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被押在一旁,听到宋胭脂的话,竟突然仰天大笑起来:“哈哈哈哈,宋胭脂,你以为抓住我就万事大吉了?这天下,像我这样不满你称帝的人数不胜数,你迟早会为你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援兵将领怒目而视,喝道:“住口!你这逆贼,死到临头还敢胡言乱语!”
宋胭脂摆了摆手,示意援兵将领稍安勿躁。她看着淮南王,冷冷地说:“淮南王,你到现在还执迷不悟。我称帝乃是顺应民心,为的是让天下百姓过上太平日子。你为了一己私欲,勾结外敌,妄图挑起战乱,让百姓生灵涂炭,才是真正的罪大恶极。”
淮南王不屑地哼了一声,别过头去。
宋胭脂转而对谢乐展和援兵将领说道:“此次多亏了你们二人,及时阻拦淮南王,为京城解了燃眉之急。只是如今局势依旧严峻,突厥、契丹和北狄等外敌压境,国内又有这些隐藏的势力蠢蠢欲动。”
谢乐展起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一是从这些密信入手,尽快揪出与淮南王勾结的势力,防止他们再生事端;二是加强边境防御,抵御外敌入侵。”
援兵将领也点头道:“陛下,臣愿领军前往边境,与外敌决一死战,保我大周国土。”
宋胭脂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谢公子所言极是。至于边境防御,将军主动请缨,朕深感欣慰。但不可贸然出击,需谨慎行事,摸清敌军动向。朕会即刻召集朝中大臣,商议应对之策,同时也会安排人手彻查密信线索。”
然而,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跑进殿中,单膝跪地,神色慌张地禀报道:“陛下,大事不好!边境传来急报,突厥、契丹和北狄联军已突破我军第一道防线,正向京城方向逼近!”
宋胭脂脸色一变,眼中闪过一丝忧虑,但很快又恢复了镇定。她迅速站起身来,说道:“看来敌军行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迅速。传令下去,命各地守军加强戒备,不得有误。朕即刻召开朝会,商议退敌之策。”
宋胭脂话语刚落,殿内众人皆是神色一凛。谢乐展微微皱眉,心中思索着应对之策,援兵将领则紧握着拳头,眼中满是坚毅,已然做好了奔赴战场的准备。
宋胭脂迈着沉稳的步伐,快速走向朝堂。朝中大臣们已经得知消息,纷纷神色凝重地等候在那里。看到宋胭脂到来,众人连忙行礼。
宋胭脂坐上主位,目光扫过众人,严肃地说道:“想必各位爱卿都已得知,突厥、契丹和北狄联军突破了我军第一道防线,正向京城逼近,同时,国内还有与淮南王勾结的势力尚未肃清。如今局势危急,各位爱卿有何良策,尽管说来。”
一位老臣出列,躬身说道:“陛下,敌军来势汹汹,我军应避其锋芒,坚守京城,等待敌军疲惫之时,再出奇兵制胜。至于国内的隐患,可派遣密探,顺着密信的线索,暗中调查,将那些乱臣贼子一网打尽。”
话音刚落,另一位年轻将领站了出来,抱拳道:“陛下,末将以为,敌军虽势大,但我军也不应一味防守。可趁敌军长途奔袭,立足未稳之际,主动出击,挫其锐气。而对于国内的叛逆势力,应大张旗鼓地搜查,以震慑其他心怀不轨之人。”
大臣们各抒己见,朝堂上议论纷纷。宋胭脂静静地听着,心中权衡着各种方案的利弊。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再次匆匆进入朝堂,跪地禀道:“陛下,刚收到消息,南方部分郡县出现了小规模的骚乱,似有不明势力在背后煽动百姓闹事。”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原本就紧张的气氛愈发凝重。宋胭脂的脸色愈发严峻,她深知,这必定是那些反对她称帝的势力在背后搞鬼,企图分散朝廷的注意力,好让外敌有机可乘。
谢乐展站出来说道:“陛下,如此看来,内外势力相互勾结,意图扰乱我大周。当务之急,需稳定民心,可派遣能言善辩之士前往南方郡县,安抚百姓,查明幕后黑手。同时,在京城附近集结精锐部队,随时准备应对外敌。至于边境防线,可增派援军,加强防御。”
宋胭脂微微点头,觉得谢乐展所言有理。她迅速做出决断:“就依谢公子所言。李爱卿,你即刻挑选几位能臣,前往南方郡县,务必安抚好百姓,找出幕后主使。王将军,你负责在京城周边集结兵力,加强京城防御。援兵将领,你即刻启程,率领大军前往边境,与守将汇合,共同抵御外敌。朕会安排专人彻查密信线索,揪出国内叛逆势力。”
众人领命而去,朝堂上的气氛却依旧压抑。宋胭脂深知,这一场硬仗才刚刚开始,她必须谨慎应对每一个决策,稍有不慎,大周江山便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众人领命后迅速散去,各自奔赴自己的任务。宋胭脂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目光透过宫殿的窗户,望向远方。她深知,这一场危机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正将大周紧紧笼罩,而她必须小心翼翼地拆解,稍有不慎,便会满盘皆输。
谢乐展并未立刻离开,他来到宋胭脂身边,轻声说道:“陛下,事已至此,切莫过于忧虑。如今各方都已行动起来,只要应对得当,定能化险为夷。”
宋胭脂微微点头,看向谢乐展,眼中满是信任与感激:“乐展,此次多亏有你。若不是你及时阻拦淮南王,后果不堪设想。如今局势复杂,还望谢公子能继续助我一臂之力。”
坐在轮椅上的谢乐展微微躬身,坚定地说:“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度过难关。”
“我明白你的心意,你从梨枣村一路押送准南王进京,属实辛苦了。
你的宅院我已为你备下,先下去休息吧。”
“是,臣退了。”
他又躬了躬身,这才离开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