来呢,借哥萨克之手,收他们一点利息什么的,这很合理!
“既然如此的话,那我们也不着急进军了。”
“皇帝陛下给我们的任务是在中亚这里打到里海,北边的西伯利亚要打到鄂毕河,我们现在已经超额的完成了任务了,继续当西边打的话,我们的后勤补给线拉的太长了,就算是有卡车负责运输,也成本也太高了!”
无论是从西北还是漠北,到鄂木斯克的距离都非常远,如果从京城和首都长安这两个重要的物资中转站来算的话,他们此时的补给线的长度已经超过了4500公里。
这种长度除非修了铁路,通过火车运输,否则的话,使用其他任何交通工具,都很难抵达。
这种距离如果是在古代的话,靠着人力畜力是绝对不可能抵达的,可能还没走到一半,后勤部队运输的物资就被自己消耗一空了。
汉军眼下是凭借着汽车携带物资,这才勉强抵达这里的。
但是随着距离越来越长,这些卡车要跨越这么漫长的距离,自身所需要的燃料会越来越多。
这导致他们不得不将降低物资的运输数量,替换成大量的燃油,否则的话,卡车走到一半,路上就没油了。
而且,卡车并不是来了就算完事了,他们来了之后把物资卸下来,自己还要返程,这一来一去总里程就超过了9000公里了。
考虑到目前的卡车的发动机节油技术远不如后世,加上他们都是满载前行的,所以油耗居高不下,每百公里耗油大约在40升左右,9000公里跑下来,至少需要消耗三四吨燃油。
这不仅对燃油是极大的消耗,而且也会极大的占用卡车上携带物资的空间,所以这个距离越长,运输效率就越低。
而毛熊实在是太大了,眼下他们所处的叶卡捷琳堡,距离毛熊的首都莫思科足足还有1500多公里。
这么漫长的距离,对于后勤而言显然是更大的挑战。
二战时期第三帝国即便是有铁路和公路的运输便利,却依旧被自己漫长的后勤补给拖垮了,汉军跨越五六千公里的距离,强行开战,被拖垮的概率显然会更大。
尤其是越接近毛熊的核心地区的时候,他们遇到毛熊的阻力也会变得越大,到时候作战消耗的武器弹药和各种物资肯定会大幅上涨,这会加倍放大他们后勤的压力!
所以在汉军的作战计划中,他们并没有打算一下子就灭掉毛熊。
他们准备采用三步走战略,通过步步蚕食、稳扎稳打的办法来对付毛熊。
这三步走战略中,第一步要先把毛熊从远东驱赶走,然后第二步在中亚和西伯利亚击败毛熊。
这样的话,他们就能占据毛熊之前在中亚和西伯利亚修建的那些城市,以这些城市为中转站和桥头堡,从本土向这里运输大量的物资,囤积起来,为第三步出兵向西,继续进攻毛熊本土做准备。
作为西伯利亚地区的一座要塞,叶卡捷琳堡显然非常适合充当这个进攻毛熊的桥头堡。
所以,白起和左宗棠商量了一番之后,一致决定,围而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