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沉默片刻,慈禧尽力压抑着自己的感慨,用平静的声音说道:“好罢,这个事儿,就照你说的去办罢。”

“是!”关卓凡说道,“臣谨遵懿旨!”

顿了顿,“臣打包票,太后回銮北京之时,此事必已经……谣诼消散,天朗气清,不然,臣甘受严谴,亦……无面目立于天地之间矣。”

一股酸热之气,涌了上来,慈禧努力控制着自己,不说出更有感**彩的话来,只是点了点头,说道:“好,我相信你。”

“谢太后。”

寝卧中,又一次沉默下来了。

过了一会儿,慈禧轻轻的笑了一笑,说道:“行了,把东西拿出来吧!”

关卓凡微愕:“请太后明示——什么东西?”

“诏书啊!”慈禧微微的斜乜了他一眼,“立丽妞儿为嗣皇帝的诏书、我和姊姊撤帘的诏书——你不要跟我说,这两份东西,你还没有准备好吧?”

诏书,用印,用“御赏”和“同道堂”的印。

关卓凡大为狼狈,赶忙站了起来,说道:“太后说哪里话来?臣早就说过了,嗣皇帝谁属,仰赖宸衷独断,岂有皇太后圣裁之前,就拟定诏书的道理?至于两宫皇太后是‘垂帘’还是‘撤帘’,除了两位皇太后自个儿,天底下,岂有第三人可是置喙的?”

慈禧明知关卓凡说的是假话——旨稿一定是已经拟好了的,不过,看着他狼狈的样子,心头还是不由掠过一阵快意。

她好不容易才忍住了进一步讥刺他的**,说道:“你说的也是——那,就催一催北京那边儿,手脚麻利着点儿,大伙儿……可都在等着呢。”

“大伙儿可都在等着呢”——这句话,依然暗含讥讽,关卓凡自然是听了出来,不过,他没有任何异样的表示,先答了声“是”,然后说道:“现在北京、天津开通了火车,事事方便,今儿下午打电报回去,明儿中午的时候,旨稿就能送到了。”

“嗯……火车这样东西,还真是便捷。”

慈禧抬起头来,微微的出了会儿神,说道:“我回銮的时候,应该也是坐火车的吧?”

“是!”

顿了顿,关卓凡补充说道,“母后皇太后过来天津,事情比较仓促,‘花车’也没有怎么太布置,太后回銮的时候,臣一定布置最好的‘花车’,供太后乘用。”

“花车?”

“就是太后御用的车厢。”

“哦……”

顿了顿,慈禧说道:“些些小事,难得你还想着。”

“太后的服用,怎么会是小事?”关卓凡说道,“再说,这也是臣的分内之事。”

“嗯……”

过了片刻,慈禧说道:“对了,你的进‘辅政王’的旨意,这一次,也一并明发了吧?”

“回太后,”关卓凡说道,“勋劳什么的,臣实在是没有的,‘辅政王’的逾格之荣,全是出于两位皇太后的恩典,以及……”

顿了顿,“臣‘皇夫’的身份,所以,臣以为,还是等嗣皇帝践祚之后,奉两宫皇太后临御百官,以恭奉懿旨之名义,颁行此诏,似乎……更加妥当些,现在,似乎……还不着急。”

“奉两宫皇太后临御百官”——就是那个那个“很隆重、很盛大”的“撤帘”的仪式了。

确实,如此办理,彼此的脸上,都有光彩。

慈禧点了点头,“好吧。”

彼此……再无话说了。

过了好一会儿,慈禧轻声说道:“没什么别的事儿,你就跪安吧——我还要陪‘东边儿’,四周围的走一走。”

“是……”

关卓凡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终于没有说出来,单膝下跪,举手平胸,行礼退出。

门合上了。

过了一会儿,慈禧光洁的面庞上,两行清泪,慢慢儿的滑了下来。

*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两份旨稿果然按时“送到”了——一份是立荣安公主为嗣皇帝的诏书的旨稿,一份是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撤帘”的诏书的旨稿。

因为是中午,两位皇太后要歇午觉,没有马上进呈;待两位皇太后歇过了午觉,关卓凡才亲自将旨稿送了上去。

慈禧吩咐“开书房”,请了慈安过来,一同“御览”。

“我也看不大明白,”慈安说道,“你看过了,讲给我听就好。”

慈禧心想:你当然是早就看过了,没有必要再看第二遍啦。

不过,面儿上没有任何异常,点了点头,“好!”

先看立荣安为嗣皇帝的诏书。

这份诏书,用的是两宫皇太后的口吻,大多数的文辞,都是冠冕堂皇的套话,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思,反正,立皇帝的诏书,遣词造句,都是大同小异,慈禧留意的,是诏书如何厘定荣安和前边儿的两位皇帝的关系。

言及文宗,用的是“血嗣”,而不是劝进的折子普遍使用的“嫡嗣”。

“嫡嗣”固然可以理解为“亲生”之意,但主要的含义,还是“正宫所出”,荣安公主不论和母后皇太后如何亲近,到底不是她亲生的,煌煌诏书,不同臣下劝进的折子,可是无所顾忌的拍马屁,每一个字,都必须经得起天下后世的推敲和批评,因此,改成了没有争议的“血嗣”。

当然,“血嗣”并不是真的没有争议,可是,“嗣”字是已经不可以争议的了,“血”字则没有争议——所以,这两个字连在一块儿,就是“没有争议”。

言及穆宗,用的是“女兄”。

这个,颇出慈禧意料。

“女兄”是“姊姊”的意思,这个,慈禧是晓得的,可不是,为什么用“女兄”,而不用“亲姊”甚至某些人口中笔下的“嫡姊”呢?

呃,“嫡姊”就算了——这个道理,仿佛“嫡嗣”,荣安和穆宗,并非一母同胞,扯不上那个“嫡”字。

“亲姊”呢?荣安和穆宗,当然是亲姊弟,“亲姊”——没有问题呀?

沉思片刻,慈禧明白了:

前边儿已经有了“血嗣”,后边儿再来一个“亲姊”,不过画蛇添足,并不能增加荣安继位的合法性。而“女兄”二字,强调的不是“女”,是“兄”,既然荣安、穆宗为兄弟,则援引“兄终弟及”之义,荣安便有接替穆宗的资格,虽然,这儿的“兄”、“弟”,刚刚好倒转了过来,实为“弟终兄及”。

再看两宫皇太后撤帘的诏书——这是慈禧真正关心的。

立荣安为嗣皇帝的诏书,是用两宫皇太后的口吻写的;这封诏书,则是用登基后的嗣皇帝的口吻写的。

诏书大捧两宫皇太后,说她们“智珠在握,旋转乾坤”,“朝乾夕惕,夙兴夜寐,握发吐脯,备极勤劳”,“励精图治以综万几,虚怀若谷以纳舆论”,“圣德流芳,泽被四表”,终于“戡平大乱,扬威万国,海宇欣悦”,“七载之下,乃臻八荒升平之治世”。

虽然是拍马屁,但每一句话,都算有根有据。

军情紧急的时候,“六百里加紧”、“八百里加紧”的折子,往宫里边儿递——基本上是长春宫,真的是不分点儿的,根本不管两宫皇太后在做什么——梳洗的时候收到过折子,传膳的时候收到过折子,不论两宫皇太后当时在做什么,都得停了下来,先看折子。

半夜熟睡之时,“八百里加紧”的折子到了,被从床上叫了起来,亦是家常便饭。

“握发吐脯”神马的,不为虚誉。

慈禧在心里默念,“总算他还有点儿良心,说了几句公道话!”

再看下去,慈禧不由眼睛发亮了,“中外咸称‘女中尧舜’”。

女中尧舜!

这个词儿,并不是慈禧第一次听到、见到,可是,君臣对唔之时,那些轻飘飘的颂圣,怎么能够跟“撤帘”诏书这种国家最重要的文告相提并论?

虽未“盖棺”,却已“定论”了。

慈禧明亮的眸子中,升起了一层淡淡的、湿润的雾气。

她略略平复了自己激动的心情,继续看了下去。

嗣皇帝说,两宫皇太后“照拂朕躬,无微不至”,多年来,朕“凡事无不仰荷慈怀曲体”,如今,自己初登大宝,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深恐“德力难副”,因此,“再三吁肯两宫皇太后,继续垂训”,以便朕“有所依凭”。

可是,两宫皇太后说,当初“俯允垂帘”,“本非意所乐为”,实在是因为穆宗毅皇帝冲龄即位,俺们姐儿俩,不能不问事,“垂帘”,是“非常之时”的“非常之举”,皇帝成年,我们自然就要撤帘归政的。

几年下来,上下同心,内外相维,有了如今的局面;你呢,也成年了,也大婚了,我们看你,嗯,很好,很是个好皇帝的样子!我们很放心!所以,唉,该让我们过几天清闲日子了!你是个孝顺懂事儿的好孩子,该明白皇额娘的苦心!

看到这儿,慈禧心里“哼”了一声,暗道:装什么装啊?

不过,虽然是“装”,可是,“装”的很漂亮。

彼此脸面,都很漂亮。

继续看下去。

嗣皇帝说,两宫皇太后去意坚定,朕“再三吁求不得”,实在没有法子,只好“仰承懿旨,恭奉慈驾,撤帘归政,移跸名园,颐养冲和”,同时,“允宜崇上两宫徽号,以冀仰答鸿慈于万一”,“所有一切应行典礼,饬下王大臣敬谨办理。”

这一段,有两个地方,慈禧是特别满意的。

一个是“移跸名园,颐养冲和”。

这八个字,虽然没有直接将“颐、和、园”三字连在一起,但已不啻以最高层级的法律形式,确定了两宫皇太后对颐和园的“所有权”。

一个是“饬下王大臣敬谨办理”。

一般的诏书,涉及典礼,用语都是“该衙门敬谨办理”,很少“饬下王大臣”的,这五个字,代表两宫皇太后的撤帘典礼,是比拟皇帝登基的国家最高层级的典礼。

至于“徽号”是什么,反倒不是慈禧最在意的——其实,也不是她不在意,而是这些东东,她实在是不懂,只好人家怎么说,就怎么办吧。

看来看去,再没有什么可挑眼儿的了——就是按着自己的意思写,也未必能够更加满意了。

装作慈安根本没有看过这两份诏书的样子,慈禧替慈安,细细的讲解了一遍,慈安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

好了。

慈安探询着问慈禧:“咱们……用印吧?”

慈禧点了点头。

慈安微微提着的心,往下一放,赶紧掏出一个小小的锦囊,取出那枚“御赏”来,递给了慈禧。

慈禧接过,在两份旨稿上,一一的钤了印。

“御赏”是阳文,印痕是蓝色的。

国丧未过,不能用红色的印泥,只能用蓝色的印泥。

慈禧将“御赏”还给慈安,接着,也掏出了一个小锦囊,取出了“同道堂”。

慈安注视着慈禧的动作,心又微微的提了起来。

蘸了印泥,慈禧捏着寸许见方的玉印,移到了“御赏”印痕的边儿上。

她似乎稍稍犹豫了一下,慈安的心,不由自主的向上一提。

但是,慈禧终于将印轻轻的钤了下去。

抬起手来,旨稿上,阴文大篆的“同道堂”,清晰宛然。

*(未完待续。)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 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小说!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带着仓库到大明神圣罗马帝国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从李元芳开始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重生太子,开局贬至敢死营重生之大科学家开局落草土匪窝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春秋:内嫂勿怕,我来救你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鼎明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并汉穿越大唐做生意大叔凶猛秦末:强抢虞姬,截胡陈胜吴广!我的大唐我的农场天幕通古代:开局让老祖宗们震怒开局拯救蔡琰何太后,三国大曹贼三国之小曹贼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神医狂妻:邪帝,好闷骚汉末天子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江山,美人反派:公主偷听我心声,人设崩了大楚小掌柜回到南明当王爷开局直播:秦始皇中考高考公考铁血开疆,隋唐帝国的重塑之路食王传吞天神王明末:造反自封镇北王三国之再兴汉室时空医缘:大唐传奇回到远古建华夏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直播:跟着后辈开开眼仙人只想躺着乱三国:毒士千里驹,毒火攻心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锦衣血途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张逸风姜凤小说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烽火淞沪重生古代:从军户到一统山河!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阿姐,我中举了!天命缉凶录抗战:开局一把枪,发展成列强百万铁骑踏龙城,你管这叫疯癫王?边军:从将门奴仆杀到九五至尊大明:刚穿越的我,忽悠朱棣造反穿越后,我靠种田称霸天下抗战之重生当新四军大明弘治家的二皇子李渊:捡到野生皇孙,李世民懵了听闻我要退婚,娘子瞬间红温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长生:我在大唐当土豪的那些年都贬为庶人了,再搞事我就反杀了!宋辽争霸:御虚门传奇千门36天局大秦:始皇帝,我真不吃软饭啊!大明皇侄:开局逼朱元璋灭倭三国:开局一个碗,看吾三造大汉起兵谋反!你们真当朕沉迷修仙?我是袁术袁公路大明:开局向朱元璋索要皇位三岁就带妹妹和童养媳闯贞观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饥荒年,我靠拾荒当皇帝!强国,从清末开始人在隋唐,我乃大隋十二太保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逼我去草原和亲,大军临境你哭什么?我乃边军一小卒重生朱雄英,带着淮西一脉造反四合院之我命由我不由天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亮剑李云龙我来助你做大做强三国:袁公拒见?找找自己的问题开局就是狸猫换太子最强毒士:女帝让我收着点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大汉风云之少年王莽揭皇榜:我竟是太子大明:我是朱标他舅穿越古代灾年,我有一座现代都市!暴君重生后,将原配妻子宠上天女帝送我去和亲,我奉天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