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活的“扫描器”
听到这里,赵教授点头同意:
“人员我能帮你安排,不过我们不必完全由厂里承担。分一半吧。”
“行!”
双方一拍即合,都觉得是一场双赢的局面,皆大欢喜。
“搞数学的去研究金属合金?”
秦教授有些困惑地望着吴教授。
“应该可行吧。”
“当然可行啊!上次的几个高难度合金就是七院的数学家参与设计的。确实有效果!”王教授对此颇有兴趣。
提及此事,大家更觉得不可思议。原来这些合金的设计是基于特定元素和参数推导出来的,而非凭空而来的结果。
李龙解释了其中的缘由:从材料分类到数据组合,利用经验总结,成功破解配方。
面对如此情况,众人惊愕之余也开始思索其背后的逻辑和实现方式。
观察一段时间后的王教授不禁发出感慨,“你这是活的‘人形扫描仪’!”
短暂安静中,大家都想验证这一点。
何教授话刚落音,陈主任摘下一块古钟表递向李龙:“试试这个?”
李龙毫不犹豫迎光观察。通过特殊设备分析后得到确切结论。
大概几分钟后,杨某说道:“主任,这块古钟外表是白铜制的,还混合了一些银粉,应该是法兰西产品。”
何主任惊喜地点点头,“对,非常正确!”
之后,钱教授也将手上的手表交给了李龙进行识别,并消耗系统积分获取分析数据,惊讶于成分中含有稀土元素铼——这是从飞机零件中找到相似点。
李龙详细描述了每个部件所含有的具体元素比例:“领导,您的手表链条含有类似锰元素的物质;而指针是钛合金制,特别是其中混有一些罕见的金属铼。”
众人鼓掌赞叹,纷纷为李龙的洞察力折服。每个人都意识到这样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巨大。
赵老激动地鼓起了掌,眼中闪烁着期待和敬佩的光芒。
“李老,从前就听闻咱们工人充满力量。”
“如今我亲眼见识了,这就是工人的真实力量啊!”
“真是震撼,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李老心里同样感到畅快不已。
“没错,讲得好!”
“这就是我们工人所拥有的力量——一股不服输、勇创奇迹的力量。”
李老看向林小宇时,眼神充满了赞誉。
因为像林小宇这样的工人,练就出来的这些技能,让那些看似只有机器才能做到的事情变得轻而易举。正是他们的存在,使我们的建设之路走得平稳顺利。
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工人阶级中的瑰宝。
想到林小宇的经历和他的能力,这简直是天生为工人们树立了榜样。他既有深厚的根基,又有真才实学,完全是一位难得的好工人。
赵老听到这里,转向林小宇解释说:“这块手表是我出国访学时,导师送给我的。”
“他说,这手表里蕴含的是当时先进的德国工业结晶。”
“其中用到的那种钛铼合金材料,他说我们至少要再过五十年才能制造出来。我当时不以为然,心想,中华大国,难道还做不出这小小的指针吗?”
“然而回国后才发现,他的说法确实没错。”
“转眼已过去快三十年。”
“不知道我还有机会回去见他,告诉他我们做到了吗?”
说罢,赵老神情庄重,接过手表,仔细端详后递给林小宇。
“把这块手表给你吧。”
众人惊讶不已,黄老等人都面露不可思议,林小宇连忙婉拒:“首长,这是您的珍贵物品,我怎么可以收下呢?”
“拿去吧,你如果能研究出这种材料,并告知我们不用五十年,现在就可以实现。”
“帮我完成这一心愿吧。”
赵老斩钉截铁且骄傲地说。他对林小宇充满期望,对方接过手表,面色复杂而又有些不好意思。
见此情景,赵老开玩笑道:“你不满意吗?”
“不不不,首长的礼物不敢辞。”
“那就对了!接着拿好。”
“不过,首长们请放心,合金的问题,不必再等二十年。”
赵老刚坐下,听到这句话一愣,以为林小宇只是安慰,便笑着说:“好,不需二十年也好。”
旁边周老也笑称相信工人们一定会有所突破。其他老人纷纷点头,有了林小宇这样的人和国家不断壮大的工业实力,他们对此毫不怀疑。
林小宇笑了笑:“其实,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钛铼合金的配方。”
原计划想暂时隐瞒这项成果,以免引起误会,但此刻情况特殊,不说清反而会让人有不好印象。
再说出来了也许还能解决原料的问题。于是,林小宇透露了这个秘密。
众人无不震惊、疑惑,还有一些困惑。但林小宇却感到满足,一切艰辛都为了这一时刻!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王老甚至不确定是不是听错了。他本想借此招揽林小宇,如今更显无奈。陈老送表的行为虽然显得高尚,但实际上也可能是一种收买手段。
无论如何,林小宇真的是个非凡之人,不仅有着出色的技巧和技术能力,在科研方面也有卓越表现。这次他更是带来了重要的合金配方信息。
众人开始探讨这新合金的前景。王军辉负责冶金部分的技术人员,他意识到这将对他们的领域产生巨大影响。若此配方属实,将为冶金界增添新的亮点。机械厂俨然成为一块福地,带来新的希望。
王老感慨自己没有及时跟进,心中既遗憾又佩服。大家都在热烈讨论新发现时,赵老提出的关键问题出现了——原材料供应。
“国内是否有铼矿源呢?”几人大失所望。没有铼的话,即便掌握了配方也无济于事。会议室中原本沸腾的情绪渐渐冷淡下来,直到王老建议购买进口材料为止。
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只要有足够资源支持,机械设备制造并非难题。接下来需要确保充足的物资供应。此时众人回顾近年来的外贸成果,感到欣慰。毕竟,今天的经济环境允许他们大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