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晨光染红沙丘时,改良后的钨钢钻头重新刺入油层。云黎带来的自动记录仪开始绘制压力曲线,墨水瓶里的轻质油随着地震波轻轻荡漾。小六突然指着东方惊叫——十二座临时炼油塔正在地平线上生长,扭曲的热浪中,蒸馏管道的轮廓宛如通往未来的巴别塔。
“七天。”云黎在晨会上摊开蓝图,手指敲打着催化裂化装置的设计图,\"七天后我们要产出第一桶合格柴油,蒸汽机的热效率能提升四倍。\"他的目光扫过满脸油污的同伴们,“到时候,荒城的机床可以二十四小时运转。”
王铁头正在给年轻工人们演示防爆阀操作,突然扭头喊道:“城主!那这些黑油渣咋处理?”他踢了踢脚边沥青状的残渣。
“铺路。”云黎嘴角扬起罕见的弧度,“这些黑油渣,配合沙粒和石灰岩粉,能铺出比青石板更结实的路面。”他望向正在调试内燃机的工人,“等路通到荒城,我们就能把油田和荒城连成...”
“没想到这些黑油渣还有这个作用,这个黑油真是浑身都是宝啊!”王铁头感叹道。
话音未落,东南方突然升起三枚红色信号弹。了望塔上的哨兵拼命挥动旗语:储油区防波堤出现管涌!
云黎抓起工具箱冲向蒸汽卡车。后视镜里,他看见林柯正带人用棉纱包裹泄漏的输油管,小六举着化学灭火器在沙地上狂奔。这些画面让他想起另外一个世界的箴言——能源从来不是恩赐,而是人类向自然讨要的战利品。
当卡车冲上堤坝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窒息。昨夜刚建成的混凝土堤坝上,蛛网状的裂缝正在蔓延,沸腾的原油从裂缝中喷出十米高的黑浪。更可怕的是,暴露在空气中的轻质油已形成可燃油雾,任何一点火星都会引发灾难。
\"注入水凝胶!\"云黎的吼声压过油浪轰鸣,\"所有人退到上风口!\"他亲手打开消防蒸汽阀,四百度的过热蒸汽瞬间将油雾推向高空。化学组趁机向裂缝灌注硅酸盐溶液,遇水膨胀的凝胶开始封堵泄漏点。
危机解除后,云黎靠在烫手的混凝土墙上,看着手中已经凝固的油水混合物。
“还真是危险,怪不得另一个世界时不时,一不小心就会出现重大事故。看来以后要严谨一些,做事求稳一点,不能太操之过急了。”云黎叹了口气自语道。
半个月后,油田的事情都一切理顺,走上正轨之后,云黎交代助手注意安全后,便启程返回荒城,荒城如今被云黎打造成为青云帝国的工业重城。
蒸汽卡车在复合沥青路面上平稳行驶时。这种用油渣、玄武岩碎屑和硅酸盐凝胶铺设的公路,竟比预想的还要耐磨——连续多日的车辆碾压,路面只留下浅灰色压痕。
“前方进入荒城工业区,请慢行。”荒城的守卫见到车辆,立刻说道。然后按下一旁的按钮。刹那间,三十米高的水雾幕墙在公路两侧升起,吸附着空气中的煤烟与金属粉尘。这是他们从油田防爆系统改良而来的空气净化装置。
穿过水雾屏障的瞬间,钢铁丛林在晨光中展露真容。八车道的立体交通网上,满载钢坯的轨道电车与蒸汽卡车分道而行。远处排列着蜂窝状的合金冶炼塔,冷却塔喷出的水蒸气在天际线凝结成连绵云带。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中央动力区,十二座改良型柴油发电机组的排气管在地面以下二十米处汇聚,废气经过碱液洗涤后,才从伪装成钟楼的排放塔排出。
卡车停在挂着“第四机械局”标牌的建筑前时。透过防弹玻璃幕墙,云黎看见云韵的派过来一名名叫蔡离的助手正在给新的工人演示安全规程。这位机械工程负责人戴着特制的手套——那是用硫化橡胶与金属丝编织的防静电装备,正在拆卸一台旋转式弹壳冲压机。
“精密度误差超过0.05毫米。”蔡离将测微仪扔进质检筐,金属碰撞声让年轻人们集体抖了抖,“在火药室里,这种误差会导致炸膛。你们是想让士兵的右手和枪栓一起飞上天?”
云黎看着这一切,嘴角露出一丝微笑,云韵挑的这个助手不错,责任心很强。
蔡离看到云黎走了进来,急忙走上前恭敬的说道:“城主,您怎么来了,也没提前说一声,我们好去迎接您。”
“我就是过来看看这里的情况,你给我讲讲这里的进度怎么样了?”云黎说道。
“突击步枪生产线合格率提升到92%,但手雷引信还是有问题。”蔡离递来防护面罩,带着云黎穿过双层气密门。流水线的轰鸣瞬间涌入耳膜,六十米长的传送带上,枪管毛坯正在经历十七道加工工序。
在数控机床区,云黎注意到工人正在用油石手工打磨撞针。“不是已经导入自动研磨程序了?”
“柴油发电机组电压不稳,精密机床每隔半小时就会出现伺服电机失速。”蔡离调出生产日志,“我们在枪机匣内部加装了缓冲簧片,但治标不治本。”
云黎闻言,皱了一下眉头,说道:“没有彻底的解决方案吗?”
“云城那边已经研究出方案,设备正在运过来。”蔡离解释道。
“哦?你们怎么解决的?”云黎问道。
“我们将会采用大型水力锻锤同步运作,新型减震基座吸收了98%的振动能量,到时将听不到任何机械噪音。更精妙的是,锻锤的动能来自炼油厂废气驱动的气压泵,每锻造一根枪管,就能消耗相当于三立方米的废气。”蔡离兴奋的说道。
云黎听后,点了点头,“以后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解决不了,及时上交云城。”
“我知道了。”蔡离点了点头。
云黎看完枪支制造车间,然后走向了手雷制造车间。
手雷装配车间弥漫着苦杏仁味,这是硝化甘油生产线的副产品。云黎注意到所有工人都戴着琥珀色护目镜,车间照明也特意调成暖色调——氰化物气体在特定光线下会显现淡蓝色,便于及时发现泄漏。
“碰炸引信的问题在这里。”蔡离打开防爆柜,取出两个不同版本的引信装置。老式结构使用铜制击针,新型号则是玻璃纤维包裹的压电陶瓷,“湿度超过70%时,陶瓷元件会出现误触发。”
“目前,我们尝试用石蜡油浸渍的碳纤维替换了原有材料,既保持压电效应又具备防水性。”
“效果怎么样?做过测试吗?”云黎问道。
“还没,就准备这两天做测试。”蔡离说道。
“那走吧,今天就测试,我也看看效果怎么样?”云黎说道。
蔡离立刻组织团队开始了紧张的测试准备。测试场地被设在了三号试验场,这里远离了生产区域,以确保万一发生意外也不会对人员和设施造成损害。
三号试验场的铅制防爆门缓缓开启,云黎注意到地面铺设着蜂窝状减震钢板。蔡离启动液压升降平台,十二枚装配新引信的手雷被机械臂送入不同测试舱。
看这一切,云黎不由得感叹,云韵不愧是专业的科研人员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没想到荒城的科技水平竟然就达到了如此地步。
“湿度控制组准备就绪!”戴着防毒面具的技术员打出信号。云黎透过观察窗看到,一号舱内壁正渗出人造雾,一旁的指示器上显示相对湿度已攀升至85%。
“先做静态触发。”蔡离将控制台切换到手动模式。机械手指以每秒五毫米的速度按压引信顶部,压力传感器数值在液晶屏上跳动。当压力达到要求时,老式铜制引信提前击发,随着压力的进一步加大,新型碳纤维引信也达到了临界点,准时启动。
“机械触发阈值达标。”云黎在实验日志上勾选项目,“但实战中更多是动态冲击。”
话音未落,二号测试舱突然传来爆鸣。气动弹射装置将手雷以20米\/秒的速度砸向钢板,“轰……”老式引信在接触前因震动误触发,而新型引信在撞击后大概0.1秒才正常引爆。
“冲击过载测试通过。”蔡离的声音带着兴奋,“接下来是浸水试验。”
四号测试舱开始注水,当水深达到三米,老式引信的铜制击针因电解腐蚀导致短路,而碳纤维引信内部依然保持完整。
“准备实弹测试。”实验过后,云黎说道。随着蔡离一声令下,场外三百米处的装甲标靶已竖起,标靶是复合装甲,表面焊接着20毫米均质钢板。
实弹测试时,天空飘起细雨。蔡离担忧地查看湿度计,但云黎坚持继续。改装后的手雷在雨中划出完美弹道,引信在穿透装甲板表层后精准起爆。硝烟散尽时,观测员从靶场拖回被洞穿的装甲——20毫米钢板中央呈现菊花状破口,背板内层的橡胶缓冲层被金属射流完全气化。
“破甲深度35毫米!”测量员的声音在雨中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