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中文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每个镇子外都有这么一个大片的空地,既是市集,又是各村百姓前来交纳赋税,民兵集中训练的大会场。

空地上搭着长长的几排简易的席棚,席棚外就是过道。每次大集,都十分的热闹,买的卖的,人来人往,一直持续到下午。

要知道,一个镇子就相当于周边数个村屯的中心。除了固定日期的集市,镇子里还有类似于衙门的官府机构,以及官营的店铺。

这里是复州,集市的热闹程度,与金州相比,已经差了不少。地方发展的差距,在集市上便能很好的表现出来。

能够吃饱肚子,从来不是人们的最终追求。当基本的需求满足后,便会自然而然地向下一个目标努力。

未必会明确地定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但要生活得更好,居住得更舒适,却是相当朴素的心理。

桂花要买针线,本来还想买鸡,可听了中年妇女的经验,她便打消了主意;

桂花爹要买把铡刀,养牛羊的话,就要铡草料。

半年多来,一家人甚为节俭,官府发放的安置费攒了一些。再有秋收后卖给官府粮食的钱,买牛是不够,可手头却宽裕了不少。

日头高高升起,向大地慷慨地洒下光和热,集市上的气氛也愈发热烈起来。

“粉条,土豆粉条喽!”

“辣椒喽,又干又辣!”

“榛蘑,上好的木耳!”

这边是各种各样的吃食,有自家做的粉条,自家晒好的辣椒,自家采摘的山珍。

“锔锅、锔碗,锔大缸!”

“磨剪子、镪菜刀!”

那边是手艺人在招呼,还有架起小铁炉,叮叮当当打造铁器家什的。

桂花爹和儿子先拉着车去了镇上,那里有一座酒坊,挂着收土豆的幌子,所制出来的也自然是土豆酒。

如今,土豆酿造的酒已经成为百姓最喜爱的品种。原因很简单,便宜。店铺里也有从山东、天津购进的粮食酒,可百姓很少去买,销量很小。

土豆不仅成为主食和蔬菜,除了酿酒,还有了更多的食用和储存方法。比如制成粉条、淀粉。

桂花爹不舍得换酒,几大袋土豆卖掉,成了手中的军票,脸上笑得连皱纹都显得更多更深。

桂花笑嘻嘻地伸出手,桂花爹无奈地摇摇头,数出两张辽钞,放进了闺女的手中,还不忘叮嘱道:“省着点花呀,没用的别买。”

“爹,我知道了。”桂花笑着说道:“你们去集上吧,我买好东西就去找你们。”

桂花爹犹豫了一下,把一小袋花生交给赵顺,说道:“你和你妹一起,碰到官上的人,正好问一下贷款买牛的事儿。”

赵顺眨巴着眼睛,觉得未必要在这里打听,回村上问村长也是一样。但老爹塞到他手里一张辽钞,提醒道:“在别的姑娘跟前,有点眼力架。”

别的姑娘?!赵顺好象明白了,是那个叫小琴的姑娘,上回见过的,老爹还夸人家来着。

桂花忽扇着大眼睛,也有点猜测,不由得抿嘴笑起了起来,对兄长说道:“哥,咱们走吧!”

好姐妹变成好嫂子,这事儿挺好哇!可看老哥那木讷的样子,估计小琴不一定能看得上。

桂花和老哥一起先去买了官府的店铺买了针线,店铺里的货物很多,铁制的各种工具,比较精美的瓷器,绸缎布匹和各种外购的商品。

但现在老百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不足以购买店铺里的大多数商品。只有一些生活必需品,象农具、针线、布匹,才是老百姓勒紧腰带也要买的。

南方的蜜饯呢,桂花看了眼价格,暗自咂舌,并有些羡慕那个抱着孩子买零食的女人,她转身走出了店铺。

最有消费能力的,自然是军官。就是普通的士兵,购买力也远超过普通百姓。除了按时发放的饷粮外,军属免赋税,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

“哥,你跟我去找吴姐和小琴吧!”桂花轻车熟路地沿着街道走向镇府所在,边走边和哥哥说着话,“小琴最爱吃花生,你,知道吧?”

赵顺闷声闷气地应了一声,却有些局促。说实话,小琴的长相和性格,都是他钟意的,可他总觉得有些配不上人家。

桂花也有些无奈,哥哥就这个脾气禀性,木讷沉闷,在吴姐和小琴跟前,连头都不敢抬。

很快,两人便来到了镇府门前。看门的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头儿,却是眼不花耳不聋,腰板挺直,精神矍铄。

“大爷,还认得我吗?”桂花不怕生,笑呵呵地打着招呼,“上回来找过吴姐和小琴的。”

老头儿眨巴着眼睛,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伸手点了点,说道:“想起来啦,叫什么花来着。”

“桂花。”桂花笑了起来,说道:“大爷您真是好记性。”

老头儿不禁夸,眼睛笑得都眯了起来,说道:“你等一下哈,我找人通知一声。”

“谢谢您啊,大爷。”桂花的嘴象抹了蜜,一口一个大爷,把老头儿叫得心里舒坦。

时间不大,老头儿便回来了,还让桂花兄妹在门房坐着等。

很快,小琴的身影便出现在了桂花的视线中。这姑娘脚步轻盈,精神状态比刚至辽东时强得太多。

“小琴。”桂花离得挺远,便站起身,笑着挥手,大声叫着。

小琴挥手相应,加快了脚步,来到近前已是笑出了声,拉着桂花的手亲热无比。

“能出去逛逛大集吗?”桂花不太确定地问道:“不行的话,就在这坐着聊一会儿。”

小琴用力点头,说道:“有一个多时辰的空闲,中午做饭前赶回来就成。我还真有想买的东西,你陪我逛大集好了。”

桂花赶忙示意老哥,连使了好几个眼色,赵顺才缓醒过来,把那袋花生递给小琴,却讷讷地说不出什么话。

“上回跟你说过家里种了花生,顺道给你送一些。”桂花只好开口说道:“甭嫌少,权当个零食吃。”

小琴伸手接过,也不矫情,笑着致谢,把花生先留在门房,她和桂花挽着手走上了街道。

“吴姐呢,很忙嘛?”桂花向后望了一眼,开口问道。

“吴姐去港口接船,要过几天才能回来呢!”小琴说道:“内地闹了灾,有好几万老百姓活不下去,都来辽东生活了。”

“好几万?”桂花瞪大了眼睛,有些吃惊,“那么多,粮食还够吃嘛?”

小琴呵呵一笑,说道:“放心吧,官仓里有足够的粮食。再说,各家谁不存粮,你还怕饿着?”

桂花点了点头,说道:“我家倒是不怕,土豆存了满窖,黑麦和玉米也有很多。”

“那不结了。”小琴抽了抽鼻子,笑着说道:“你送我花生,我请你吃烤红薯。新鲜东西,今年才在瓦房店试种成功,烤着吃可香了。”

老百姓是不太敢试种什么新作物,拿一年的收成开玩笑。可军屯就不同了,郭大靖也希望能在辽东有更多的适合种植的作物。

而地瓜和土豆都是在地里长的,习性差不多,便在瓦房店试种了百八十亩。今年风调雨顺,地瓜的试种也算成功,产量令人满意。

与土豆的产量相比,地瓜并不逊色,田间管理到位的话,几乎是不相上下。

即便如此,官府也没有鼓励百姓种植的意思。明年的军屯,可能会扩大种植的面积,也只是为增加农作物的品种,丰富餐桌而已。

今年百多亩的地瓜,差不多收获了二三十万斤。一半将制成地瓜干儿,作为零食销售;另一半则是分到各地,煮了烤了,让老百姓也品尝一下。

相比土豆,地瓜的含糖量更高,营养更加丰富,吃法也比土豆更多样儿,浑身皆为肥育生猪的优质饲料。

官府希望百姓能量力而行,每家种个一亩两亩,从而为生猪养殖创造条件。

从辽南各地看,依着目前的气候温度,在金州和复州更加适合种植地瓜。尤其是复州瓦房店地区,在后世更是赫赫有名的地瓜种植基地。

小琴别看只是镇府里面打杂烧饭的,可她和吴姐住在一起,光是耳濡目染,见识也比百姓要强得很多。

两个好姐妹说说笑笑,沿着街道先把镇内的店铺逛了一遍,小琴买到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也买到了烤地瓜,边走边吃。

“烤地瓜嘛,老远就闻着香味,吃到嘴里更香甜。”桂花吃着又糯又甜的烤地瓜,既是称赞,又对小琴的见识羡慕不已。

轻轻叹着气,桂花有些不甘和抱怨地说道:“在家里守着那些田地,感觉人都呆傻了,和你的差别越来越大了。”

小琴笑着安慰道:“老百姓还不都是一样,你常来镇上,咱们常聊,你知道得也是一样的多。其实,我这都是听吴姐说的,她的见识才广呢!”

“村里也有夜校,你学得咋样儿?”小琴歪着头,望着好闺蜜,一本正经地说道:“要是能通过小学资格考试,你也可以出来找工作。再高呢,就是中学,不管是镇府、县府,都抢着要。”

桂花眼睛亮了,盯着小琴,急着问道:“那需要多长时间,我倒是天天去夜校学习,可总觉得自己很笨,会了又忘,愁死人了。”

“忘了再学,总能学会的。”小琴笑着安慰道:“我是有福的,能时时问吴姐,她也教得耐心。她说明年开春,我差不多就能达到小学程度。”

停顿了一下,小琴伸手指了指旁边的店铺,说道:“只要通过了,我就能去店铺卖货,挣得多,还挺清闲。”

桂花羡慕极了,成天呆在家里,活儿倒是没少干,可总觉得不够自由,见不得世面。

这才一个多月没见,就感觉和小琴的差距又拉大了。人家是越过越好,自己难道只能是嫁人生娃,一辈子呆在村子里?

小琴觉得有些冷落了赵顺子,便回头笑着说道:“顺哥,你也要去夜校识字算术,以后可有用啦!”

赵顺子挠了挠头,赧然地嗫嚅道:“俺,俺不是读书的料,斗大的字识不了一筐,坐在那里就犯困。”

小琴眼中闪过异样神色,可脸上又恢复了笑容,说道:“能读书识字的话,有什么新作物,怎么种,也不用老去问人家,自己看着小册子就成,很方便的。”

桂花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白了哥哥一眼,说道:“哥,咱俩以后天天去夜校,我看着你。”

“对了,明年俺家也种一两亩的地瓜。”桂花转头对小琴笑着说道:“等收获的时候,给你拉一车来。”

小琴咯咯地笑着,连连点头,又说起了在镇府的所见所闻,可比农村那枯躁单调的生活有趣多了。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常有的心理。当你见识到了外面世界的广阔和自由,谁还会安心地去平淡无奇?

而东江镇的快速发展,也确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有能力的男女去工作,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并在工作中,逐渐适应和学会新的管理模式。

就目前而言,东江镇的政务管理还是粗疏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但这都不是大问题,只要老百姓能吃饱饭,社会便能稳定,改革或试点便能有纠错的时间和空间。

不说小琴和桂花心情愉快地逛大集,此时的吴晴,和镇府的一些工作人员已经赶到了复州湾港口,迎候并安置新至的移民。

因为文化程度较高,工作又认真不怕苦,吴晴不仅顺利通过了实习期,更是在月前提升了一级待遇。

如果按照东江镇军户制的职级,吴晴已经相当于军队中的伍长,饷粮差不多翻了一倍。别说一个人生活,就是三四口之家,也不虞挨饿。

能够升职涨薪,一方面是吴晴的才干和努力,一方面也是女性工作人员的缺乏。在很多工作上,女性还是具有男人所不具备的优势。

比如在对移民的登记中,吴晴便有着天然的亲和力,使那些妇女不致于太过紧张。有些事情,也方便问询。

现在,小囡就紧紧地拉着母亲的手,新奇地望着坐在桌前,拿着纸笔,认真地询问记录的吴晴。

为您提供大神样样稀松的逆天换明最快更新,为了您下次还能查看到本书的最快更新,请务必保存好书签!

品书中文推荐阅读:我吕布三姓家奴?明明干爹无数!大明红楼,诗山词海,红袖添香并汉大唐静等李二杀兄三国:袁家逆子,开局摔玉玺捣蛋异姓王三国之小曹贼江山,美人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裂阳残血三国:开局去荆州救关羽拿着AK47,参加夺门之变三国之再兴汉室以吃货之力改变世界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女帝:别闹,朕怀孕了!刚要造反,你说圣上是我爹?三国:我有三千士兵,皆可斩将大秦:开局杀戮系统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秦:无双皇子,开局掌掴嬴政我求求你们了,让朕当个昏君吧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大明修道六十年,朕白日飞升兵的荣誉家兄曹孟德,从逆转赤壁开始我在大明封狼居胥,杀到朱棣胆寒大康:皇帝老儿非要我当驸马大清最强太子,打造巅峰帝国大秦:开局捡个小媳妇儿重生北宋的那些年野性王爷很无赖:枕边王妃不承欢诸天:从清穿造反开始公子出巡重生朱祁镇,开启盛世大明扶明录大秦:我真的不想当太子啊!带着仓库到大明不一样的隋文帝穿越到古代,又遇见死去的妻子穿越古代当反派,只想躺平秦汉之召唤天下皇室店小二横扫天下我为皇穿越大唐之强兵变乱匪大唐第一熊孩子罗斯君王我在异世界召唤红楼生存录大汉最强合伙人,刘备劝我别退休
品书中文搜藏榜:时空锻造师大楚小掌柜汉贼开局,绝不做鱼肉凡尘如梦大国航空夫君有毒穿越后的没羞没臊大唐最穷县令妃常彪悍,鬼王别太荤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来!给各朝上科技干晋汉室可兴商业三国重耳,我来助你成霸业妃常淡定:废材女玩棋迹官居一品我的钢铁与雄心正新是,教宗大唐暴吏诸君,且听剑吟后汉英雄志万界临时工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南疆少年走天下亮剑小透明世子好凶三国之绝望皇帝路史上最强侯爷花田喜嫁,拐个狼王当相公报告皇叔,皇妃要爬墙大明刑王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人间之孤味绝世狂妃:神医太撩人重燃1990魂穿汉末,开局神级选择汉末逆流水浒:开局劫朝廷,我建霸世梁山诗经中的故事宠妻无度:朕的皇后谁敢动革命吧女帝冥王抢婚:逆天五小姐大唐第一嫡子当刘禅穿越成赵构大唐房二精灵之梦幻天团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
品书中文最新小说:家父崇祯不听劝,开局秒变太上皇穿越红楼后我竟然六元及第人在锦衣卫,开局领悟洗髓经情牵盛世恋歌教教小兕子,大唐舰队星际归来皇帝女儿身,开局欺君犯上趣翻三国之军师有奇谋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阿斗:相父你在哪个罐子里呢大明战神马踏六国,震惊朱元璋!史记白话文版秦朝历险记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我今年八岁,前来酸枣会盟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寒门入仕,朝登天子堂暮做逍遥官明朝皇帝往事重生辞官:祝她和白月光锁死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穿越古代之将门崛起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大明抄家王这个流氓太正经,女帝怒骂大奸臣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赶考日常国运扮演:汉使怎么扮演?死这!开局曝光,唐高宗喜欢小妈重生大明1635高衙内的恣意人生我拔刀造反,你说我是当朝太子?娇小玲珑的芈瑶红楼:从难民开始崛起带空间在荒年乱世,做个悠哉少爷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三国:开局酒馆老板,带曹操躺赢从质子到千古一帝皇帝年少,我从安南开始挽天倾太子的位置给养子?朕不忍了人在汉末,我堂兄是刘备现代魂耀古:宇轩传奇录当司马懿穿越北宋,误上梁山之后苟到最后,我成了一方雄主穿书:不当接盘侠,我要自由乱世风云之命运交错乱世村长,我能召唤历史名将盛唐!我这个瘸腿太子调教四方!大唐:小地主家的败家儿子梦回西晋娶女帝带着战神回明末赵匡胤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