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知道这两兄妹葫芦里卖什么药,一时说急于见我,又不肯说明目的。我只好激他一激:“人也见了,闲话也聊了,你们再不说,那我回去了!”
就在陈瑜犯难的时候,门被打开,一个穿着跟带我进来的司机一样的女子送来了酒,替陈瑜解了围。
陈瑜给我倒了酒,又给自己和骆燕倒上,端起杯子碰了碰我的,然后道:“来,先干了再说,当是给你洗尘了。”
我端起杯子一饮而下,道:“好了,说说你的把戏?”
“你的急性子这么多年来一点都没有变。”陈瑜道。
他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狄葛,他当时也是这么说的。我不由苦笑,还是道:“我觉得没有什么需要改变的。”
“你确定要我们直接说?”骆燕这时道。
“第一,如果你们跟我扯些没用的,我会立即离开。第二,如果直接说,我可能也会立马离开,看究竟什么事。”
陈瑜和骆燕面面相觑,互相推脱,最后才由陈瑜说道:“我们需要你帮我们盗墓。”
“盗墓”二字简直是从他的牙齿缝中挤出来的。
我听到以后立即站了起来,道:“我没有听错?你妈知道吗?”
其实我这么说,真的不是为了逗趣。因为他们的父母都是非常着名的考古学者,而他们的这一对活宝孩子竟然要去盗墓!岂不是上梁极正,下梁却歪掉了?
陈瑜叹了口气,道:“我就知道,直接跟你说你会拒绝,果然是这样。”
“我就知道你们这对怪胎没憋什么好屁,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你们是要让我去干犯法的行为,你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怎么说的,说我盗取国家珍贵文物,嗯?”
我不是第一次说他们是怪胎,当然那是开玩笑的话,每次他们也都会把我怼回来,可是这次他们却沉寂了下来,谁也没有说话。
过了好一会,骆燕红唇微张,却是欲言又止。
“好吧,”还是陈瑜先打破了沉寂,但我没有想到他接下来说的是,“不好意思,当我们没有找过你。”
我呆了一会,心想是不是我说的话太过了?他们何以会显得那样痛苦?演的苦肉计么?再退一步来讲,他们要盗墓为什么不自己去,非要我去不可?而且,从他们的口吻中,还可以知道是要我去,而不是叫我跟他们去!
他们两个人都不能完成的事情,叫我一个人如何完成?这中间有什么隐情?我重新坐了下来,取出香烟点上。
陈瑜给拿了只烟灰缸摆在我前面。我一直盯着我手中香烟红亮的部分,看着一缕缕烟持续往上飘着。但我却不是定睛看,我的余光时不时瞄向他们。
半根烟过去,我才道:“你们要盗的是什么墓?为什么不自己去?”
“那个地方相当危险,以我的身手,一定会出事,我们不想给老人家担心。”骆燕道。
陈瑜见事情可能有转机,也道:“如果那个墓被证实,那一定是伟大的发现。不过,我们需要佐证,需要墓里的东西替我们下定论。”
陈瑜的这句话说得矛盾之极,大概是因为其实有太多话要跟我讲,而我的态度又太硬的缘故。
“你们以为那个是什么墓。”我又问了一次。
“建文帝,朱允炆的墓!”
本来我已经准备在他说出合理的一个墓穴后,会答应帮他的,哪怕有极大的危险。但是我在听了他这八个字后,所有压力都卸了下来,原来他们只是想整蛊我,我大笑道:“哈哈哈,建文帝?朱允炆?”
“是有可能的,我不知道你笑什么。”
他的这句话又让我笑了好一会,我才道:“他不是被他的叔叔活活烧死了么?陪着他死的还有他的母亲吕氏。”
“那只是史官的记载,不能全信。”骆燕道。
我道:“在没有其他确凿证据之前,我们一直都默认以史官的记录作为历史。”
“荒谬!”陈瑜站了起来,道,“什么是历史?仅凭史官的记录,或者所谓的史学家从古籍中挑出的只言片语就敢断言那是历史?在我看来,那只不过是喜欢阅读古籍的学者所着的推理小说!”
陈瑜的话不容易反驳,毕竟还没有人可以成功穿越到古代了解情况,再穿越回来跟我们解释的案例。
但不容易不代表不能!我问道:“那你又如何证明你是对的?”
“所以,我们需要用里面的东西来证明。要知道,大部分史学家都同意朱允炆是已经被烧死,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他的下落是明朝一大疑案。”
“你想说你承认《明史记事本末》?”
“是。”陈瑜道。
“那岂不更像一部小说?”
《明史记事本末》是被誉为“清代文苑第一人”的清初官吏,谷应泰所着。他的身份是历史学家,却更像一个小说家。
他在树中记载:燕军破城而入时,建文帝原来是想自刎了断的,却被少监王钺拦住了,说:“陛下不可轻生,从前太祖升遐时,曾留有一个箱子,并说‘子孙若有大难,可开箱一视,自有方法’。”
朱允炆即命王钺取箱,片刻后有太监四人,扛一箱入殿,箱的四围俱用铁皮包裹,连锁心内也灌生铁。王钺取了铁锥,将箱敲开,里面藏着度牒三张,以及袈裟僧帽僧鞋等物,并有剃刀一柄,白银十锭,及一张纸,纸中写着:“允炆从鬼门出,余人从水关御沟出行,薄暮可会集神乐观西房。”
朱允炆叹息道:“天命如此,还有什么可说的?”
太监立即取出剃刀,给朱允炆剃发,又脱了衣冠,披上袈裟。
而此时大火已把皇宫烧为灰烬,马皇后也投火自尽。他痛哭一场,依言从鬼门逃走。那是仅能容得一个人经过的一处矮门,位于太平门内。
我之所以说谷更像一个小说家,是他说当建文帝出了连通水道的鬼门后,立即有只小船等着他。那小船上还有一道士,叩首称其万岁,并叫他上船。道:“昨夜梦见高皇帝,命臣来此守候。”
流亡诸人遂乘舟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