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自顾自地嘀咕起来:“李世民怎么会教你这般阴损的招数呢?”
李世民嘴角微微抽搐,心中暗自腹诽,这老色胚倒是对 “好色” 一事格外关注。
但此刻容不得他多想,赶忙顺着赵佶的话,挤出一丝笑容,“爹爹,您有所不知!
那唐太宗李世民与儿皇梦中相见,传授诸多治国之法时,一再强调要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儿皇自感往昔太过迂腐,如今不过是学着顺应局势,行事果断了些,并非是用了什么阴损招数。
再者,儿皇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我大宋江山社稷,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绝无半分私心。”
赵佶听了,微微眯起眼睛,上上下下打量着李世民,仿佛要将他看穿一般。
良久,赵佶缓缓开口:“哼,但愿如此。不过你这行事风格大变,难免让人起疑。”
李世民被问得当场愣住,一时间大脑空白,根本想不出该如何回应。
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下意识地抬手摸了摸鼻子,随后强行扯出一抹笑容,话锋一转道:“爹爹,过两天元旦告慰太庙,儿皇打算邀请各国使节一同前来观礼,借此彰显我大宋的国威与盛景。您看如何?”
赵佶听闻,微微一愣,目光紧紧盯着李世民,“邀请各国使节?桓儿,你可知道此举意味着什么?稍有差池,可是要沦为天下笑柄的!”
李世民周身自然而然地散发着令人敬畏的帝王霸气,目光坚定地直视赵佶,言辞掷地有声:“爹爹,当下我大宋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是何等震古烁今的丰功伟绩。
自当广而告之,让天下人皆闻我大宋之荣光。
儿皇计划邀请各国使节前来见证告慰太庙的盛典,就是要借此契机,向四方郑重宣告我大宋强势崛起。
让他们清楚认识到,如今我大宋军队骁勇善战、兵力强盛,国家繁荣昌盛、国力雄厚。
往后他们若再对我大宋起觊觎之心,或有任何不当之举,就得好好掂量掂量,是否能承受得起我大宋的雷霆之怒! ”
赵佶靠回椅背,摩挲着下巴,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道:“话虽如此,可各国使节心思各异,难免会在仪式上挑刺儿。这筹备工作,你真能确保万无一失?”
李世民冷笑,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寒芒,仿佛能穿透一切阻碍,“挑刺?谁敢?敢挑刺的朕就拿他的血来祭祖宗!
此次告慰太庙,是我大宋扬威天下的绝佳契机。
那些使节若真敢放肆,朕定要让他们知道,我大宋虽以礼待人,但也绝非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赵佶看着李世民这副霸气外露的模样,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既为儿子如今展现出的果敢与气魄感到欣慰,又隐隐觉得眼前的儿子似乎越发陌生,和自己所熟悉的那个有些懦弱、优柔寡断的儿子判若两人。
“桓儿,” 赵佶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你有这份雄心壮志固然是好,但切不可冲动行事。各国使节皆是代表其本国而来,若因一时意气用事,引发外交争端,那后果不堪设想。”
李世民微微颔首,“爹爹教诲得是,儿皇明白其中利害。
儿皇已命礼部官员精心筹备,务必将此次告慰太庙的仪式办得尽善尽美。
至于各国使节,儿皇自会恩威并施,让他们知晓我大宋的威严与诚意。”
赵佶微微点头,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赏,“如此甚好。对了,你之前提及的出兵金国一事,如今筹备得如何了?”
李世民神色一凛,“爹爹,如今军资已筹集到位,种公正在紧锣密鼓地调兵遣将,制定作战计划。
密探也已深入金国境内,密切关注其动向。
只要时机成熟,我大宋定能一举击败金国,一雪前耻。”
赵佶沉默片刻,目光缓缓移向窗外,神情间似陷入往昔回忆,轻声叹道:“金国崛起之势太过迅猛,其实力着实不容小觑。
当年我大宋与金国联手共灭辽国,本想着能从中分得些许好处,扩充疆土。
哪曾料到竟是引狼入室,江山社稷险些毁于一旦。
好在局势危急之时,有你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稳住了我大宋的江山。”
李世民闻言,神色坚毅,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决心,“爹爹放心,儿皇已精心筹备,万事俱备。
金国屡次犯我边境,屠戮我百姓,侵占我土地,此仇不报,难消我心头之恨,更无颜面对大宋万千子民。
此番攻打金国,我军定以破竹之势,一举将其覆灭,把金国所占之地尽数纳入我大宋版图。”
李世民稍作停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语气愈发激昂:“待金国一灭,西夏便独木难支。
届时,我大宋的虎狼之师,趁势挥军西进,踏平西夏,不过是顺势而为。
到那时,四方蛮夷皆会知晓我大宋之强大,我大宋国威远扬,边疆再无外敌敢犯,百姓亦能永享太平盛世!”
李世民这番豪情万丈的话语,如同一把烈火,瞬间点燃了赵佶心中那股从未被激发的雄心壮志。
此刻,赵佶只觉热血上涌,心中涌起一股许久未有的振奋。他猛地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光芒,似乎看到了大宋重现汉唐盛世的辉煌景象。
“好!好!好!” 赵佶连道三个好字,声音中满是激动,“桓儿,若真能如此,我大宋列祖列宗在天之灵,也能得以慰藉了。”
只是,赵佶的兴奋并未持续太久,很快,他又陷入了沉思。“桓儿,出兵金国一事,关乎我大宋国运,切不可有丝毫闪失。那金国骑兵骁勇善战,我们虽筹备良久,但仍需谨慎行事。”
李世民嘴角微微上扬,神色从容,轻轻摆了摆手,“爹爹,您无需忧心。
我大宋与金国历经多番恶战,金国折损了近二十万金兵,元气大伤。
当下,金国已然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更关键的是,完颜宗磐与完颜宗弼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已然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他们二人迟早会兵戎相见,一旦冲突爆发,金国国内必定陷入内乱。
届时,局势混乱,我大宋趁乱而入,便能轻而易举地将金国的疆域纳入我大宋版图。”
赵佶眼中闪过一丝忧虑,踱步了几步后说道:“话虽如此,可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哪怕金国国内有乱,其精锐尚存。
再者,若我军出兵之际,其他周边小国趁火打劫,侵扰我大宋边境,又该如何应对?”
李世民微微眯起眼睛,眸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寒芒,“爹爹,儿皇邀请各国使节参加告慰太庙仪式,其深意便在于震慑那些心怀不轨、妄图趁火打劫的小国!”
“我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已然向天下彰显了国力。
此番告慰太庙,乃是我大宋的盛典。
各国使节将亲眼见证我大宋庄重肃穆的仪式、井然有序的规制,全方位领略我大宋的威严与昌盛之态。
那些弹丸小国,自身实力本就薄弱,在目睹我大宋这般强盛之姿后,定会心生忌惮,量他们也绝不敢贸然轻举妄动,挑衅我大宋的权威!”
“再者,儿皇早有安排。” 李世民挺直腰杆,双手负于身后,神色愈发自信,“我已命吕尚书在边境部署精锐部队,严密监视周边动静。一旦有他国异动,我军便能迅速做出反应,让他们有来无回!”
赵佶微微点头,脸上虽仍有一丝忧虑,但对李世民的安排显然颇为认可。“如此甚好,只是这出兵金国,终究是一场大战,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