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乾元八年九月初三。
辰时。
神京城。
紫宸殿。
朝会处理了国内之事,乾元帝扫视群臣,最终目光落在兵部尚书韩庚身上:“各地北上支援兵马,已有多少?”
鞑子以往数万兵马南下,整个大宁北方都会陷入紧张之中,整个大宁都会陷入战争阴云笼罩之内。
何况鞑子三十万骑兵南下,这是大宁立国以来,鞑子第二次如此大规模南下。
大宁能不能守住北方?
这是一个未知数。
一旦大同失守,三十万鞑子骑兵,大宁将无力抵御,鞑子可以一路长驱直入,陈兵神京城下。
到时候,就是大宁危亡旦夕之间。
何况,辽东的契丹,也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鞑子南下中原,而无动于衷。
所以,大宁能不能守住大同至关重要。
自从三月二月鞑子聚兵,到现在九月初,已经大半年时间,大宁调集各路兵马,汇聚北疆的数量,已经足足四十万!
加上北疆九镇兵马三十余万,接近八十万。
这是一个庞大数字,耗损钱粮更是无数。
要不是当初贾玓灭了西夏,获得的财富之庞大,朝廷面对的可就不是北疆军事压力,而是国库空虚的压力。军饷,都未必能够发放。
这些兵马,还是不够!
以往数万鞑子南下,大宁都要调遣兵马数十万。尚且,只能勉强据城而守,无力出城作战。
“陛下。”
兵部尚书韩庚出班:“尚有兵马调动,但是各地驻军,还要维持当地安全,臣建议,调动各镇节度使兵马北上。”
各镇节度使兵马,总计三十余万,最强大的平卢节度使,兵马足足十万!
这些节度使,本是为朝廷养兵,最后成了节度使的私兵。
就是因为手握兵权,所以野心膨胀。
“陛下。”
督察院左都御史孙恩出班:“韩大人此乃误国之言也,现在大同经历几次大战,依旧坚如磐石,大宁调动了四十万兵马,并非无兵可用。现在无需调动节度使兵马...”
节度使狼子野心,已经成为大宁内部心腹之患。
犹如分封诸侯一般,现在拥兵自重。
现在大宁外部面临军事压力,这些节度使几乎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地步,一旦鞑子攻破大同,这些节度使未必就会守卫大宁!
到时候,只会带来更大的灾难。
不仅节度使不能调动,驻扎节度使周边的兵马,也不可调动。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韩庚面色不动,而是陈述自己的观点:“现在大宁已经征调各地兵马,节度使兵马,已经是最后可以调动的力量。”
乾元帝面色莫名。
一直以来,乾元帝都在积极部署,为整顿吏治而努力。
然而,一切都在准备之中的时候,鞑子结束内战,联合南下...三十万骑兵,让整个大宁震动。
朝廷的精力,只能放在北疆兵事上,哪里还有精力,整顿吏治?
“陛下。”
孙恩继续奏事:“兵马再多,也仅仅可以守城。大宁兵马以步卒为主,根本无法于野战之中正面与鞑子交锋,所以,征调各地兵马,协助大同守城即可。否则兵马数量太多,城池无法安放,不仅劳民伤财,也是毫无用处。”
“毫无用处?”
五军都督府右都督沈熥冷笑:“步卒如何无用,也要比某些人那张嘴强!”
文武相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当大宁立国之后,无论是为了治理天下,还是抑制兵权膨胀的武将,大宁历代皇帝,都在积极削弱将令的兵权。
这无疑给了文臣机会,所以文臣逐渐渗透兵部,五军都督府。
这无疑引起了以武将为主的勋贵的不满,一直都在积极的反击文臣的打压。但是,武将始终被文臣压制。
直到贾玓兰州灭掉鞑子三万骑兵开始,再到贾玓灭掉西夏,收复哈密与青海,武将开疆拓土的威望,硬生生让武官,从被压制,到了隐约压制文臣的趋势。
现在,沈熥对孙恩的驳斥,就是文武之争的缘故。
乾元帝眉头微微一皱:“朕只要守住大同之法,而不是听你们争吵。诸卿,现在除了调动节度使兵马之外,还有什么策略?”
群臣缄默。
大宁可用之兵,几乎已经征调。
且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吃空饷的名额,所谓四十万,实际上也就是二十来万,已经是极其理想的数字。
北疆没有吃空饷?
有!
就是因为吃空饷,九边驻军数量严重被虚化,所以导致,明面上三万兵马,实际上只有一半,甚至更少。
所以,北疆防守压力极大。
现在北疆聚集兵马八十余万,实际上能有三四十万,已经是了不起。
乾元帝也是极为清楚这一点。
吏治整顿,势在必行!
解决鞑子南下之事,必须要行动。
贾玓灭了西夏,乾元帝趁势整顿田耕制度,这次...乾元帝对贾玓期待很大。
“报!”
殿外,镇殿将军忽然出现在殿外:“陛下,兵部值守主事,送来一封捷报。”
“捷报?!”
乾元帝顿时心中一颤,随后脸色有些激动:“呈上来!”
朝中文武,纷纷看向镇殿将军。
捷报?
从何而来?
贾玓六月出征,五万骑兵北上大同,之后越过长城,就没有了消息。
直到现在,不少人都在猜测,贾玓遭遇了鞑子大规模骑兵的进攻,说不定已经兵败。就是因为失去了踪迹,没有了消息,所以会有无数种可能出现。
夏守忠匆匆下了御阶,接过捷报匆匆返回。
现在朝堂之上,氛围很怪,已经分辨不清忠奸。
现在大宁就需要一场大胜,一则威慑四夷,二则壮大君权权威,三则威慑大宁境内宵小。
这一封捷报,来的太及时了。
乾元帝快速的拆开捷报,匆匆看了一遍,脸上流露震惊之色。
随后,乾元帝再次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逐渐浮现笑容,很是激动。
群臣偷偷看乾元帝的神情变化,从乾元帝的神情变化中,他们也有了几分猜测。
这一封捷报,让堂堂帝王,都为之失色,可见这封捷报,有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功劳。
“好!”
“好!”
“好哇!”
乾元帝接连说了三声好,朗声笑出声来:“传旨,各路兵马原路返回,驻防各地。”
群臣大惊。
这次调集天下兵马,耗损巨大。
这才刚刚兵马汇聚,皇帝陛下,就要下旨原路返回?
这一封捷报,究竟创造了何等大捷?
是谁创造的大捷?
这一瞬间,文武群臣猜测纷纷...脑海中,将大同守将、将军过滤一遍,将各路兵马想了一遍,沉思再沉思,似乎没有可以率兵与鞑子交锋,而创造大捷的将军。
似乎只有定安郡公、骑兵营提督、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贾玓,有出色的军事才能,且率领数万骑兵出塞...
乾元帝扫视群臣,这一刻有睥睨天下的气度:“定安郡公、骑兵营提督、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贾玓,于八月二十七日,大同城外三里,夜袭鞑子三十万大军。”
“斩首四万余,俘虏一万余,鞑子大败北窜!”
鞑子三十万兵马,被击溃了?
斩首四万余?
俘虏一万余?
“哗...”
满朝哗然!
这是无比辉煌的战绩!
这是无比辉煌的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