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门的归顺,是应有之意,大秦雄兵百万,小小唐门又靠近大散关,若要征伐他,如何能让他跑了。
这一次,只不过是顾及双方面子,毕竟唐门不是一个小门派,也不完全是江湖门派,他背后代表的乌堡势力,自己其中墨家的身影,在巴蜀这一块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通过五战,唐门低头认输,也不算委屈。而秦王得了唐门效忠,麾下武者增多,也心情愉悦。“李斯,接下来,该是峨眉派了,战书下了吗?”嬴政坐在缓缓驶动的龙辇上。”已经下达,峨眉派正在召集在外云游弟子,看样子,也想学唐门,与大王比上一场。”
李斯跨马,跟在龙辇之侧。
“呵,一个个倒是挺机灵,既不损颜面,又能受到诏安,真是好想法,难道她们不知孤不喜佛门吗,那峨眉素有佛门宝地之称,就不怕孤占了她的道场,将那满山的尼姑驱逐出去。”
嬴政想到佛门就心中厌烦。
“大王的意思……”
李斯听出嬴政的不耐,不由猜测。
”传令蒙恬……哎……算了,若是那些尼姑识相,不与孤分说佛法,孤就成全她们,毕竟这万里江山,还需要花团锦簇,才好看一些。”
嬴政想到什么,最终也没令蒙恬出兵。
原本他是想大军压境,让那些佛门佛子自动躲避的,转念想与其满天下追赶那些佛子,不如收拢起来,让她们改一改以往的习性,种田咏经,给国家上税,如此也算一份功德。
“大王胸怀可盛五湖四海,天下归心之日,瞪日可待。”李斯被嬴政的气量折服,马屁不要钱的拍。最近李侍读已经敞开很多,些许吹捧已经信手拈来。”传令蒙恬,放慢行军,这大好的江山,孤还没领略领略,再让那些佛子准备一番
,免得说孤欺凌妇孺。”
嬴政下令,因室行进变覆。
巍巍峨眉钟灵秀
云海松涛好修行
哪怕嬴政下令行军变慢,可终究有走到峨眉山的一天。
一万黑龙卫,旌旗遮天蓬。
今天对蜀中峨眉派来说,一个决庭生死存亡的日子。
所有峨眉派的弟子,都被召回,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不测。
”峨眉派掌门,卧云庵主持风铃携峨眉上下,见过秦王……”峨眉山下,静心台上,赢政龙辇所在,一灰袍老尼双掌合实,对着嬴政佛礼道。这风铃老尼,就是当今峨眉掌门。
而整个峨眉派,并不独指一家,而是整个峨眉山上的佛门,医称峨眉派。峨眉派由卧云庵,清音阁,洗象池,牛心寺,慈圣庵,白龙洞等六家庵寺组成。风铃只是代理掌门一应事物,各家依旧是自己过自己的,只不过在危及峨眉山大事的时候,各个庵寺才会聚集起来,共同对外
“风铃师太,这满山的庵寺都聚集在这里,是想阻碍孤的征蜀大业了,莫非我大秦对佛门的态度,你们还不自知?”嬴政就奇怪这里,他对佛门向来不假辞色,杀的僧人也不是一个两个,怎么还有人敢聚众拦他,莫非真不怕死。
“阿弥陀佛,秦王多虑了,老尼此来,不是为阻秦王,而是请秦王允许吾等佛门坤修,在此灵山修行参禅,我峨眉上下,并无好勇斗狠之人,也无操纵江湖之子,秦王基业,万载功德,昏霹不取阻挠。”
风铃老尼慈眉善目,所讲的话也在仁在理,赢政一时竟然无法接口。
人家都已经服了,而且表明不会在江湖上兴风作浪,只求一块灵山宝地修行参禅,这点要求都不允的话,他这个大王的气量也太小了,有失国君风范。
”嗯……尔等庵寺皆要向官吏报备,亦要生产劳作,缴纳赋税,否则,这灵山大川,有的是人要来修行,你等可知。”嬴政也不想破坏这秀眉灵山,于是做出让步,允许她们在此修行。
一场杀机,消弭于无形,山坡上,厨相女泥郡松了口气。
虽说这些佛门佛子都有牺牲觉悟,可是活着毕竟是好事。
“多谢秦王宽宏雅量,峨眉山上下感激不尽,定会牢记王令,同时为秦王做七七水陆大醮,以诚秦王恩德,保佑大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老尼风铃,确实感激,许下法事,保佑嬴政。”既如此,尔等需安分。”
嬴政见此,也没什么好说的,峨眉搞定是时候找那霸山的麻烦了。“李斯,转道蜀山……”大军点头,直奔蜀山。
巍巍峨眉渐渐远去,山中的女尼好些人瘫倒在地。
不是每个佛门佛子都有武功在身,这里好多尼姑都是纯佛之人,不会武艺只修佛法。当然,大部分人还是会着武道的,而且峨眉派天人位阶并不少,愿能我田两三个的。只不过秦王势大,等闲天人也不敢向秦王吡牙。峨眉派兵不血刃,并不是峨眉派多低调,仁慈,而是嬴政空前强大。
此时的他已经超过了列祖列宗,背靠仙宫的嬴政,文治武功都是当世之最。峨眉派就是在嬴政汹汹大势中,磁田的妥环。离开峨眉,兵发蜀山。蜀山又名巴山。
自古有蜀山剑仙传闻现世,而且传的有鼻子有眼,让人难辨真假。也许上古封神大战时,真的有仙人临凡,可如今却一个仙人也看不见。天人巅峰,几近仙人。
蜀山作为距离仙人传说如此之近的一个地方,怎么可能不被人占领。蜀山剑宗,就是这么一个江湖势力。
传闻,剑宗就是仙人遗留,而且剑宗大殿内,还供着仙人遗物。对此嬴政是嗤之以鼻的,他万分清楚,他所在的这个世界,就是个综武世界。若是有仙人出现,雕不成了征园了。
哪怕真有仙人,他也得让他变成武仙,否则他这个系统金手指不就废了,谁能抗住仙人一指啊。蜀山剑宗,山门之中。剑宗宗主齐漱溟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今天是他蜀山剑宗生死存亡的大日子。他早已得知,唐门被圆政收归麾下。齐漱溟很羡慕唐门的结果,自己也想仿照。
可世事没有绝对,万一秦王准备踏平蜀山,他怕是连一个开口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