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咱接着唠后汉的那些事儿。话说那北匈奴一个劲儿地求和,这可把公卿们给难住了,大家聚在一块儿,叽叽喳喳地讨论个不停,就是拿不出个主意来。这时候,司徒掾班彪站出来了,他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还帮光武帝起草了一份诏书,大概意思是:

“我听说孝宣皇帝以前告诫边疆的守尉说:‘匈奴这国家,狡猾得很,要是跟他们打交道能摸透他们的心思,那就能打退敌人;要是应对不好,可就被他们骗了。’现在北匈奴看到南单于归附了咱们,害怕咱们算计他们,所以才老来求和亲。还大老远地赶着牛马,来跟咱们做买卖,又派那些有名的王爷,送好多礼物来,这都是表面上装阔气,实际上是在糊弄咱们呢。我看他们送的礼越多,自己国内就越空虚;求和的次数越多,心里就越害怕。不过现在咱们既然还没帮南匈奴把北匈奴给灭了,也不好就跟北匈奴断了联系。按照羁縻的道理,也不能不搭理他们。我觉得可以稍微给他们点赏赐,跟他们送的礼物差不多就行,再明白地告诉他们以前呼韩邪和郅支的事儿。这回复的话,可得说得恰当,我现在写了个草稿,一块儿给皇上看看:‘单于啊,你没忘了汉朝的恩情,还想着以前的约定,想来和亲,这想法不错,我挺高兴的!以前匈奴老是乱糟糟的,呼韩邪和郅支互相看不顺眼,多亏了孝宣帝照顾,他们才都派了儿子来当人质,守着边疆。后来郅支这小子不听话,自己断了跟汉朝的关系;呼韩邪却忠心耿耿,忠孝的名声越来越大。等到汉朝把郅支给灭了,呼韩邪就保住了国家,子孙后代也接着当单于。现在南单于带着人来归附,说自己是呼韩邪的嫡长子,按道理应该当单于,可被人抢了位置,心里有怨气,就想来找北匈奴的麻烦。不过这事儿不能光听他的一面之词。再加上北单于这几年一直送礼物,想和亲,所以我之前没答应南单于,就是想让你也能当个忠孝的单于。汉朝有威望,管着好多国家,太阳月亮照到的地方,都是咱们的地盘,那些少数民族,不分亲疏,听话的就奖励,不听话的就收拾,呼韩邪和郅支就是好例子。现在单于你想和亲,心意我收到了,为啥还想带着西域那些国家一起来朝见呢?西域的国家归匈奴管和归汉朝管有啥不一样呢!单于你老是打仗,国内也穷得叮当响,送礼物意思意思就行了,何必送什么好马皮衣呢!现在我送你五百匹杂缯,一副弓鞬、一个峦琛7闹Ъ,再给献马的左骨都侯和右谷蠡王(这都是匈奴的官名),每人四百匹杂缯,一把斩马剑。单于你之前说先帝给呼韩邪的竽瑟箜筷都坏了,想再要一些。我想着单于你国家还不安定,应该多练练武,打仗用得上的是好弓利剑,竽瑟没啥用,所以就没给你。我也不是小气,是为单于你好,要是你还想要啥,派人来说一声。’”

光武帝看了班彪写的这些,觉得挺有道理,就照着他写的诏书发出去了,赏赐的东西也都按班彪说的办。北匈奴拿了诏书和赏赐,就回去了。

这时候,沛太后郭氏(就是之前被废的那个皇后)生病去世了。光武帝让人给她办了个体面的葬礼,让东海王强把她葬到北邙山。还让大鸿胪郭况的儿子郭潢,娶了光武帝的女儿淯阳公主,又封郭潢做了郎官。这可真是亲上加亲,看来光武帝还是没忘了郭氏。而且因为东海王强做事有分寸,光武帝还把鲁地加封给他,又赏了他虎贲旄头钟簴这些东西,把鲁王兴(兴是齐武王刘演的儿子)改封为北海王。不过,从东海王强往下的那些兄弟,虽然都封了王,可都还住在京城,没去自己的封地。

当时这些王爷们都争着给自己挣好名声,到处交朋友,手下的门客多的有好几百,少的也有几十人。王莽的堂兄王仁的儿子王磐,自从王莽被灭了以后,侥幸没受牵连,家里还是挺有钱的。这人平时就喜欢讲点气节,爱帮助读书人,在江淮一带挺有名的。后来他到京城来玩,跟那些士大夫们混在一起,名声就更大了,那些列侯公卿都喜欢跟他聊天,王爷们的家里也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以前伏波将军马援有个侄女,嫁给了王磐。可马援不太喜欢王磐,听说他老去王爷们家里,心里就更担心了,跟他姐姐的儿子曹训说:“王家已经是被废的家族了,为子石(王磐字子石)着想,他应该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可他却在京城到处闲逛,就想着出名,我怕他早晚要出事!”过了不久,又听说王磐的儿子王肃老去北宫,还有那些王侯的家里,马援就又跟司马吕种说:“现在国家的这些王爷们都长大了,也不给他们立点规矩,让他们随便交朋友,以后肯定要出大乱子!你们可得小心点,别到时候被牵连了!”马援这人看人的眼光可真准,料事也挺明白的。可吕种不太相信,觉得王爷们势力大,不会有啥事儿,就没把马援的话当回事,还在王爷家里跑来跑去,献殷勤。

谁知道郭氏死了以后,就有人给光武帝上书,说王肃父子是漏网之鱼,还在王爷们家里当宾客,怕他们以后闹事,得赶紧管管。光武帝看了奏章,气得不行,马上让郡县的人去抓王肃父子,这一抓可不得了,还牵连了好多王爷的宾客,一下子抓了一千多人。吕种也被牵连进去了,这时候他才后悔,说:“马将军真是神人啊!”可这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就算没犯啥大罪,这时候也分不清谁是谁非了,想辩解都没地方去。

这祸事一件接着一件,又出了一件人命案子。以前刘玄被打败以后,光武帝封刘玄的儿子刘鲤为寿光侯。刘鲤一直记着他爹的仇,把气撒在刘盆子兄弟身上,找了个机会,把盆子的哥哥故式侯刘恭给杀了。这刘鲤和沛王辅关系好,这案子就牵连到沛王了。结果刘鲤被抓进监狱,沛王也跟着被关了起来。光武帝本来就生气,这下更火了,把王肃父子和那些王爷的宾客,全都给杀了。沛王在监狱里关了三天,多亏了那些王侯们使劲儿求情,才被放出来,然后就让他们都回自己的封地去,不准再留在京城。王爷们接到诏书,没办法,只好进宫去跟光武帝告别,然后各回各家了。

皇太子庄慢慢长大了,住在东宫。光武帝想着得给他找几个好老师,好好教教他。就问大臣们有没有合适的人选,让大家推荐推荐。太子的舅舅阴识,已经被封为原鹿侯,还当了执金吾。大臣们都说太子的师傅,没人比阴侯更合适了。这时候,博士张佚站出来说:“皇上您现在立太子,到底是为了天下呢,还是为了阴家呢?要是为了阴家,那阴侯当太子的师傅没问题;要是为了天下,那就得选天下最有本事的人,不能光用自己家亲戚。”光武帝听了,点了点头,跟张佚说:“我想给太子找师傅,就是想让他学好,为天下着想。现在博士你都能纠正我的想法,何况太子呢?”说完,就任命张佚为太子太傅。张佚也不含糊,大大方方地接受了任命,就走了。还有太子少傅这个职位,就让博士桓荣来当,还给他们俩每人赏了一辆辎车和一匹马。

这桓荣是沛郡人,学问比张佚好。他年轻的时候去长安游学,跟着博士朱普学《尚书》。家里穷得叮当响,就靠给别人干活挣口饭吃,十五年都没回家。后来朱普死了,他就把朱普的尸体送到九江朱家,还自己背土给老师堆了个坟,然后就在九江住下了,教了几百个学生。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桓荣抱着经书,跟学生们躲到山谷里,虽然经常饿肚子,可还是不停地讲学。等到天下太平了,他又跑到江淮一带,继续教书。建武十九年,才被任命为大司徒掾属,这时候他都六十多岁了。他的学生何汤,是虎贲中郎将,在东宫教太子学《尚书》。光武帝问何汤是跟谁学的,何汤说是桓荣,光武帝就把桓荣叫进宫,让他讲讲《尚书》。桓荣讲得头头是道,光武帝很满意,就提拔他做议郎,也让他去教太子。没多久,又升为博士,经常在东宫住着,早晚给太子讲课。太子庄对他很尊敬,等他当了太子少傅,都已经七十多岁了。他还把学生们都叫到一起,摆上自己的车马印绶,笑着跟大家说:“今天我能得到皇上的厚爱,都是因为我研究古代的学问,你们可得加油啊!”桓荣这人靠学问挣了富贵,可这志向也不咋高,有点小得意,这可不好。过了两年,他又改任太常,这事儿后面再说。

到了建武三十年的春天,光武帝坐着车出去巡游,走到济南的时候,跟着他的那些大臣们都上书说光武帝功劳大,应该去泰山封禅,光武帝可不干,还下了一道诏书说:

“我当皇帝都三十年了,老百姓还一肚子怨气呢,我能骗谁?骗天吗?我还没糊涂到以为泰山不如林放呢!为啥要去干这玷污七十二代历史的事儿呢?要是郡县的人还派官吏来给我祝寿,说些好听的假话,我就把他们头发剃了,让他们去屯田。特此下诏。”

诏书一下,大臣们都不敢再说了。等光武帝巡游完了,就回皇宫了。好不容易过了两年,到了建武三十二年,光武帝偶然读到《河图会昌符》(这是一本谶书),上面写着:“赤刘之九,会命岱宗。”光武帝一下子就迷信起来了,心里想:上次出去巡游,大臣们都劝我封禅,那时候我没看到这本书,还觉得封禅没啥用,就没答应。现在这谶文都这么说了,是不是真得去封禅呢?就叫虎贲中郎将梁松等人,去查河洛谶文,一共查出九世封禅,三十六件事儿。也不知道他们从哪本书里查出来的。司空张纯等人,一看光武帝这意思,赶紧上书,请求封禅,说:

“自古以来,当了皇帝,天下太平了,都得去封禅,告诉老天爷自己的功劳。《乐·动声仪》(这是《乐》纬里的一篇)上说:‘用雅乐治理百姓,好的风气就成了颂歌。’周朝最兴盛的时候,成康年间,就去郊祀封禅了。《尚书》上说:‘每年二月出去巡游,到泰山去烧柴祭天。’这就是封禅的意思。”这话说得有点牵强。“皇上您接受天命,平定了天下的战乱,让祖宗的基业又兴旺起来,老百姓都过上了好日子,天下都太平了,少数民族都佩服您。《诗经》上说:‘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今年是摄提之岁(《尔雅》说:‘太岁在寅,曰摄提格。’),苍龙在寅,德在东宫(太岁叫苍龙),正是好时候,应该照着唐尧的规矩,接着汉武帝的事业,二月出去巡游,到泰山封禅。这样就能显示咱们汉朝中兴,记下您的功劳,恢复祖宗的传统,报答天神,在梁父山禅祭,祭祀地神,让子孙后代都享福,这可是千秋万代的大事啊。我们赶紧上书告诉您。”

这奏章一送上去,光武帝就批准了。这可有点自相矛盾了,之前还说不封禅,现在又同意了。司空张纯赶紧把汉武帝封禅的老规矩找出来,编成一本书,送上去。光武帝就照着汉武帝那时候的样子,让张纯当御史大夫,陪着他一起出去。选了二月的好日子,就从京城出发了,一路上的仪仗,比以前还气派。到了东岳泰山,就烧柴祭天,封泰山,禅梁父山,都跟汉武帝那时候一样。就是刻在石头上的文章,重新写了,都是些歌功颂德的话,我也懒得记了。封禅完了,正准备回去,没想到张司空突然生病了,怎么治都治不好,过了三五天,就死了。可能是东岳泰山把他叫去写文章了吧。光武帝挺扫兴的,马上派司空的手下,把张纯的尸体送回西边老家,自己也赶紧回宫了。

因为封禅了,按照规矩得大赦天下,还免了泰山郡一年的田租,把建武三十二年改成中元元年。又提拔太仆冯鲂当司空,接替张纯的职位。谁知道司徒冯勤也生病了,光武帝更郁闷了,也没马上找人接替,一直到了冬天,才让司隶校尉李欣当司徒。

大臣们还是一个劲儿地拍马屁,都说有祥瑞出现。有的说京城里有甜美的泉水冒出来,有的说城里长出了红色的草,就连四方的郡国,也上奏说有甘露降下来,好像什么都顺着光武帝的心意,天下都幸福得不得了。这就是所谓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光武帝有点骄傲了,大臣们就更会讨好他了。那些公卿大夫们还上书说,天下这么太平,祥瑞这么多,应该让太史把这些都写下来,传给后代。光武帝还没糊涂到家,没答应他们,所以史官也就简单记了一点,没怎么夸张。

到了冬天蒸祭的时候(冬祭叫蒸,这是《礼记》里说的),光武帝让司空去高祖的庙祭祀,前一天下了诏书说:

“以前高皇帝跟大臣们约定,不是刘家的人不能封王。吕太后这坏女人,害死了三个赵王(赵幽王友、赵恭王恢、赵隐王如意),让吕家的人当王。多亏了祖宗保佑,吕禄、吕产被杀了,汉朝的命差点就没了,好不容易又安定下来。吕太后不应该在高皇帝的庙里享受祭祀,跟高皇帝一起被供奉。薄太后有仁德,孝文皇帝又贤明,子孙后代都享福,一直到现在。应该给薄太后尊号叫高皇后,在祭祀地神的时候一起供奉,把吕太后的庙主迁到园子里,一年四季祭祀,这就作为永远的规矩,可别弄错了。”

从这以后,光武帝又建明堂,筑灵台,修辟雍,还在北郊修了个方坛,祭祀地神,跟南郊祭祀天坛差不多,就是样子不太一样。费了好大的劲儿,才修好。然后就把图谶公布出来,让天下人都知道。

以前光武帝听强华的话,根据赤伏符谶文当了皇帝。后来天下的战乱都被平定了,光武帝就觉得谶文挺准的,越来越迷信。给事中桓谭看不下去了,就上书劝他说:

“我听说人都容易被眼前的事儿糊弄,却喜欢听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儿。看看以前的先王们写的书,都是以仁义正道为根本,没有那些神神怪怪的东西。这天道性命的事儿,圣人都不太愿意说,从子贡以后,就没人能懂了,何况后来那些没学问的儒生呢?现在那些有点小聪明、会点小把戏的人,乱改图书,假称是谶记,骗那些贪心的人,也把皇上您给误导了,怎么能不远离这些东西呢?我听说皇上您已经不相信那些方士炼丹的事儿了,这挺明智的;可您又想听谶记,这不是糊涂吗?谶文这东西,就算有时候说对了,也跟扔骰子偶尔猜对了一样。皇上您应该清醒一点,发挥您的智慧,不听那些小人的歪理,讲讲五经的正道,别听那些差不多的俗话,多听听明白人的好主意,这样就不用去信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天下自然就太平了!我知道自己有点傻,还是冒着死的危险跟您说这些。”

光武帝看了这奏章,心里挺不高兴的。等到修灵台选地方的时候,光武帝又想用谶文来决定,桓谭又赶紧说谶文不靠谱,光武帝这下可火了,说:“桓谭这小子,不尊重圣人,不遵守规矩,就应该杀了!”桓谭吓得不行,直磕头,把头都磕破了,才被光武帝饶了一命,不过还是把他降职,派到六安郡当丞。桓谭闷闷不乐地去上任,结果生了病,就死了,都七十多岁了。他早该退休回家享清福的。

还有大中大夫郑兴,光武帝跟他说起郊祀的事儿,想用谶文来决定,郑兴直接说:“我不看谶文。”光武帝一听,脸色就变了,说:“你不看谶文,是不是不相信谶呢?”郑兴赶紧磕头谢罪,说:“我就是没学问,好多书都没读过,不是不相信谶文。”

郑偷偷买奴婢,这可得治罪。结果就把郑兴贬到莲勺当县令去了。郑兴到了莲勺,正打算好好修缮城墙,用礼教来教化百姓呢,谁知道又接到朝廷的命令,把他的官给免了,让他回开封老家养老。

这郑兴平常就喜欢研究古学,对《左氏春秋》和《周官》特别在行,还擅长历数。像杜林、桓谭这些人,经常向他请教问题,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学问,所以世上研究《左氏春秋》的,大多都遵循郑兴的学说。郑兴回到老家后,就到阌乡去教书,三公好几次请他出来当官,他都不肯,最后在家里寿终正寝。这人的见识可比桓谭高多了。他儿子郑众继承了他的学问,后面会说到。

没过多久,就到了中元二年,光武帝已经六十三岁了,可还是每天一大早就上朝,一直到太阳落山才休息。有空的时候,就把公卿郎将这些人叫进来,他们一起讨论经义,常常到夜深人静才睡觉。皇太子庄瞅着机会就跟光武帝说:“父皇您英明得就像禹汤一样,可就是不像黄帝、老子那样懂得养生,这样太累了,您也该歇歇,养养精神,放松放松。”光武帝摇着头说:“我就喜欢干这些事儿,不觉得累。”话是这么说,可毕竟年纪大了,身体越来越不行,受不了这么累。结果在中元二年二月,光武帝的病越来越重,在南宫前殿去世了。

光武帝在位一共三十三年,从舂陵起兵,一路上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最后终于重新建立了汉朝,把那些对手都打败了。可见他这人有勇有谋,不比汉高祖差。等到天下安定了,他就用安静平和的办法治理国家,让武将退休,重用文官,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大权都握在自己手里。而且他推崇气节,讲究经义,不听那些靡靡之音,也不玩那些奇珍异宝,跟王侯们一起守住这太平盛世,稳稳当当地坐着就把天下治理好了,比起汉高祖骂儒生、杀功臣,还纵容吕后祸害刘家,那可强太多了。当然,他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妻妾换了位置,嫡庶的顺序乱了,宠信梁松,亏待马援,晚年还迷信图谶,想着去泰山封禅,这些虽然不算大毛病,但也让他的完美形象有点受损。

有诗这么说:“郁葱佳气早呈祥,帝业重光我武扬;三十三年膺大统,功多过少算明王。”以前苏伯阿善于望气,看到舂陵乡的时候,就感叹说:“这气好啊,郁郁葱葱的!”

光武帝一去世,太子庄理所当然地继承了皇位,就是孝明皇帝。想知道明帝即位的时候是什么情况,那就得等下回再讲了。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今日离开皇城,来日取你皇位百炼飞升录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三国之从偷袭兖州开始大楚小掌柜大国航空诸君,且听剑吟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我,大明太子!开局签到大雪龙骑红楼之挽天倾抗战:啥,你说班长不是干部?朕,乃万岁!大明:官居天子霸天武魂大秦公子,曝光赵高指鹿为马七天拯救大明?我还是上吊吧三国:我,神谋鬼算李伯川威远侯府大宋小农民我在大雍以武称帝朱由检:太祖有令!杀!我,潘凤,三国第一混子重生赵云之争霸天下梦溪诡谈大明:我这就一步登天了?重生法国当画家红楼之剑天外来穿越娘化三国,驰骋名将世界!大明镇抚使穿越:我们去清朝打圣战穿越,开局卖唐诗大明:刚中状元,被曝科举舞弊?军旅:让你报道,你顺手抓通缉犯庭院带着我来到了古代电影世界的雇佣兵烟火大明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我是游戏村长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回到明朝当暴君唐末狐臣大宋:我,软饭硬吃李清照陪葬傻驸马,竟是绝代军神千山记爹爹万万岁:婴儿小娘亲明朝狠人医毒狂妃路子野大晋:我真不是天命之子虎牢关下力压群雄,震惊诸侯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要凉,我爹是太子!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逆天皇途三国首席军师:我胜天半子!刑狱血影圣鹰王朝还珠格格之缘定此生山贼诸侯听泉鉴宝:少爷连麦,震惊全网汉末黄巾霸业穿越成丐帝汉末:家父袁绍,足矣一手遮天我穿越时空爱上你红楼:金戈铁马横扫八方白话历史兴衰演义数风流人物水浒传精选湖畔诗人塞仙志市云楼阁锦绣芳草湖穿越大乾,我靠打猎养活妻女穿越之帝临九天老曹给的太多了,只能帮他打天下喂!当乞丐去啊?穿越三国?不慌,我先拐走关二爷大唐:开局抬棺劝谏,李二气炸了功高盖主被猜忌?我转投敌营私生子玩女帝养成,你认真的?史前部落生存记大明:双崇祯对比,朱元璋看哭了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九千岁:从伺候娘娘开始权倾朝野!夫君,你是监国,不是暴徒啊一品弃子待君琢玉梦幻旅游者兕子与人形凶兽的相遇和冒险大秦:开局得到瑶池蟠桃聊斋志异蕴哲思白话西游记:精编父皇,我真不想当太子!江花玉面三世情爱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山村聊斋快穿之屌丝逆袭系统造反造到大动脉,发现自家是皇族穿越大宋,女侠全是我的!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反清,从抢劫八国联军开始我刷短视频:朱棣快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