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看戏
顾秋白恍然大悟:“柳如是?她连琵琶也弹的这么好,倒是很合适。”
“琴好,诗更好,比起那些腐儒书生来,强上不少。”弘禧顺着几人寻来,也撩开帘子坐下了。
顾秋白:“殿下有看她的诗?”
弘禧眼神微眯,抿了一口温酒:“自然,这轰动长安的周府火灾幸存者——她也算有本事。”
顾秋白一个激灵,弘禧今日这人畜无害的模样,让人一时忽略了她的手段,保不齐,弘禧也在其中推波助澜过。
弘禧转向顾秋白:“倒是你,我竟没想过,是大学士将你养大。”
顾秋白:“我也没想过,我比你们知道消息还要更晚。”
弘禧:“父皇是大学士看着长大的,当年他刚刚登基,原就是预备让大学士辅佐,为他稳固朝堂局势,奈何霍家...出事后,霍胤留书出走,父皇不放心其他人,不得不空缺这职位,将其划分到三省中去。没想到几十年后,他竟又回到长安。”
穆月:“这是个好消息,等我离开长安,至少有人庇佑秋白。”
顾秋白问:“你要走?”
穆月:“我已受封,是时候该回到边疆,再过几日,便要出发了。”
弘禧:“边疆战事如何?”
穆月:“匈奴上次被我活捉一员大将,如今士气大减,短时间内都不敢来犯。但境外部族并不安分,有不少都在和匈奴互通消息。尤其是契丹人,二皇子阿史那贺鲁有意和匈奴公主通婚。”
弘禧摩挲着杯壁:“长安城的老鼠太多,也是时候抓一抓...”
孟然赶紧打断:“殿下,将军!这里到处都是人!人人都在赏花闲聊,我们便也从众,不要聊政事了。”
穆月淡淡一笑:“不必过分紧张,我如今是镇国大将军,聊聊政事,自然使得。”
孟然一窒,好像确实是这么个理,自嘲式的摇摇头:“从没想过——还会有这么一天。”
顾秋白眼观鼻鼻观心,没有接话,看看别的仕女们笑作一团,饮酒取乐,一派祥和,唯独她们这里,句句机锋。
弘禧起身:“好了,本宫要去其他仕女那坐坐,再过半个时辰,别忘了去水榭楼台处听戏。”
孟然:“听戏?今年竟还有请人唱戏?《长生殿》?《琵琶记》?”
弘禧只是笑,吊人胃口:“来了便知!”
顾秋白看着弘禧离开,想起收到拜帖的那天。
弘禧的拜帖是她亲手送来的。
她以送拜帖的名义,明目张胆的拜见了大学士霍胤,两人在书房中密谈许久,弘禧才离开。
走之前又转道去了顾秋白的小院。
顾秋白也没想到弘禧这么大胆,只是默默行礼:“臣女恭迎殿下。”
弘禧只是盯着她,慢慢开口道:“你胆子真大,顾秋白。”
顾秋白:“我不明白殿下的意思。”
弘禧:“若不是有大学士在,此刻你已生死难料。”
顾秋白不说话,弘禧说的是事实,如果不是有老头突然自曝身份,恐怕她不止被逐出画院那么简单。
只是为了救人,她也没有第二条路可选。
顾秋白:“穆月成功当上将军,纪大人也被放出来了,我仍在画院任职,已经够了。”
弘禧:“...原本再等几日,我就能设法让父皇加封穆月,再拉拢纪家,但你却误打误撞破了我的局。不过,现在我有了更好的选择...”
她话说一半,顿住,顾秋白也不问。
弘禧:“好了,找你是为探春宴一事,这是宫里一年一度的盛会,你若能来,我让孟然接你。”
顾秋白:“好。”
弘禧:“探春宴是我来筹备,还缺个戏班,只不过曲目嘛...得和你商量商量。”
。
半个时辰很快就到了,贵女们都在往戏台处去。
那戏台临水而建,建在莲花池中央,悬浮水上,形成水中蜃楼般的视觉效果。
三重飞檐的朱漆戏台,檐角铜铃被风吹得叮铃作响,台面以整块阴沉木铺就,细密的雷云纹在日光中泛着别样的光泽。
戏台靠后处设有雕花屏风,伶人从屏风后一个一个露出身形。
头戴七宝金丝莲花冠,垂落十八串东珠流苏,额间点靛蓝孔雀翎花钿,这是华阳公主;
褪色的月白交领襦衫,领口处用赭石颜料染出经年污渍,简单的圆髻松散着,插着半截木簪,这是李宝珠;
藕荷色窄袖短襦系靛青围裙,双丫髻缠着红头绳,这是欺辱人的侍女...
周围的讨论声不断入耳:“这是什么戏?好像未曾见过。”
“三公主说是专程找人给排的新戏,请的是长安最好的戏班子。”
“奇了,三公主素来不爱看戏,竟为了这次宴会专程找了人排戏?”
“别管那么多了,总归不会叫人失望便是。”
...
顾秋白啧啧称奇,果然是钞能力啊,这么短的时间,都能把这出戏排的有模有样。
孟然看来看去,总觉得眼熟,直到伶人第一句出来:“华阳金枝落尘灰,宝珠嫡女命如苔——”
伶人声音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孟然脱口而出:“...华阳公主啊!”
又转向顾秋白:“你竟是把这排成戏曲了,可不是...刚开了个头而已?”
顾秋白无辜道:“是啊,我也是这么说的,但三公主说,不爱看男人戏,就爱看我这出女人戏,先排个几幕给她们看看,若是想看后续,则自去等等吧!”
孟然:“她也真是...知道如何戳人痛处,不过《万里》没能先排成戏曲,《朱门策》倒是先排上了,我也想看看,到底如何——”
不愧是长安顶尖的戏班子,身段,唱腔,舞台排布都让人很是赏心悦目,连顾秋白这欣赏不来戏曲的人,都被吸引着往下看去。
其他的仕女们更是不必多说,揪紧了手中的帕子,心随着华阳忽上忽下。
华阳深受皇室器重,打一出生就是皇位继承人,犯一点点小错,都是不被容许的,仕女们只见幼时华阳被打手心,被罚跪...几幕下来,华阳长大了,变成了盛气凌人的公主。
正要处理政敌,被奸人所害,死在马背上。
紧接着是她借尸还魂到了李宝珠身上,李宝珠受尽欺凌,华阳一一反击,仕女们只恨眼睛不够用,屏住呼吸都不敢眨眼。
又看到华阳被那个冷漠的父亲责罚,仕女们顿时不忿,声音都大了起来。
剧幕安排的速度刚刚好,每到一个关键剧情点,情绪都被推到最高点,围观的仕女们越来越多,一阵阵惊呼展现着她们对这出剧幕的喜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