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处端见杨康离去,微微叹了口气,对着众师兄弟说道:“诸位师兄弟,杨康这孩子,其实本性不坏。
此次灭宋,他终究没有做出屠城这等天怒人怨之事,可见其心中还是存了几分善念。
而且如今他推行免税三年,将世家大族的田地分给百姓,又减少天下租税与利息,这些举措,实实在在都是善政啊。”
丘处机冷哼一声,面色依旧阴沉:“即便他有这些举措,也难掩其助金夺宋江山的罪孽。他以武力征伐,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这等伤痛,岂是区区几条政令就能弥补的?”
其实丘处机内心也不是完全不认可,只是丘处机觉得杨康是自己弟子,要是为祸天下,自己责任重大,自己有必要时时提醒这个弟子。
尤其是杨康没有认祖归宗,让丘处机觉得杨康是一个心思深沉的人,丘处机觉得这种人当了人主为天下万民之福。
丘处机还是认为天子当效仿宋天子一样,垂拱而治。
谭处端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师兄,我并非为他开脱。只是事已至此,杨康既已君临天下,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
若他真能如自己所言,大力推行这些善政,长久以往,或许真能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我们修行之人,所求不也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吗?”
马钰微微点头,神色凝重:“谭师弟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杨康此举,终究是坏了大义。百姓心中对他的仇恨与疑虑,非一朝一夕能够消除。若他不能妥善处理,这天下恐难有真正的太平。”
郝大通一脸愤懑,接口道:“不管怎样,他助金灭宋,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出身。即便他现在推行善政,也难保不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并非真心为百姓着想。”
谭处端无奈地笑了笑:“郝师弟,我们不妨暂且观望。杨康如今既然有此决心,或许真能做出一番成绩。若他能弥补之前的过错,让天下百姓受益,也算是他的造化。”
王处一皱眉道:“谭师弟,你太过乐观了。这天下人心复杂,杨康想要赢得民心,谈何容易。不过,既然他已走,我们也只能看他日后如何作为了。”
天顺元年十一月二十日
杨康派出使者,分别奔赴重阳宫与龙虎山。
使者身着华丽锦袍,神色庄重,抵达重阳宫时,一众全真教弟子皆齐聚殿前。
使者展开明黄色的诏书,高声宣读:“诏曰:朕闻全真教掌教马钰,德高望重,道心坚固,于教化世人、弘扬教义多有建树。
今册封马钰为两川和淮河以北宗教总领事,负责发放此等地区道、释两门度牒,总领宗教事务。
望卿秉持公正,恪尽职守,为天下宗教和谐、百姓安宁尽心竭力。钦此!”
马钰微微皱眉,心中五味杂陈。这突如其来的册封,看似荣耀非凡,却让他陷入两难之境。
马钰深知杨康此举,意在拉拢宗教势力,巩固其统治。
然而,自己身为全真教掌教,本就心系天下苍生,若拒绝,恐不利于日后与朝廷周旋,百姓或因此再受牵连;若接受,又觉与杨康助金夺宋之事难以撇清干系。
思索片刻,马钰上前接过诏书,缓缓说道:“陛下厚爱,马某定当不负所托,只望陛下亦能始终以天下苍生为念。”
与此同时,另一队使者也来到龙虎山。
使者宣读诏书,册封龙虎山掌教真人为嗣天师,统领南方各行省道教各派事务。
龙虎山掌教张真人同样神色凝重,他深知这一任命背后的深意。
完颜康此举,无疑是想将道教势力纳入掌控,以稳定南方局势。
但道教传承千年,向来以顺应自然、普度众生为己任,唐、五代、宋对于龙虎山也是多有册封。
这次册封算是正式定名,自古宗教传承就离不开皇权支持。
于是,他恭敬地接过诏书,说道:“陛下旨意,贫道自当遵从。但望陛下能行仁政,使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道教亦愿为太平盛世略尽绵力。”
消息传回宫中,杨康听闻两位掌教皆已接受册封,微微点头,面露满意之色。
杨康心想,历史上元世祖忽必烈定下宗教格局,今天在自己手里重演。
现在没有元世祖了,忽必烈不过是自己帐下一个员外郎,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自己才是掌控天下格局之人。
接着杨康又想到,忽必烈不过一个蒙古人,终究还是心胸狭隘,重用蕃僧,导致南宋六陵被盗,皇帝头骨被做成酒器,这等恶行实在令人发指。
相比之下,自己定要以史为鉴,绝不能重蹈覆辙。自己心怀天下,要建立的是一个各族和谐共处、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
杨康深知,赢得天下不易,守住天下、治理好天下更是难上加难。
宗教虽已在自己的布局下初步纳入掌控,但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他要让各宗教真正为百姓福祉服务,而非统治压迫人民的工具。
杨康决定,一方面要对宗教事务进行规范管理,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防止宗教势力过度膨胀,滋生腐败与恶行。
对于道、释两门,要鼓励他们传播积极向善的教义,引导百姓修身养性,维护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他要以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与忽必烈之流的不同。
杨康深思熟虑后,决定下旨给两浙行省官员以及绍兴知府。
杨康深知,妥善保护宋国皇帝陵寝,对于安抚南方百姓、重塑自身形象以及彰显对华夏文化传承的重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于是,一道诏书迅速拟定并传达下去。
诏书中明确要求两浙行省与绍兴知府务必通力合作,即刻着手筹措资金,以妥善保护宋国皇帝陵寝。
杨康在诏书中言辞恳切地强调,这些陵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象征,不容有丝毫亵渎与破坏。
杨康深知,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向天下昭示自己作为帝王的担当与胸怀。
谢道清,赵美人,还有贾宝林等这些来自宋国后宫妃嫔听闻杨康的举动后都是非常感动。
还有一些的宋国遗臣也是非常感动,宋国原礼部左侍郎李平安激动的跪地大哭。
宋国破灭后,李平安从大牢里面被放了出来,李平安掐死千雪,回到家中决定归隐山林,着书立说,不允许家族子弟出仕。
此刻,李平安对着儿子李显麟说:“去吧!去大都参加明年春闱。”
李显麟是原来宋朝举人,这次金国发布诏书认可原来宋国举人,金国举人和宋国举人都可以参加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