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王被册封太子,南京朝廷都等着扬州府事件结束,太子南下金陵入住东宫,可是等了两天等来了史可法的奏折。
奏折的内容让南京朝廷大为惊讶,袁贵妃要朝廷晋封陈修远为忠勇侯,如果朝廷不同意,袁贵妃将带着定王他们拒绝南京朝廷的圣旨,还要隐居避世。
扬州府事件上,马士英等人预想到了最坏的情况,方岳贡他们联合袁贵妃携皇子拒不奉诏,拥立定王登基称帝,逼迫弘光帝退位,因此才安排了黄得功他们重兵围城防范此事,可没有想到袁贵妃以退为进,没有在皇位是争执不休,而是要为一个小小的卫所千户官讨封。
后宫不能干涉朝政,马士英第一反应就是否决此事,内阁议事时,马士英气愤的说道:
“绝对是这个手握乱兵的千户,依仗护卫之功,在袁贵妃跟前强讨封赏,朝廷公器爵位怎能私相授受,明日本官将奏明圣上绝不同意!”
马士英这是立规矩,朝廷是皇上说了算,袁贵妃一介女流之辈,怎能肆意妄为干涉朝政。
第二天一早,史可法他们联名的书信到了,信中详细说明了袁贵妃欲册封陈修远忠勇侯的来龙去脉,也简要介绍了陈修远的事迹为人。
几个人传阅完毕,马士英坐在椅子上不吭声,倒是吕大器先说道:
“信中所言倒不是这个千户讨封,而是贵妃娘娘自己的意思,史大人信中没有明说,不过字里行间也没有反对的意思。”
不给舍命勤王救驾的忠臣良将封赏,今后谁还来给大明尽职尽忠。信里史可法把袁贵妃的原话择抄,没有明说其实就是表达自己的意见。
听着众人的讨论,想着信里的内容,马士英逐渐改变了态度,这袁贵妃丝毫没有政治动机,竟然觉得游击将军的俸禄稍薄,封了侯享受荣华富贵,才对的起陈修远营救她们的功劳。
算了,册封太子之事要尽早进行,看着一旁端坐着的东林党众人,他们都想着事情遇阻以拖待变。
马士英知道册立太子之事,早有东林党人去联系湖广的左良玉,为了不再节外生枝,马士英站起来道:
“算了,就依娘娘的意思吧!咱们这就票拟,奏请圣上御批!”
弘光皇帝朱由崧本身就是一个酒篓子,每日里就是贪图享受饮酒作乐,根本就不理朝政,朝廷大小事物具有内阁打理,马士英跟卢九德沟通一番,然后禀告朱由崧,言明其中道理和时局风险。所以当内阁的请奏递上来,朱由崧照章办事就批了。
扬州知府衙门正门大开,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正堂前摆上香案,袁贵妃、坤兴公主、定王以及永王都穿戴整齐,静等着圣旨到来。
辰时,宣旨太监在一队人马的护卫下,来到了知府衙门。亮出了响亮的公鸡嗓子高喊道:
“圣旨到!”
袁贵妃、坤兴公主、定王和永王出了后堂,来到大厅上,规规矩矩的跪下听旨。其他无关人员,因为没有资格接旨听宣,所以都远远的闪开。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定王朱慈炯,天资聪颖……”
定王被册封太子尘埃落定,袁贵妃也被加封皇贵妃,之后在南京因为品级尊位升高,吃穿用度也是提高一个档次。
进扬州城已经一月有余,陈修远又一次来到盐道衙门,这次不是来弄银子,而是来接受南京朝廷的册封。
其实袁贵妃刚提议要封他为忠勇侯时,陈修远当时就知道了消息,内心还是非常激动的,他没想到袁贵妃如此重情重义,还记得当初在北京城外的说辞。
但他没有到知府衙门去感谢,而是增加了知府衙门的护卫,命令所有的队员,只听命于袁贵妃和沈威的差遣。
盐道衙门里众官员都是喜气洋洋,加官进爵升官发财是每个人朴实的愿望,如今都要官升两级,当然都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气色。
香案前宣旨太监开始朗读,地上跪倒一片。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方岳贡加封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邱瑜加封太子太师……”
一众官员均有加封,陈修远升任舟山岛海防游击加封忠勇侯等等。
南京朝廷没有在南京给陈修远职位,而是还把他放到了原来的地方,这样在南京陈修远就没有实权,只是一个闲散的侯爷,对于南京来说陈修远一个小浪花也掀不起来。
“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圣旨宣读完毕后,盐道衙门里各位官员相互道喜。此时值盛夏骄阳似火,今天的太阳格外的灿烂,任民育给盐道衙门里官员,准备了冰镇莲子汤,给各位大人解暑。
陈修远接过冰镇汤水,贪婪的喝了一大口,凉爽宜人!这盐道衙门就是好啊!冬天有盐商的炭敬,夏天有盐商的冰敬,不像自己在校场军营里,只能以井水解暑。
“兴华,我来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史阁老!”
陈修远升任海防游击,到了将军级别,虽然他还是朝廷晋封的忠勇侯,可他资历尚浅年纪轻轻,方岳贡这种朝廷忠臣,是不屑于称呼他“侯爷”的。
听到方岳贡的介绍,陈修远慌忙放下手里的茶杯,对着史可法恭恭敬敬的拱手执礼道:
“末将参见史阁部!”
对于陈修远史可法是神交已久,只是没能见到真身,虽然史可法很想见见这个,从闯贼军中营救出袁贵妃和皇子,立下不世之功的年轻千户,可是陈修远一直没有来求见他这个钦差大臣,他一个内阁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是不可能放下身段去拜访陈修远,一个小小千户官的。
年轻!朝气蓬勃、英气逼人,今日新晋封侯更是意气风发。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手握几千精锐之兵,敢打敢冲与东虏骑兵遭遇也不落下风,陈修远的所作所为,让史可法十分的佩服又惊奇。
看到陈修远彬彬有礼自称将军,而没有自称“本侯”,史可法便如方岳贡一样,称呼陈修远的表字以示亲近。
“听方大人说,兴华练兵有方,对于闯贼、东虏见解独到,可否跟本官谈谈?”
“方大人谬赞了!”
三人来到偏厅,陈修远被封忠勇侯,也有资格和二人同坐了,仆人上了茶水,陈修远得了史可法示意,便开开始滔滔不绝的将了起来。
“二位大人!太祖驱除鞑虏振兴中华,建立了盛世大明。太平盛世之时,依然有好勇斗狠好吃懒做之人,为了免于辛苦劳作做了强盗,这些人也有,不过毕竟都是极少数的,而民乱四起屡剿不尽,就不是百姓的问题了!”
“遥想崇祯初年,陕北大旱颗粒无收,普通百姓少有存粮,但官府赋税照常收缴,家破人亡或离家乞讨比比皆是,陕西到处都是饿夫遍地,百姓甚至易子而食我们常说一句话: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呢!从贼方能有口饭吃,为了活命这些人被裹挟于贼,官府一味地清剿,但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关键是百姓没有饭吃,只能从贼抢劫。”
听着陈修远的分析,方岳贡问道:
“兴华!怎么才能百姓吃饱饭不从贼呢?”
“民以食为天!为官一任牧守一方,先不说让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让百姓有饭吃饿不死,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方岳贡听到陈修远说到官员的身上,他也知道地方政府吏治腐败民生举措毫无作为,但还是为难他问道:
“兴华也说了,陕西是天灾干旱粮食绝收,地方官员也没有办法呀!而且朝廷国库空虚难以拿出银两赈灾!”
“方大人,把责任全推给上天,恕末将不敢苟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饱读诗书熟知经史,怎么不能预判饥民动乱,预留救命之粮,难道和平民百姓一样短视吗?坐视民乱尾大不掉渐成气候,只会向朝廷请兵请粮。”
看着二人沉默不语,陈修远接着说道:
“朝廷有无钱粮,末将不知道!可是大明绝对有钱有粮,先不说运河漕运一年上千万石,解银几百万两。这些闯贼献逆等裹挟的百姓,不从贼则饿死,而从贼则可活命,这不也证明大明不缺粮食钱财吗?”
方岳贡和史可法当然知道其中道理,可漕运钱粮基本供养支撑京城和九边重镇了,哪有余额支持剿抚流民。至于陈修远说到从贼则能吃饭,那还不是靠抢劫而来吗?
史可法听着陈修远的评论默不作声,示意他接着说下去。陈修远批判朝廷官员,见二人没反驳,心里面不忍,于是说道:
“朝廷到了如今的局面,北方大部落入贼手,末将以为是朝廷的策略有偏差,对内追剿流贼,对外防御胡虏,大明一直都是内外两线作战,国力耗损严重。攘外必先安内或是剿内必先安外,两种国策末将以为都行,但必须一件一件的来,不可操之过急,须知病来如山倒病走如抽丝!”
方岳贡在京城为官,当然知道其中道理,忍不住询问道:
“兴华可知道,朝廷也不想两线作战,可李闯献逆祸害中原,到处杀伤抢劫攻城掠地,朝廷岂能置之不理?关外胡虏虎视眈眈,随时就会引兵南下入关抢劫,这两方哪个也不为朝廷所控啊!”
“所以就要用政治外交手段解决拉拢一方,而对另一方向坚决打击不给喘息的机会!末将以为所有对手都不是铁板一块,就算是东虏也是如此!更别说是一盘散沙的闯贼献逆了!”
这些话,陈修远说的凌乱混沌不清,让人难以理清其中的要义。因为好多事不能明说,现在的朝廷是纲纪堕落,法纪松驰,宦官专权,官员腐败,国库空虚,土地兼并,外敌环伺,内政不稳,倭寇在海,饥民在内,烽火遍地,民不聊生。这些怎么跟两个朝廷大佬明言,也许他们根本就知道其中道理,就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国家治理战备外交岂能是几句轻飘飘的语言?列祖列宗的祖制岂能轻言不尊,不过能看出来朝廷两线作战,又能说出“攘外必先安内”的话来,这个二十岁年纪轻轻的小辈,就让史可法自己大为惊讶了。
“如今新朝初立,兴华以为南京要如何应对当下的时局?”
看到史可法询问自己,陈修远思虑一下,说道:
“先帝当初最大的难题就是供养九边重镇,财政收入严重不足,现在这个问题没有了,但是其他问题已经严重起来了!各地军阀不听朝廷号令拥兵自重,朝廷内部难以团结一致争斗不断,恕末将直言,如果朝廷能迅速解决这两个问题,守住半壁江山是完全可能的!”
听到陈修远的诳语,将朝廷比喻为偏安一隅的南宋,这可是大不敬,方岳贡紧急打断了他。
“兴华!你太……”
看着方岳贡要呵斥陈修远,史可法对于陈修远的言论,倒是没有生气,言道:
“方大人,讨论吗!咱们畅所欲言言到即止,兴华谈谈如何才能收复失地光复神京呢?”
“军队中央集权、整顿吏治、去除党争、训练军队,财政要开源节流力争减轻百姓赋税,尤其是各地军镇乃重中之重!”
短短几句话,方岳贡和史可法知道,哪件事也不是轻易能做到的,最简单的让各地军镇听从朝廷号令,就已经难以达到了。江北四镇、湖广左良玉、福建郑芝龙哪个能听从朝廷的旨意。
听陈修远说完两个人陷入沉思,这些都是一个朝廷应有的状态,可又是如今南京朝廷难以达到的。
诸事完毕,太子南下渡江进京,陈修远也将扬州城防交于任民育,原扬州府守备之兵卒尽数移交扬州知府衙门,而保安队和南下路途中的俘获人员,受朝廷调令到舟山岛守备,毕竟陈修远受封海防游击,和当初郑芝龙被诏安时是一样的职位。
陈修远也不矫情,命以陆毅为首葛二虎协助,带领人马租借船只,由水路前往舟山岛,而自己则是带着陆猛,还有挑选出来的五百人精锐,随袁贵妃到南京,完成自己最后的护卫任务,这也是袁贵妃要求的。