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金兵如狼似虎地冲上前,将清德郡主五花大绑,拖拽着带了下去。
清德郡主仍在拼命挣扎,嘴里骂骂咧咧,声音渐渐远去,却如重锤般敲在每个大宋人心上。
杨康稳了稳心神,目光再次扫视全场,高声宣布:“朕今日便接受大宋投降!从即日起,这天下皆归我大金版图!”
杨康的声音在凛冽寒风中传出老远,大宋官员们听着,心中皆是一沉,明白这意味着大宋的辉煌彻底成为过去。
“各级文官,朕会重新量才使用,只要你们诚心归附,为大金效力,朕自不会亏待。”
杨康目光扫过那些文官,有人面露犹豫,有人则暗自盘算着如何在新朝谋得更好的前程,贾似道眼中闪过一丝欣喜,仿佛已经看到自己在新朝堂上的荣华富贵。
“所有宋军,就地接受改编,往后皆是我大金的将士,当为我大金开疆拓土!”
此言一出,宋军士兵们面面相觑,不少人眼中满是不甘与挣扎,但在金兵的长枪利炮下,又不敢发出半点异议。
提到赵昀后宫妃嫔时,杨康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赵昀的后宫妃嫔,都收编入大都金国宫殿。”
从宋国后宫改入金国后宫算是最好结局了,其次是赏赐给有功将士为妾侍,最差就是入洗衣宛成为军妓。
“赵昀虽已死,念他曾为一国之君,就以皇帝礼仪归葬绍兴皇陵吧。”杨康的语气中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怜悯。
“至于大宋皇室,降为绍兴公,由谢道清选一个嗣子继承绍兴公爵位。”
杨康看向谢道清,眼神中带着不容抗拒的威严。
谢道清身子晃了晃,险些栽倒,她强撑着最后一丝尊严,缓缓说道:“陛下既已做出决定,本宫自会遵从,只望陛下莫要忘了今日对百姓的承诺。”
郑清之心中满是悲愤,却又无力反抗,只能暗自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年轻武将咬着牙,眼眶泛红,心中满是屈辱,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
荣王躲在官员身后,心中五味杂陈,庆幸自己不用再担惊受怕,却也为大宋的彻底覆灭感到悲哀。
而在不远处的营帐中,被绑着的清德郡主仍在破口大骂,发誓绝不屈服。
清德郡主的声音隐隐传来,为这场改朝换代的仪式添上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
杨康大步走进营帐,清德郡主正被绳索紧紧捆绑在椅子上,发丝凌乱,却依旧昂着头,眼中满是倔强与愤怒。
看到杨康进来,清德郡主啐了一口,骂道:“你这无耻之徒,霸占我大宋江山,今日就算身死,我也绝不放过你!”
杨康不怒反笑,拉过一把椅子坐德郡主面前,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她:“郡主,你倒是有几分骨气,朕很欣赏你的勇气,决定封你为赵美人。”
清德郡主听闻,脸上闪过一丝嫌恶,又啐了一口,骂道:“呸!谁稀罕你这污糟的封号,别拿你那腌臜的想法来玷污我,我就是死,也不会当你这侵略者的什么美人!”
清德郡主剧烈挣扎,绳索将她的手腕勒出一道道血痕,可她浑然不觉,一心只想挣脱束缚,给眼前这人狠狠一击。
杨康平静说道:“想想自己父母兄弟,那可是好大一个家族。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你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
杨康心想,这种皇室烈马,还是养在自己后宫为好,花不了几个钱,万一放出去策动叛乱就要花很多钱。
清德郡主听闻杨康的威胁,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入宫前父母的音容笑貌,那些温馨的过往如走马灯般在眼前闪烁。
清德郡主的眼眶瞬间红了,心中的愤怒与倔强在这一刻被无尽的担忧所取代。
想到父亲那日渐佝偻的背影,母亲温柔却饱含期望的眼神。
还有家中年幼的弟弟妹妹,清德郡主的身子开始微微颤抖,原本坚定的目光也出现了一丝动摇。
清德郡主深知,一旦杨康真的对家人下手,自己便是万死也难辞其咎。
沉默良久,清德郡主缓缓抬起头,眼中含泪,声音带着一丝哽咽和不甘:“好,我答应你……但我身为大宋郡主,就算委身于你,也得有个册封仪式。”
杨康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笑意,嘴角微微上扬,靠在椅背上,悠然说道:“行,只要你乖乖听话,一个册封仪式又算得了什么。”
杨康打量着清德郡主,像是在审视一件即将到手的猎物,“不过你可得记住,进了我的后宫,就得守我的规矩,若是再敢耍什么花样,朕可不会再手下留情。”
清德郡主咬着下唇,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强忍着心中的屈辱与愤怒,默默点头。
消息传来,众人先是一怔,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情。
郑清之原本紧锁的眉头缓缓松开,长舒一口气,“没想到这完颜康竟如此大度,赦免了刺杀他的清德郡主,如此一来,或许他真会善待我等。”
紧绷的身子也放松了些许,心中的担忧悄然散去几分。
年轻武将愣了愣神,随即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将手中的长枪靠在墙边,“原以为郡主此番必死无疑,他既然有此胸怀,说不定往后真能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
心中的那股敌意悄然淡去,对未来的恐惧也减轻了许多。
荣王原本慌乱的眼神逐渐安定下来,挺直了腰杆,脸上有了几分血色,“看来这新皇并非嗜杀之人,如此,我这日子也能安稳些。”
暗自庆幸自己当初的决定,想着往后或许能在新朝安稳度日。
贾似道眼中闪过一丝精明,嘴角微微上扬,“这完颜康果然有王者风范,看来我押对了宝。” 脑海中迅速盘算着如何在新朝更进一步,谋取更多的利益。
众人交头接耳,原本压抑的气氛渐渐缓和。那些原本打算以死明志的官员,此刻也犹豫起来。
而一直惶恐不安的官员们,脸上也多了几分安心的神色。
大家都觉得,也许这场改朝换代,不会像想象中那般充满血腥与残酷,未来似乎有了一丝曙光 。
不过选在大都和建康的留守官员对此意见很大,认为清德郡主这些敢于刺君的狂徒,必须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各部和御史言官都纷纷上书要求处置清德郡主,杨康对于这些并不理会。
留下两支舰队和三个军在此善后,带着剩余部队北返,开始班师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